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应用的微课设计与制作标准探索
2017-09-25潘艾华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形式,虽然得到了高职院校广大教师的较普遍关注,但目前主要应用于各类比赛中,教学应用还很不理想。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相应标准规范和指引无疑是其原因之一。文章基于微课的教学应用目的,试着对微课设计与制作标准进行探索。
【关键词】微课;教学应用;设计与制作;基本原则;评价标准
【项目名称】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教育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4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形式,虽然得到了高职院校广大教师的较普遍关注,但目前还主要是应用于各类比赛中,教学应用还很不理想。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基于教学应用的微课设计与制作标准指引,以致微课在建设中存在若干误区。
本人基于教学应用开展微课设计与制作标准探索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完善微课设计与制作标准体系,使微课设计与制作既有基于大赛目的的标准指导与规范,也有基于教学应用的标准指导与规范;二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关注和思考微课的教学应用,回归到微课的教学应用实践中来。
一、当前微课建设存在的几个误区
(一)重比赛,轻应用
目前,高职院校组织开展微课设计与制作主要是用于各级各类比赛,部分学校领导还把取得省级及其以上微课比赛成绩作为衡量微课设计与制作质量的重要依据,甚至作为学校建设成果的重要内容,使赛事成为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第一推力,以致设计与制作时不计成本,不考虑其普遍适用性,使微课设计与制作严重偏离教学应用,成为高职院校广大教师相爱却不能爱的“高大上”。
(二)重制作,轻设计
微课不同于课堂教学,其教学设计具有独特性,通常要求快速导入、直奔主题、提问巧妙、语言精练、小结干脆利落等。当前微课在建设上较重视制作技术,而对微课选題、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资源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等核心环节重视不足,导致教师对微课设计与制作产生误解,认为它是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做的事情,而不是普通教师能做的事情。
(三)重形式,轻内容
有些微课为了追求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性,不管是否需要,环境是否合适,到处滥用图片、动画和视频,从而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学习内容转移到呈现形式上。这不仅偏离了学习目标,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满足于短暂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而忽略内容的学习习惯。
(四)重局部,轻整体
较多微课存在结构性缺失,只有主题内容讲解,缺乏导入、小结、练习、扩展和迁移等环节。还有很多微课设计与制作只关注个别知识点的微视频制作,忽视了微课资源包、单元或模块的系列微课开发,更没有课程层面的整体规划建设,导致微课资源呈现零散而不系统,难以应用于教学实际的局面。
以上四个误区中,后3个误区均与第1个误区有着直接关系。或者说,在这四个误区中,第1个误区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它直接导致的进一步形成。而这四个误区的存在也正是微课难以走进课堂,应用于教学的主要障碍。
二、基于教学应用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基本原则
基于教学应用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应是以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为基本指导思想进行的。为此,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一)系统建设原则
虽然一节微课是围绕一个重点、难点、易错点或考点等知识点或技能点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但从教学应用出发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应以系统化建设为基本遵循。这里所说的系统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微课设计与制作应是以单元或模块或课程为单位进行的系列开发活动;二是指微课设计与制作不只是录制教学视频,而是要从选题、课程结构、课程资源包、视频画面表现及其协调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与制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微课真正落地为服务于课程教学的系统性资源,而不是少量零碎的学习资料。
(二)低成本原则
教学管理是讲究成本的,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微课设计与制作当然也不能例外,必须遵循低成本原则。换句话说,微课设计与制作不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和资金,否则教师承担不起,学校承担不起,建设必然会因难以为继而遭夭折。这就要求微课在建设上必须重设计轻制作,重内容轻形式,使广大教师在微课设计与制作上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三、基于教学应用的微课设计与制作评价标准
本人结合自身微课设计与制作经验,参考各类微课大赛所采用的评价标准等,试着提出以下基于教学应用的微课设计与制作评价标准(见表1)。
四、关于标准的三点说明
(一)关于指标设立的说明
设计与制作微课首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需要,其次还应适当考虑教师甚至学校投入的局限性需要。在五个一级指标中,作品规范等四个指标都是从保障微课建设质量,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而设立的;建设成本是从保障微课建设的可持续性,满足教师和学校投入能力的现实需要设立的。
(二)关于指标权重的说明
标准对各评价指标分别赋予了相应的权重,但这并不是为了对微课进行评价打分,进而排出优劣位次,而只是表明各指标在应用型微课建设中的相对作用大小,以便教师在建设时予以相应的关注和投入。
(三)关于标准的整体说明
本标准一方面是用于指导教师明确应用型微课设计与制作的规范和要求,另一方面是用于引导学校领导完善其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价值观。即微课设计与制作不仅要用于为学校争荣誉的各级比赛,更应用于服务教学;微课设计与制作要以教师为主体,要轻技术重设计,轻形式重内容,轻局部重整体,要千方百计降低微课设计与制作成本,最终使微课设计与制作成为教师愿意去做、有能力去做、能不带额外负担轻松去做的事情。
五、对标准指标及其权重设计的反思endprint
(一)对标准指标的设计反思
标准中关于微课的作品规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指标,目前都有相对比较成熟的衡量经验,大家也比较容易理解把握。但标准中的建设成本指标,特别是时间成本,如何把握还需研究。因为教师在微课设计与制作中到底花了多少时间,似乎只有教师本人知道。不同的教师其所授课程不同、已有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不同、教学经验不同等,都将使其在微课设计与制作上所花费的时间大不一样。因此,该指标的作用首先在于倡导一种观念,即要重视成本,切不可忽视成本对应用型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影响;其次,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可以从中得到一个规范指引。
(二)对指标权重的设计反思
在赋予各指标相应权重的问题上,本人主要是基于如下认识:作品规范是对微課的最基本要求,其权重相对较小。教学设计是微课质量的重要保障,一节好的微课首先是设计出来的,然后才是制作出来的,它也是教师教学经验与智慧的集中体现,该指标权重相对较大。教学实施是对微课教学的过程组织要求,也是保障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赋予权重相对居中。教学效果是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终极追求,但它是以教学设计与实施为前提和依托的,该指标的权重相对较小。成本是影响应用型微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赋予其居中的权重。
六、结束语
文章在分析了微课设计与制作存在的四个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课设计与制作较严重脱离教学应用的实际,进而指出开展基于教学应用的微课设计与制作标准探索的必要性,随后结合自身的微课建设实践经验,参考全国高职院校微课大赛评审标准等,提出了基于教学应用的微课设计与制作标准。标准的指标设计可能不够科学,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同行来关注微课的教学应用,参与微课的教学应用探索。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2):61-66,97.
[2]窦菊花,何高大.微课研究综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55-60.
[3]2015年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DB/OL].http://weike.enetedu.com/bisai_guize.html,2017-07-13.
[4]潘艾华.高职院校微课开发与应用的调查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9(03):96-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