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

2017-09-25曹卫忠曹晓霞孙皓

教育界·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曹卫忠+曹晓霞+孙皓

【摘要】为了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文章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特点,以及现代学徒制下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国家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人才质量保障,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内生需求。在高职院校广泛开展现代学徒制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养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6年度课题“基于精酿啤酒生产实训车间的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培养方法的探究”(编号:XⅥ411),主持人:曹卫忠。

一、引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了国家现阶段对于工匠精神培养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其实是社会进步、企业生存、学校发展和学生就业等多方的共同需求。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在校园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联合培养下,对学生进行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的高职教育在现代学徒制体系建设以及培养方法、途径等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积极探索和完善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与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工匠”解释为手工艺人,而“精神”则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百度百科中对“工匠精神”的定义是:“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诗经·卫风·淇奥》中嘉奖工匠对金银玉石象牙骨器制作时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的敬业态度时不吝佳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将其解释为:“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礼记·月令》中也有对工匠精神的记载:“命公师效工,陈祭器,案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中国传统的工匠中,无论是官匠还是民匠,大多都是世守家业,技艺精湛,热爱家族手艺,不见异思迁,勤俭节约,量腹而食,爱国为民,同时也对工艺关键技术高度保密,绝不向外人泄露,力守其法,世传其业,并且一般传男不传女,所以才有元稹《织女词》中“东家白头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为了死守挑纹绝技而发生两个女儿终老于家不得出嫁)的悲剧。传统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与保密性的特点可见一斑。

综上所言,工匠精神内涵的核心是工匠对其产品品质或者服务质量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追求,涵盖了严格遵循技术标准,不能投机取巧夺博人眼球,严肃考核责任倒查等法律和道德要求。

三、工匠精神培养和认识的误区

当下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食药类专业尤为明显。国人提到工匠精神,必然联想到产品质量,认为我们的产品相对德日等发达国家没有竞争力,甚至声誉不佳,“Made In China”成了廉价劣质的代名词,连马桶盖、奶粉、尿不湿都要抢购国外的,有人因此悲观地认为中國是“工匠精神”的撒哈拉沙漠。其实中国是世界手工业发展最早也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庖丁解牛、鲁班锁、九连环,妇孺皆知。当下在很多制造业、服务业领域,中国仍然是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的。因此,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悠久丰富的基因仍在,盲目地消极和自负都是不对的,培养工匠精神需要做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产品自信。还有观点认为,工匠精神的传承是企业的事情,职业学生的任务是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工匠精神学习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情。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企业与高校的对接应该是无缝对接,包括技能层面和精神层面。无论是传统的手工制造业,还是现代的服务业,都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传承。目前,我们的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还不少,课标虚高难执行,为了不影响招生而一遍遍象征性地补考,把所有学生全都推向社会,无论是不是工匠。

四、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法

(一)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促进工匠精神的培养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在校园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联合培养下,对学生进行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完善政策支持,推进校企共同育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是目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推广现代学徒制本身也需要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要靠职业技术教育支撑,振兴职业技术教育也要重拾工匠精神,二者有机结合成为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师徒共同生活,学习和讨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心传身授,体知躬行。良好稳定的双主体师徒关系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传承。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在校园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联合培养下,对学生进行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的高职教育在现代学徒制体系建设以及培养方法途径等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积极探索和完善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力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完善政策支持,推进校企共同育人,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是目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推广现代学徒制本身也需要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要靠职业技术教育支撑,振兴职业技术教育也要重拾工匠精神,二者有机结合成为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深度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之中,促进新动能发展和产业升级,带动扩大就业和脱贫攻坚,对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战略发展意义。

(二)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融合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教育两方面

工匠精神虽然属于职业精神范畴,与职业技能属于平行层面的教育内容,但是其中涵盖的专攻专业方面的品质,与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密不可分。高职院校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方法等,在素质目标的培养中增设一些素质拓展课程,比如开发一些能激发学生持之以恒,细心耐心,不见异思迁,不投机取巧,不哗众取宠,抵得住诱惑等方面素养的游戏拓展课程。专业内容的教学方面,要更多地借力现代教育科技的发展,引入MOOC开放式教学手段,挖掘信息资源库的价值,广泛开展翻转课堂,对于专业适用性较高的食药类专业实践课程实行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法,多管齐下,帮助学生通过反复迭代的方式把每一项职业技能先学懂,再学精,最终精益求精。endprint

(三)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和政策法规的支持

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需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引导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人才观念。2016年3月,中央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更专门指出要将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一类人才进行培养,用来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不断提高其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技术技能人才将得到应有认可,其劳动价值会得到应有尊重,社会地位也会得到更快提升,从而真正营造出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课题观点认为,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人民币持续贬值,总体经济发展趋缓,实体制造业面临各种困境,企业开工率不足,招工意愿降低,就业率持续下降,职业院校学生面临就业挑战,职业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具有工匠精神的优质毕业生资源自然成了企业的竞争对象,也有助于实体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而现代学徒制是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下企业参与比例大幅提高,职业技能的针对性也大大增强。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和政府四方的责任不明确,配合不够紧密,过于松散,企业基于逐利的本性,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政策法规配套不足,阻碍了学校和企业大胆向前的步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思想消极,也影响了工匠精神和学徒制得以生存的天然基础。工匠精神的真正落实,不是单靠学校一方就能推动的,需要多方齐心协力,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摒弃当下的快餐文化,脚踏实地,面向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5-05/19/content_9784.htm,2015-05-08.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2010-07-29.

[3]李克强.2016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premier/2016-03/17/content_5054901.htm,2016-03-17.

[4]潘俊.试论旅游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职教通讯,2016(29):19-22.

[5]徐吉贵.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103-104.

[6]曹衛忠.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专业双语教学试点课程实践[J].科学与财富,2017(08): 268-269.

[7]赵炜.浅谈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人才培养,2016(30):46-47.

[8]丛中笑,陈静.浅谈在《PLC技术》项目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J].中国培训,2017(10):50.

[9]王威.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与“工匠精神”的培养研究[J].人才培养,2017(333):258-261.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