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

2017-09-25金凡

教育界·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缺失幼儿教育

金凡

【摘要】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社会竞争的压力使得幼儿的游戏活动也被充当成教育活动,使得幼儿的游戏精神得不到发展而出现缺失。文章对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进行了分析,并对游戏精神的重建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精神;缺失;重建途径

一、引文

如今的幼儿教育中,将游戏当作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提高知识与技能的手段,导致幼儿游戏充满控制和对知识、技能的追逐。这样的游戏,根本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游戏,只不过是相对好玩的教育活动,它忽略了游戏的内在精神。同时,现在的幼儿园教师过分地追求游戏形式,只在乎游戏的工具价值,对于幼儿的游戏精神根本起不到培养作用。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游戏的自由性、创造性、快乐性得不到发挥,游戏成了强加于幼儿的教育活动。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无疑是可悲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幼儿教育中的游戏进行改革,使游戏的基本性质能够得到发挥,而不是纯粹地利用游戏来“训练”幼儿,要让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精神得到重建[1]。

二、游戏精神

(一)游戏精神的内涵

根据幼儿专家的调查,儿童在游戏中能够获得幸福感,并且游戏能满足幼儿成长生活中的需要。因为儿童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没有功利性的活动,它并不是在教师或其他人约束下进行的他人意志活动。真正的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使其变得更加快乐,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儿童的所有快乐都来自游戏精神,它在整个幼儿阶段都起到参与作用,但是游戏精神又不仅是童年生活与发展的产物,它还能够给儿童的生命和成长创造一种自由、和谐的精神向导。

(二)游戏精神的特点

很多人说到儿童的时候都会觉得很可爱。这是因为儿童身上有一种隐性的光芒,儿童总是有许许多多奇思妙想,常常能够说出一些大人觉得很不可思议的话语,其实这就是幼儿游戏精神的创造性在发挥作用。但是有的成年人总是会教导儿童这样说是不对的,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不能做。教师在课堂上也总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出同一个答案,却并不想听学生心中不一样的看法。就是因为这种事情在儿童成长生活中经常发生,所以很多的儿童在渐渐长大之后身上的光芒逐渐地消失了。想想在游戏精神还存在儿童身上的时候,游戏中的儿童总是能够乐此不疲地想要探索新的世界,从任何普通的事物中发现其奇妙的乐趣。在游戏中,儿童能够忘记一切,肆意地享受快乐的感觉。

游戏精神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自由性。与其说游戏对于幼儿是一种外在的活动,不如说其实它是儿童内在精神的一种表达。儿童在游戏中掌控着游戏的主导权,想要怎样玩耍都可以。在游戏中,儿童才能够不受外面现实世界的各种约束。儿童的游戏都体现了自由开放的精神。在游戏中,儿童恰恰也是追求这种自由的感觉,所以儿童游戏本质上也是儿童自由的表现。儿童在游戏中无论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并且游戏也是解放儿童天性、精神的最好诠释。幼儿教育与游戏是不可分割的,游戏精神是儿童游戏中的灵魂。可以说,没有游戏精神的游戏,只能是一种有形式的活动,只有追求愉悦、自由与创造精神的才是真正的游戏。

三、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缺失的现状

(一)创造性的缺乏

儿童缺乏创造性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在教师身上,因为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一些教师总是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看得太重,使得儿童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出现封闭的特性。儿童像提线木偶一样,一举一动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逐渐成了没有一丝自己想法的人。教育的目的不是复制、粘贴一样的学生。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住着一只小精灵,所以他们才会受到大家的喜爱。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独立的,有多少儿童就有多少不同的声音。教师的观念应该进行改变,并不是只有听话、讲礼貌、遵守规矩的小朋友才是好孩子。教师总是想让所有学生都回答同样的答案,所以现在的幼儿教育已经成了一种复制的教育模式。这种复制教育是违背游戏精神的,在这种古板的教育模式之下,真正的游戏是不存在的,儿童也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

(二)儿童自由的缺失

一般的幼儿教育中,教师经常会提问儿童“对不对”“是不是啊”“能不能......”等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儿童只能够回答“对”“是”“不能”这样简单的字词。这些问题对于儿童的思维并没有什么启发的效果,有时反而会限制儿童的思维发展,让儿童的思想渐渐地走进教师设置的一个个圈圈之中。儿童与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不平等,儿童没有任何平台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儿童想要用纸板做一个热气球,教师总会明确地告诉他:“你用纸板是做不成热气球的。”儿童身上的光芒立马熄灭。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儿童的设想还没有最初的实施计划,就被告知不可能,梦想还没有发芽就被掐断了。幼儿教师有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约束儿童的自由。如果真的想要将自由还给儿童,首先教师的心理必须是自由的,能够和儿童一起大胆地设想,陪伴儿童去创造自由的世界,让自己也能获得自由生活的方式。

四、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缺失的原因

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儿童对于一些以前的游戏往往接触不到了。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们在物质生活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追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过度地依赖科技,使得在教育的领域中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渐渐地失落。这种科技主义的精神倡导,已经慢慢地向幼儿教育渗入,让幼儿教育变成了一种成才手段的教育模式,幼儿教育的本质渐渐被人遗忘,失去了教育的真正含义。游戏是幼儿在幼稚园中主要的活动,但是现在的儿童游戏常常带有一种功利性,失去了本身的快乐意义。教师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得到的体验精神,对于游戏存在产生一定的误解,从而认为游戏没有任何的价值取向[2]。

五、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重建途径

(一)关注游戏活动中的精神

接受幼儿教育的孩子一般年龄都在3至7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常常会说出一些天马行空的话语。其实这是幼儿想象力丰富的体现。幼儿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孩子的精神得到成长,思考问题的层次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我们不应该扼杀孩子的天性,应该让他们自由地发展。重建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游戏精神应该从幼儿教师开始。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时候,不应追求孩子学到了什么,而应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游戏快乐、自由的精神。比如在开展舞蹈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不要规定死每一个幼儿的动作。让他们用标准的姿态进行游戏,那么孩子会不由得产生疲惫感。应该随幼儿发挥,只要幼儿能够共同参与到游戏中,那么这个游戏就是成功的。因为幼儿在游戏中没有规则的束缚,他们会用自己的大脑想象自己该如何表现,从而明白一个人是无法完成游戏活动的,要依靠大家的努力才能成功。在一次次的游戏中,幼儿就加深了对游戏自由、快乐精神的体会。

(二)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幼儿游戏应该包括实体性的游戏和抽象性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是开展游戏的本质内容。为了确保幼儿教育中能够有真正的游戏活动,国家应该对幼儿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比如,不允许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有超过儿童年龄限制的教学活动,每天保证有一到两次的幼儿游戏活动等。幼儿园的领导也要做好相关工作,对幼儿教师要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允许教师在自己的班级中根据幼儿的情况选择教育的内容,在游戏实践中保证游戏精神的落实。

(三)增强幼儿教师的游戏观

游戏观是人们对于游戏本身的看法,幼儿教师的游戏观与教师在学校中接受的知识有一定的关系。幼儿教师应提高专业素养,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有益于儿童的发展的游戏活动。比如“找不同”的游戏活动,既让孩子玩耍的愿望得到满足,又让他们的观察能力在潜意识中得到发展。在玩中学习,幼儿的教育也会有高的效率产生[3]。

六、总结

游戏精神相当于游戏的灵魂,正是因为游戏精神的存在,才使得幼儿热爱游戏,游戏中的幼儿无疑是幸福的,游戏能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和身体活动需要。在幼儿园内,教师要让幼儿来主导游戏,而不是教师自己一味地控制游戏进程,这样虽然可以使幼儿多掌握一点知识,但是对于幼儿的精神成长却起到了反面作用。希望本文的探討能够在幼儿教育中帮助幼儿重新构建自己的游戏精神,使幼儿的未来多一股探索创新的勇气,也使幼儿对于未来充满憧憬。

【参考文献】

[1]韩瑞敏.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6.

[2]黄进.游戏精神的缺失:幼儿园教育中的反游戏精神批判[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76-83.

[3]魏娴.幼儿教师游戏精神缺失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缺失幼儿教育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