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的传播特质和编辑思维的重构
2017-09-25王辉
王辉
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有力地影响着人们对媒体传播的认识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媒体从单一的传播形式转变为彻底打通传媒介质之间的界限,任何媒体均可利用融合媒体的表现手法,即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相结合的多种媒体竞合的方式,直观立体、多维度、多时空地传播信息,实现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在资源、内容和利益上的融合和整合。这种伴随新媒体发展产生的“媒介融合”及其传播新特质成为传媒业影响最大、变革最快、技术最强、最值得关注的现象。
关键词:融媒体;传播;编辑;思维
一、融媒体视域下的传播新特质
(一)微传播,无法叫停的脚步
报纸用50年,广播用38年,电视用13年,互联网用4年,微博仅用14个月,就获得累计5000万受众,微信更拥有超过3亿手机用户。它们具有“微内容、微成本、发布不受时空限制”等特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向外散发新的传播能量的节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杜登斌认为,微博从时空、设备等层面解放了民众的话语权,日渐成为传播突发公共事件和生产大数据的基地。
(二)用户生产内容成为传播的重要内容并增强了媒体黏度
用户生产内容(UGC)是指用户基于微博、微信、SNS、BBS、推特(Twitter)、YouTube等相关网站创造、发布和分享见闻,它的兴起使新媒体内容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大量的民间话语、民间话题借助新技术浮现并被传播。作为受众的媒体用户,在融媒体时代能以各种方式和渠道贡献内容,与专业人士共同成为媒介的内容生产者,用户生产内容通过多路径的反馈信息评价影响媒体机构的新闻生产,扩充了信源范围甚至被纳入传统媒体的选题计划,成为融媒体时代新闻的重要组织部分。
(三)受众碎片化和媒体平台化
融媒体平台将现场采集的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新闻素材通过网络共享发送给后方编辑,编辑在深入思考与综合分析后,或加工成报纸新闻的深度报道,或即时发布在网站上成为滚动新闻或视频新闻,或加工为供手机或电子阅读器用户通过客户端下载的文字和图片新闻。编辑是融媒体平台新闻生产与传播的中心,负责定位不同媒体,分发不同形式内容,获得最佳传播效果,满足不同受众群及不同层次的新闻需求。
(四)从全媒体到融媒体
“全媒体”是“融媒体”的前夜,全媒体是在多平台上进行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具有信息的海量化、碎片化及传播的多渠道化、个性化等明显特征。但“全而不融”令“全媒体”并不科学,融媒体除包含媒体之“全”外,更强调各传播介质之间的融合和打通,是“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表现为传媒业跨领域整合与并购组建大型跨媒介传媒集团或媒介技术融合形成新的媒介形态。目前主要有三种媒介融合方式:同业融合,即广播和广播或电视和电视在区域、专业的融合;跨媒体融合,即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等全媒体网的形成;信息传播终端的融合,即将所有信息集成到一个内容管理和发布平台。
二、融媒体视域下编辑思维的重构
(一)编辑需要建立跨媒体意识
“媒介杂交释放的新的力量和能量,正如原子裂变和聚变要释放巨大的核能一样”。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碰撞融合的视域下,传统媒体编辑趋于兼容新媒体的编辑功能,形成“融媒体记者”的工作理念。为满足除传统媒体及网站、iPad版、手机版等不同媒体的多样化需求,编辑或记者必须从单纯的文字工作者转向掌握摄影、录音、采编、剪辑等技巧的复合型人才,熟练应用各种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网站、移动电视、APP、互联网视频服务(OTTTV)等来实现信息的多媒体发布和数据融合。
(二)编辑要建立以受众为本的传播意识
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归宿和传播过程的决定性主体,也是新闻传播行为和新闻产生发展的原动力,以受众为本是发展现代传播的必由之路。以受众为本,要求传媒人充分尊重受众的知情权、表達权、舆论监督权和隐私权。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和媒体多元化,传媒开始在第一时间聚焦新闻热点,使受众及时获得信息全貌,无论是钓鱼岛事件中环球时报记者随船前往,用手机拍摄日本飞机照片、喊话录音并每日发回全媒体报道,还是汶川地震等重大灾难的新闻全天候播报,其全媒体表现方式均赋予公众事实和真相。
(三)编辑需要建立出版人意识
网络在让世界变平的同时,给予编辑抑或传媒人更多的思考:如何利用新媒体来观察受众需要的内容,用什么样的营销手段获得最好的效果。在出版走向市场的今天,编辑必须告别“自己想”的纯真年代,要把作者当成资源,把读者当成客户,保证与受众的即时沟通,在整个编辑活动中保证出版物一定的曝光度,维系受众的好奇和关注,并随时调整出版发行方向和内容,智慧地运用微博等新媒体与受众互动,使编辑活动成为更高层次上有意识的出版活动。
(四)编辑需要建立大数据意识
新媒体大数据具有解析度高、广度大和即时交互等特点,被认为是信息技术下一个重大突破的方向。强大的新媒体数据,可以使人们通过网络获知更多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利用脸书的“赞”(Face book“Like”)信息,瞬间获得用户的人口特征资料,包括种族、性格、智商、宗教、政治观点等。美国科学家追踪欧洲某国10万手机用户半年内的数据,探析其活动范围和移动模式。
三、结束语
从全媒体到融媒体,从微博到微信,从官媒到自媒,从受众到用户,新媒体的崛起和发展带给主流传统媒体极大的冲击;从观念到形态,从范式到规则,从途径到潮流,融媒体深刻地改变着传播方式、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并呈现贴近受众、微传播、用户生产内容和碎片化、平台化等特点。媒体融合的高速发展,融媒体文化的出现,重构着传媒业的传播特质和编辑思维。
参考文献:
[1]融媒体时代的私人定制——以荔枝FM的UGC发展模式为案例分析[J].韩谊君,谭茜,彭超仪.新闻研究导刊.2015(22)
[2]融媒体的构建原则与模式分析[J].尚策.出版广角.2015(14)
[3]融媒体管理的瓶颈及突破路径[J].李强.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