APP下载

“济德”情缘,从开埠说起

2017-09-26王庆梅

走向世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洋行情缘火车站

文/王庆梅

“济德”情缘,从开埠说起

文/王庆梅

JINAN-GERMANY FRIENDSHIP, STARTING FROM COMMERCIAL PORT OPENING

○洪家楼天主教堂是济南文化带的重要象征之一。 图/袁寒松Hongjialou Catholic Church is a significant symbol of the Jinan cultural belt.

提到德国,济南与其情缘已延续了一百多年。

113年前,胶济铁路全线通车,让两个相隔万里的地方种下了友谊的种子。德国人赫尔曼·费舍尔为济南设计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济南老火车站。

2016年10月24日,赫尔曼·费舍尔的孙女西维亚女士受山东文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徐国卫的邀请,不远万里从德国来到济南,寻找祖父的济南故事,再次延续与济南的友谊。西维亚虽未参与济南老火车站的建设,但祖父与济南老火车站的故事让她爱上了济南这座城市。她说:“济南就像我的第二故乡,济南人特别热情,希望能认识更多的济南人,也很想在济南多走走,多看看。”

一座老火车站,见证着济南与德国两代人的深厚情谊,也促使两地的经济、贸易、文化、科技交流更加频繁、广阔。

如今,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下,德国制造与中国制造碰撞出爱的火花,两地互相投资不断多起来。去年11月9日至11日在济南举办的2016中国智能制造国际大会,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举办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除了共话“智能制造”,会议将视角聚焦于中德合作交流,为济德情缘架起了一座顺畅便捷的桥梁。

○1904年胶济线开通仪式。图/牛国栋提供The Opening Ceremony of Qingdao-Jinan Railway in 1904.

一条铁路开启济德情缘

谈到济德交流,便不得不提胶济铁路。这条由德国人修建的铁路塑造了近代山东的经济地理格局,也影响了济南的城市建设格局,使济南逐步发展为一座老城与商埠并重,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商贸中心并重的近现代“双核城市”。

1867年,一个名叫李希霍芬的德国地理学家来到中国,游历了当时全国18个省份中的13个,写成了一本叫《中国》的书。在书中他对胶州湾情有独钟,首次提出修建一条横穿省内、通往省府济南的铁路很有必要。

这便是胶济铁路最初的构想。此后,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通车,划破了济南这座闭塞的内陆城市的寂静,拉开了轰轰烈烈自主开埠的序曲,一种西方文明在火车的“哐当……哐当……”声中开进了济南府。从那时起,济南与德国便开启了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胶济铁路为济南带来了德国的诸多印记,其中之一便是本文开头提到的老火车站。这是一组具有浓郁巴洛克风格的哥特式建筑群,建筑表情丰富,细部勾画精美。那伸向蓝天的高大钟楼,那有着拱形大窗的售票大厅,那色彩斑斓的欧式玻璃……老济南火车站的庄重和优美给济南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

西维亚追寻祖父的足迹,来看小时候祖父母时常提及的这座城市。西维亚说,祖父费舍尔在1908年来济南时年仅24岁,还是一个刚从德国希尔德堡豪森大学毕业的建筑师,在济南,他与祖母相识相爱。如今,在德国柏林的一家机构里保存着济南老火车站所有的修建资料,包括当时有多少工人参与了修建,使用了多少车马等,非常详尽。于是,她带来了百余张关于济南老火车站的照片,并在建筑大学举办了图片展。

一条铁路打开了济南这个“中古老城”的大门,两种文明初次见面,虽不是那么温文尔雅,却也没有凶神恶煞。当时清政府允许济南自主开埠,虽说无奈,却也有对德国文明“观摩受益”的成分,不失时机地利用了德国人修筑青岛港和胶济铁路的有利条件,吸引中外商人到济南投资,发展济南经济,有力地促进了济南的改革与开放。

○德华银行旧址。图/刘富国Former site of the Deutsch-Asiatische Bank

德商活动加深济德关系

一些得风气之先的德国商人,看好铁路开通后济南商埠的经济繁荣,抢先在济南投资创业。

德国人石泰岩(Schidain)赶在胶济铁路完工之前,就于经一纬二路路口租下50多间房子,办起第一家石泰岩旅馆和饭店,专供来济南办事的外国人食宿。许多中外名人和政要来济亦多住于此。印度诗人泰戈尔、美国教育家杜威、中国军事家蒋百里以及文化名人胡适、柳亚子等,都曾在此落脚。曾目睹南京大屠杀并将其著录成书《拉贝日记》的德国商人约翰·拉贝曾来过济南,被德国驻济领事馆安排住进石泰岩旅馆。

据悉,石泰岩饭店以德式菜为主,名菜有煎牛排、红炖牛肉、咖喱牛肉、铁扒鸡、牛尾汤、鸡蓉鲍鱼汤等,冷菜有沙拉子、奶油栗子粉等,还可以吃到在济南难得一见的冰激凌,在当时可谓是生意十分兴隆。

比石泰岩来济南更早的德商有德基洋行、礼和洋行等。1903年,胶济铁路刚修到周村时,德基洋行便在济南旧城的南城根租赁了两间临街平房做起买卖。这家洋行推销的进口钟表、乐器、留声机等,给老济南人带来许多惊喜。

随着商埠形成规模,济南的德商渐多。济南的第一家外商银行——德华洋行的所在地,建于1901年,是济南的第一座德式建筑。双坡红瓦加一层别墅,高低错落,轮廓丰富,带着浓郁的巴洛克风格,原本是黄河铁路大桥德国工程师的住宅,1906年改为德华银行;此外,还有位于商埠经三纬二路的小广寒电影院,是济南第一家专业电影院,1904年由德国人创办;济南最早的西医医院——若瑟医院(今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也是德国人经营……这些开埠时期的遗迹,在时间的洗礼下依然屹立,成为了一种遗产,更是济德情缘的见证者与记录者。

德商活动将德国的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和新信息,输入到齐风鲁韵交汇地,也引起了社会的裂变。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军事救国、实业救国的思路成为了彼时怀揣强国梦的热血青年们学习的对象。一时间,济南近代工业的发展兴盛起来。

1905年,国人创办的济南第一个发电厂,时称济南电灯房,由德国西门子洋行提供的发电机;当时济南新兴的印染业,所用的颜料来自德国洋行,印染机也多是德国制造……据有关资料,彼时,济南的工业覆盖了35个行业,涉及面粉、纺织、印染、化工、造纸、机械、五金等几大支柱性行业,尤以面粉、纺织、火柴最为发达,曾鼎盛一时。据统计,此时期企业已逾500家。

在这种时代变革的情况下,济南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长袍马褂时代结束了,步入了“穿西装,坐洋车,点电灯,打电话”的时代。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制造开始在世界上崭露头角。“中国制造”成功把高铁卖到德国,给中国制造添彩一笔。德国铁路公开表示:“中国”和“质量”这两个词自相矛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作为老制造业城市的济南深受鼓舞,与德国的交流更加密切。特别是近两年,德国开启了工业4.0计划,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两者牵手对接,吸引了大量济南企业家到德国参观访问,希望在这一场智能制造浪潮中,赶上世界的步伐,创新济南智能制造品牌的声誉。

如今,济德交流已不仅限于经济、科技层面,德国城市治理的经验、德国的泉水申遗经验、德国发达的图书出版业、德国在体育尤其是足球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等,都是济德交流的重要支脉。我们相信,未来济德两地将会在更多领域培育出绚丽的花朵,让这份百年情缘一直绵延下去……

编辑/王雪芃

○曾经的山东邮务管理局现在是中国邮政的办公大楼。图/郑曙光The old site of Shandong Postal Affairs Administration is now the office building of China Post.

112 years ago, the German Hermann Fischer designed the Jinan Old Railway Station which was the largest one in Asia in that period.

112 years later, on October 24, Hermann Fischer’s granddaughter traveled long distances from Germany to Jinan, seeking her grandfather’s story in Jinan. She said, “Jinan is like my second hometown, and the people in Jinan are zealous. I hope to know more people in Jinan, and visit more places her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2016 China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o be held in Jinan from November 9 to November 11 is the China-Germany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 Cooperation Exchange Meeting. Then, in addition to discuss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we will focus on China-Germany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building a smooth and convenient bridge for Jinan-Germany friendship.

DER BEZIEHUNG ZWISCHEN DER STADT JINAN UND DEUTSCHLAND HAT SEINEN URSPRUNG VON DER ÖFFNUNG DES HANDELSHAFENS

Vor 112 Jahre hatte der deutsche IngenieurHermann· Fischer für die Stadt Jinan einen Bahnhof entworfen, damals war der alte Bahnhof in der Stadt Jinan der größte Bahnhof in Aisen.

Heutzutage, am 24. Oktober 2016, die Enkelin von dem Ingenieur Hermann· Fischer reiste durch Tausende von Bergen und Flüssen nach der Stadt Jinan, um die Geschichte, die ihr Großvater in Jinan erlebt hatte, hier zu finden. Sie sagte:„ Die Stadt Jinan scheint meine zweite Heimatstadt zu sein, und die Leute in Jinan sind ganz freundlich und nett. Ich hoffe, dass ich durch diese Reise mehr Jinaner kennenlernnen kann, und ich wünsche auch, dass ich eine Angelegenheit haben, mehr Orte in der Stadt Jinan zu sehen.

Von 9. November bis 11. November wird die 2016 Chinesische Internationale Konferenz fü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der Stadt Jinan stattgefunden. Ein wichtiger Bestandteil darunter ist das Symposium für klein- und mittelständige Unternehmen zwischen China und Deutschland. Bis dahin wird das gemeinsame Thema „de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von die Experte gemeinsam diekutiert. Außderdem wird die Zusammenarbeit und der Austausch zwischen China und Deutschland ausgerichtet.Eine leicht zugängliche kulturelle Brücke, die die freundliche Beziehung zwischen der Stadt Jinan und Deutschlandrepräsentiert, wird durch diese Konferenz gebaut.

猜你喜欢

洋行情缘火车站
老码头
Train Station火车站
“李代表”的调解情缘
繁忙的火车站
只知有莫,不知有英”
我与人大结情缘
你是对的
汉口沧桑
热闹的火车站
粉钻·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