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引导课堂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

2017-09-25原弘

中国大学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青年教师

原弘

摘 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已成为高校展示和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竞赛理念先进、规则科学合理、结果公平公正是其效能最大化的重要保证。青年教师在关注依照规则争取优异成绩的同时,更要通过竞赛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突破和飞跃,为切实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教学竞赛;青年教师;竞赛规则;高等院校

为了更好地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素质,湖北省教育工会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分别在2008年和2012年启动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简称“青教赛”)活动。笔者有幸先后参加了2010年湖北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2012年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均获得所在组别的一等奖。期间观看了湖北省第一、三、四届青教赛的部分比赛,全程观摩了第二届(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承办)、第三届(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承办)全国青教赛,并担任了第五届湖北省青教赛的评委、第三届全国青教赛湖北省代表队培训专家。根据笔者观赛、参赛、评赛的切身感受撰成此文,希望能够为组织相关竞赛活动及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发展提供借鉴。

一、“上好一门课”的理念与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一流大学源于一流本科[1],一流本科源于一流教学。只有当大学教师愿教、善教、乐教,学生愿学、善学、乐学,一个大学才有可能成长为一流大學。根据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40岁以下青年教师约占高校教师的60%,大多数青年教师往往刚一毕业就走上讲台,站到了教学第一线。尽管他们大部分为研究生学历,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对教学工作所知不多,仅仅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很难使他们胜任现代大学的教学要求,更难走向优秀与卓越。再者,教学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名师指点,还需要青年教师自己持续不断地努力,只有如此才能善教。此外,信息时代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知识获取通道和知识呈现形式,青年学子随时代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我国依次开展了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当前慕课和翻转课堂等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如何能够在教学中与时俱进仍是青年教师未来职业发展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搭建教学研讨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提高高校立德树人能力的关键。青教赛的开展,既能引导青年教师的成长,还可通过不同院校、不同专业青年教师的同场竞技,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大大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2,3]。

“青教赛”在原则上注重“四个坚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广泛参与和层层择优选拔;坚持注重教学基本功和实际应用能力;坚持程序严谨、规范。其中坚持注重教学基本功和实际应用能力对培养青年教师尤为重要。参赛选手不是简单地准备“一节课”的表演、作秀,而是要能够“上好一门课”。湖北省第一届“青教赛”采用“3个节段选一”模式,第二届改为“4个节段选一”模式,到第三届则定为“20个节段选一”模式,第四、五届延续该模式,并要求20个节段尽可能涵盖课程所有章节。第一届全国“青教赛”要求参赛教师只提供一个节段并进行展示,第二届之后就改为“20节段选一”模式,有力落实了“上好一门课”的理念。先进的竞赛理念让青年教师在经历“竞赛”的洗礼之后,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全面的、质的提升[4]。

二、以科学的竞赛规则提高教学质量、催生教学改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身兼三职”,既是“编剧”,又是“导演”,还是“主演”。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按呈现要求(教学活动主旨)“编写剧本”,“导演”就是组织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演员”就是要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到位。由表1教学设计的评分标准可知,在教学竞赛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大纲,对所授课程进行学情分析(如课程、学生、专业等因素),准确把握重点难点,采用有效教学方法,合理进行教学组织。这既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又是常规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基本要求(明确体现在教学设计评分表上的第三、四项)。在此基础上对文字(准确、简洁、鲜明、形象等)、内容(科学、人文、历史、前沿等)、进程(启发、引导、深思、恍悟等)进行编演,使课堂“表演”生动、饱满、流畅,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知识的学习、思想的启迪、能力的提升、思维的训练,更要追求真、享受美、流淌爱,将教学升华为艺术。

很多人认为教学竞赛就是“表演”,就是“作秀”,但实际并非如此。由表2的评分标准可知,与教学活动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两大项分值加和为64分,占比80%,尤其是分值较大的五条细则(分值加和为51,占比超过60%),体现了比试“教学基本功”的根本宗旨。另外,低分值(小于等于5分)细则则是保证教学“丰满”程度的重要指标。

综合各项评价指标与课堂教学实际,优秀的课堂通常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第一,科学性。重在教学内容的准确、教学方法的合理、教学效果的彰显。首先要求教学内容科学准确,并力求基础理论与科技前沿的有机融合,同时还要体现专业思想、专业特色。其次要求教学过程科学合理,通过教学过程中“科学性”的展示、表现与传授,既要能够使学生从“旧知”中汲养,又要利于学生“新能”的孵化,在春风化雨中蜕变成长。获得知识,不仅是目的,也是手段。最后要求教学效果彰显科学,以课堂教学为起点,能够让学生把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融入实际生活,体现科学的素养,使个人的学识上升为智识、推广到操守。

第二,启发性。一讲到启发性教学,我们就想到孔子的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教学而言,学生的愤、悱和老师的启、发,两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比如,教师巧妙提出问题,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反诘,学生陷于自相矛盾之境,促其积极思索,然后再辅以各种有关事例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学生步步前进。启发性教学的关键在老师,根本在学生,教师一切诱掖启迪的功夫首先在于使学生愤、悱,只有如此,才能启、发。教师善诱、善喻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论语》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学记》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启发的重点在于诱喻,诱喻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多维的视角,是否进行了深度思考、科学锤炼。在此基础上的互动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第三,趣味性。教学是一门艺术,其最直观、形象的表现是趣味性。趣味性旨在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课堂之“趣”能激发学生学习之“乐”。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既要熟悉教育对象,还要知识广博、精心设计,以清楚明白教育人、以深刻思想启发人、以生动事例感染人。课堂语言、画面的趣味性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师生融为一体、课堂气氛活跃。基于完美形象思维的语言给人以美感,简单语言文字的变化,可以由虚变实,富有质感,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实在,意味无穷。趣味性绝不是课堂的喧闹和热烈,更重要的是具有思辨张力,要体现科学前辈的思维之“乐”。趣味性要服务于思想性,切忌在趣味性的喧闹中流入低俗、浅显的窠臼。

第四,开放性。课堂的开放性是指知识应用(向其他领域)的延伸、对新知识的包容、知识创造的可能。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穷尽所有知识内容,包罗万象,重要的是以点带面、由内而外,给学生开明的思想、开放的视野、开阔的心胸,使其不囿于一见、不偏安一隅,不被学科专业的条条框框所限,能够突破、善于突破,实现创新创造。教师要能“以浅持博,以一持万”,构筑科学人文的教学,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学生善于思考,将来才能适应社会要求。同时,师生之间才能“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上四个原则并不是孤立无关,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其中,科学性是基础,如果没有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开放性则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趣味性则是提升教学艺术水准、保证高质量启发性的前提。开放性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而趣味性和启发性则为开放性注入灵动、鲜活的元素,最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作为一项比赛活动,通常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竞赛规则对时间要求一般有如下说明:课堂教学时限为20分钟(正负30秒),还剩2分钟和30秒时工作人员将举牌提示;违反该规定将会扣分。该规则看似“不科学”,但是,无论从竞赛的可操作性角度,还是对青年教师的未来发展而言,该细则又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若想既完整又完美地呈现选取的每个节段,青年教师既需要了解教学内容的背景、历史,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拓展教学内容的外延,还需要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科学解决教学难点,精炼、通达而又不失完整地展现教学过程。简言之,能够把长课讲短,考验选手对教学内容重点、要点的把握能力;而把短课讲长,则可彰显选手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学养。总之,该细则以时间为抓手,深化了竞赛规则中“课堂应变能力强”的内涵,也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新坐標。

比赛规则对板书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也明确了评定分值,旨在引导教师以教学为中心,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组织教学、服务教学。当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大学课堂的主流,多媒体课件可形象、生动呈现大量信息,非常有利于师生多维互动,但其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具有“短暂性”,易于走向新型的“填鸭式”教学。尽管板书形式上比较呆板、冰冷,但其可在整堂课上“永久性”呈现,贯穿始终、点睛课程的重点和脉络。因此,参赛教师要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设计美感十足的板书(简洁、工整、大小适当),有机结合板书和多媒体等手段,最终让各种技术工具服务于教育教学。

青年教师还要能够在深刻理解教学规律、灵活掌握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升华,追求先进的教学理念,突出风格、展示个性,只有如此才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具有个性化的学生,为社会输送具有开拓精神、创造才能的人才。

任何一位优秀教师都是在不断总结反思中锤炼、成长、提高的,这也是任何一个人之所以“优秀”的基本规律。2016年第三届全国高校“青教赛”要求参赛青年教师从三个方面(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按照四个标准(联系实际、思路清晰、观点明确、问题通顺)、遵循一个原则(有感而发)总结反思,可培养教师良好的习惯,通过总结优点升华提高、通过反思缺憾改进成长。湖北省第五届“青教赛”要求参赛选手在讲完课后现场答辩,评委就选手的讲解内容、教学设计及课堂展示进行提问、点评,主要在于明确优点、点出缺点。无论是撰文反思还是点评答辩,都是为了让青年教师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突破自我,达到更高的教学层次。

综上可知,教学竞赛涵盖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是对选手教学能力的全面检阅。竞赛规则看似有诸多“不合理性”,让教师“在表演、在作秀”;可是,教学竞赛是常态课堂的加工、浓缩、提升,它植根于重视大纲、挖掘教材、潜心设计、学生为本、遵循认知规律、重视过程和探究、体现时代精神、克服随意性追求规范性等。经过竞赛规则的考验,催化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融合、发展、提升,“随心所欲不逾矩”,满足时代所求,引领时代潮流。

三、进一步深化内涵,发挥“青教赛”的支点作用

金无足赤,事无至善。通过进一步深化教学竞赛的内涵,还可让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第一,进一步强化“上好一门课”的竞赛理念。尽管高校“青教赛”以“20个节段选一”的形式较好体现了“上好一门课”的竞赛理念;但是,如果要求参赛教师所选取的20个节段中必须有绪论课节段,则会使他们在学科层面进行系统地思考,以宏观的视野认识全局、把握整体。这样既深入到局部的“点”,又着眼到全局的“面”,以期实现“上好一门课”的更高目标。第二,通过教学竞赛推进高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方面,湖北省“青教赛”要求参赛选手现场在无网络条件下制作,而全国“青教赛”要求选手在赛前提供20个节段的完整版多媒体课件。在以后的教学竞赛中可以结合两者的优势,要求参赛选手在比赛前提交一套完整的多媒体课件,而比赛中使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这样既可考查选手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个人能力,又可以竞赛活动为抓手推动教学团队集体研讨教学、创作精品,建立教学研讨机制,形成教师重教、善教、乐教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平时钻研教学的基础上,青年教师认真准备教学竞赛和实际参加教学竞赛,既有利于精研深修教学内容、提升专业水准,又可磨炼展示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青年教师及其团队成员在研讨教学方法、内化比赛“成果”之后,回归到课堂教学本身,才能充分发挥“青教赛”的作用和价值,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秉林,方芳. 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J]. 中国大学教学,2016(4).

[2] 赵菊珊,马建离.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J]. 中国大学教学,2008(1).

[3] 熊匡汉. 高校教学竞赛意义与品牌示范效应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9(4).

[4] 郑春燕. 什么是好的大学课程?[J]. 中国大学教学,2016(6).

[责任编辑:余大品]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零陵区:培训套餐助力青年教师起跑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从外部环境分析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