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地方课程资源运用可行性研究

2017-09-25鞠晓超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乡土新课程历史

鞠晓超

摘 要: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标中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同时表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特别“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关键词】历史教学;地方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实验)》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在“实施建议”中都专门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议”问题,对课程资源的概念、组成部分及其利用开发作了宏观性的阐述。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就历史课程来讲,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又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可见,可供历史教师利用和开发的课程资源是十分广泛的。

地方史课程资源以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地方主要是指县(区)及以下的地方历史,包括城市社区史和农村乡镇史,而地方文化则主要是指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主流意识以及广泛传承于民间的风俗、艺术、传闻等等。挖掘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条现实途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是因为:

1 就历史学科和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程特点来说,它与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

新教材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三大特点,十分强调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使之能够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在多种社会实践中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正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

2 地方研究目前是我国地方史研究中最薄弱的部分,一般情况下,省、市、县三级均有修史机构,已编写出各级各类新志书,而作为乡镇和社区这一级,基本上还是空白。

而地方文化目前正遭遇一种尴尬的境地,随着商业文化的冲击,正在不断地消亡和流失。因此许多地方和地方文化资源长期处于闲置和流失状态,亟待历史教师去搜寻和整理,因此,这一块可供研究的领域十分广阔。

3 地方和地方文化资源着眼于我们身边的人、物和事,既为我们近距离的接触历史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得整个活动可以同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资源挖掘结合起来,可以为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服务。

乡镇和社区是一个庞大的教育资源库,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开发这一教育资源,不仅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而且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遗址的保护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因而,因地制宜地开发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资源是相当必要的。

4 从学生学习历史的角度来看,开发利用地方和地方文化资源至少可以起到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科书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而地方和地方文化资源以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参与等特点,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加之许多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高雅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这无疑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随着新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历史教学过程才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3)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的实际经验,去掌握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与方法。

5 从历史教师的角度分析,由于新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层次,今后历史教师也将要经常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这些课程开发的最大难点就在于它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再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离不开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现在的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重要了。而挖掘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最具现实意义的途径。

课程资源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校中学历史教师积极学习勇于实践,课堂教学呈现出良好改观,教学质量得到一定提升。但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历史基础弱兴趣低,对学科的认同度低;对历史学习资源的认识存在偏差,学习方式普遍被动;课堂上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应用多采取拿来主义,未能体现主体性和生活性,缺乏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课程资源内容以及识别、开发、应用此类资源的观念意识和能力,素质教育理念未能有效地落实在教学中;教学管理者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过多追求近期效益,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不够,过程性评价形同虚设,校本课程的开设更少得到落实。而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我校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參考文献

[1]魏恤民主编.历史教学与评价指导[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钟启泉,崔允郭,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大学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土新课程历史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新历史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芬芳乡土行
历史上的6月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