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2017-09-25陈敏
陈敏
摘 要:《地理课程标准》也指出:中学地理课程应该反映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并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借助一些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生活背景作为支架,适当地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真正让地理教学趋于生活化,从而体现自身价值。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1 以关注乡土地理为着眼点,激发学生生活情趣。
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等等,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事实。乡土地理存在于学生的身边,在地理教学中以乡土地理为着眼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与接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对身边的事、身边的物进行观察和思考,它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地理事物,从而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另外利用学生身边生动实在的地理事实材料和对家乡的特殊感情,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节时,先让学生课前观察、调查并思考:过去和现在家乡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原因导致无锡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今后如何继续发展经济?通过观察、调查,学生们发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变了农村面貌。同时,学生们也发现,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环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样,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地理事实材料,使他们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切实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讨论,并以“让家乡更富更美”为题,写成了多篇优秀的小论文,为家乡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建议。这样,学生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了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唤起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建设的热情和信心。
2 以创设生活情境为导入点,促使学生生成新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新颖的生活问题情境,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创设生活问题的情境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兴趣为出发点,将地理问题融于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以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产生新问题,由此激发学习动机继而进行思考和探究,促进新知的生成。
例如,在学习“城市区位条件”的时候,请同学们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创设问题情景:如果你是无锡市锡东高铁商务区主任,对锡东新城商业中心、工业区和住宅区布局在什么位置有什么设想?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担当角色,这样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习充满情趣,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又如,有专家认为,城市化的本质是生活方式城市化。许多农民通过征地变成了市民,住上了楼房,但有些人仍喜欢养鸡、种菜,甚至在小区的草坪上种植蔬菜。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哪些?这个带有现实的问题,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
3 以融合热点时事为共鸣点,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与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现实社会相比,教材内容总是相对滞后。地理教师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锐利的眼光,善于借助报纸、网络、电视新闻等大众传媒工具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为它是我们地理教学中的“活教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内容要与身边所发生的热点时事相融合,与时俱进,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顺应,这样不仅可以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把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活跃课堂,开拓思路,提高能力。
例如,美国的NBA职业篮球赛经常是时事报道的热点,在“工、农业区位的形成与发展”部分,充分利用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耳熟能详的NBA球队队名来进行城市地名和特点的讲解。先让学生在地图上寻找“飞人”乔丹所在的“芝加哥公牛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城市、人口等条件和这个城市所处的美国农业带,学生从中掌握芝加哥位于美國的乳畜带及成因,并且也是美国的肉类加工工业基地。同样结合对“西雅图超音速队”和“底特律活塞队”队名的分析,让学生很快记住这两个城市作为美国航空工业基地和著名汽车城的特征。这些时事材料在讲课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 以设计生活化作业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以致用。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点,而是为了能够对生活进行正确理解,促使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即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考试而做题。在地理教学中作业要有机联系现实生活,多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作业,让地理知识贴近于生活,使学生发现地理就在身边,认识到“地理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地理”,生活真有趣、地理真有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当然作业除了习题外,还应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题型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这样个性化、活动化和生活化的作业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让学生在作业当中动脑动手并养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设计生活化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使他们体验到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例如,在学生已经知道“流域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就大,水位就高”时,出示习题“1998年长江流域的降水量与1954年差不多,但1998年的长江水位却比1954年高出0.9米,形成全流域的特大洪涝,这是为什么?”通过设置认知冲突,强化学生注意,凝聚思维焦点,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如怎样运用地图来识别方位、估算距离、认识地形;如何通过观云来识天气,推测天气的变化趋势,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状况选择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这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也是由应试教育步入素质教育轨道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教材与实际、学生与生活的有机结合,立足实际,深化教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是如此的贴近,体会出学习地理是为生活实际服务的,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提高其地理素养和竞争能力,使学生与社会和自然相融合,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