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辨析问题

2017-09-25胡琳琳

教育界·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胡琳琳

【摘要】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词语辨析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从易混淆词的角度阐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最后给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易混淆词;词语辨析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词汇教学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应对词汇教学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研究。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外国留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词汇教学质量要过关,就要将词语辨析作为重点来讲解。由于汉语对于留学生来说是第二语言,与母语习得不同,留学生缺乏相应的语言思维,在词语应用上会发生偏误。这就需要教师讲清楚词语之间的不同,包括读音、意思以及用法等。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淆词的界定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辨析的词语只有一小部分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提出来的,更多的是由留学生提出来的。辨析的词语不仅包括近义词,还有其他的词类,有的学者称之为易混淆词。易混淆词大多来自留学生的中介语。在教学中,留学生经常问“这个词和以前学过的词哪里不一样”。比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实例,前面是新生词,后面则是留学生提出来需要辨析的:“不由得—忍不住”“看不起—欺负”“权衡—考虑”“礼节—礼貌”“招待—接待—借代”。

有的词,教师觉得没有必要辨析,但是留学生不会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就需要给学生进行辨析。辨析词语不仅仅局限于同义词之间,还有很多词都是需要辨析的。这也符合我们对于易混淆词的观点。

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易混淆词的具体内容

一般情况下的词语辨析,我们认为是近义词之间的辨析,这个范围是很有局限性的。因为留学生受母语思维的干扰,发生偏误的情况不仅出现在同义词之间,在某些音同、形似的词语之间也会出现。这些易混淆词语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一)近义词的辨析

近义词是意思相近的词语。留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汉语之后,想要表达准确的意思,容易出现不知道选择何种方式表达的情况。对近义词意思拿捏不准,用法含糊不清,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师在讲解近义词辨析时,要从词义的语义轻重、使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进行讲解。

比如“渴望”和“希望”都含有想要的意思,“渴望”突出的是十分迫切,语义较重;“希望”则是一般的意愿,语义较轻。例如:“①我渴望老师每天不留作业。②在外工作十年,我希望见到爸爸妈妈。”第①句只是内心想法,用“希望”就可以;第②句前面的“在外工作十年”已经铺垫了想见父母的心情非常迫切,所以应该用“渴望”。通过这样的例句和解释,留学生就能比较清楚地知道希望和渴望的区别。

(二)多义词的辨析

多义词是指同时有多个义项的词语。由于同一个词语有多个义项,留学生在进行应用的时候需要考虑语境,这就要求留学生不仅要掌握词语的基本义,还要熟悉词的引申义以及比喻义。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多义词的讲解,先讲哪个义项,后讲哪个义项,要考虑这个义项的使用范围还有留学生的水平。比如“算账”,①计算账目。如:“你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②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如:“好了,这回算你赢,下回我再跟你算账!”②是①的引申义,初级学生第一次学到“算账”,只需知道①就可以了;在学习到中高级阶段时,教师就可以讲解②,让留学生可以了解到“算账”不只在实际计算账目时可以用到,在找人较量时也可以用。

(三)同音词、同形词的辨析

同音词(异形)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都相同的词。如果没有文字只有语音,就特别容易产生歧义。比如“反映”和“反应”,意思不同。“反映”指从客观事物实质表现出来的,如“反映情况”;“反应”指机体受到了刺激而引起的活动,引申为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他没反应过来”。讲解完语义可以列举例句进行区分。

同形词是指形体相同、语音形式不同的词,即形同、音异、义异。比如“大夫”,读音为“dà fū”时,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读音为“dài fu”时,是现代给人看病的一种职业,词语的意思完全不同。教师应教会留学生根据语境判断出词语的正确读音。

(四)形近词的辨析

有些词字形相似,音、义有交叉,很容易混淆。比如“记事”和“事记”,词素相同,意义相似。“记事”多指记叙历史经过;“事记”是指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这类词是特别需要进行辨析的,教师在授课中应该给留学生提供较多的例句来进行练习。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辨析的原则

(一)方法要简单实用,在课堂上可操作性强

教师不要给学生讲解太多我们母語辨析的方法,这样会给人搞研究的错觉,尽量用简单易懂的方法给学生讲解就可以。比如“忽然”和“突然”,“万万”和“千万”。

忽然:副词,不能作形容词。突然:形容词。例:“这个事故发生得太突然了。”

万万:常用于否定,只有在祈使句的否定形式时和“千万”意思是相同的。千万:一般用在祈使句中。例:“这个人你千万不能管(可以用‘万万替换)。”“你千万要去找他(不可用‘万万替换)。”

(二)词语辨析用语要符合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上不应该出现超纲的词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课堂用语就需要简单明了,词汇、语法以及例句的展示都应该符合低年级学生水平。词义辨析的时候,也要遵循这个原则。

解释语不要过于难懂。解释用语不能超过被解释词的难度。比如“价格”解释成“价值的货币表现,与价值不完全相等”,这样学生就很难理解,汉语母语者也要反复几次才能理解,而解释成“卖商品需要付的钱数”就明显易懂很多。endprint

另外,像“词的附属义、兼类词、词义的侧重点”这些术语在留学生的课堂上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三)重视典型例句的运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设计例句的时候,要带有社会文化语境色彩,能够充分反映该词语的语义、语法和语用限制,还要有效展示词汇的语法特点,提供充足的语义信息以及实际的语用价值。

例如,讲解“毕业”一词,例句:“我马上就要毕业了。”这个句子没有提供语境,没有体现毕业的意思也没法说明它的用法,“毕业”这个词可以换成任意的动词,如“出国、上课、吃饭、洗澡”等,所以这个例句可以说是一个无效的例句。有時候教材上的例句也会这样,表面上设置了语境来解释词语,但所举的例句其实都是词语的同一组用法,这样的例句是不成功的。仍以“毕业”为例:“我已经读了四年大学了,马上就要毕业了。”虽然有了前面的语境,但是“毕业”只是单独作谓语的情况,其他搭配没有体现。可以设计这样的例句:“我是从济南大学毕业的。”“老师说,会考不及格,就毕不了业。”这样就充分展示了语法搭配并且注意了语用和语义。

(四)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词语辨析就像比较两个人一样。人的比较可以从某些显性的特征进行,包括性别、身高、年龄等;还可以比较隐性的特征,如血型、体脂含量、肌肉量等。按这个思路进行下去,无穷无尽,很难有个结果。以此类推,词语辨析也是如此,简单比较几个方面就可以,如果将全部因素进行比较,有些词语辨析都可以写成一篇论文。

教师在给留学生讲授词语辨析的时候,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也不用像写论文那样洋洋洒洒一大篇,只需要先解决他们当前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即可。也就是留学生需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碎片化供应,才能使留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而对于现在还没有遇到的混淆词语,可以暂不做讲解。

五、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一)词语辨析具有阶段性

词汇教学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在初级阶段就应该引起重视。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学重点。初级阶段,在认读汉字的基础上引导留学生辨析同音字、易混字;中高级阶段,学生的词汇已经有了积累,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构建学生的语义场。在词语辨析的时候,要贯彻常用先教的原则,把握语言的层次,区分字词的频度,先要教会学生词语最常用的意思和用法。

(二)词语辨析具有针对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注意学习对象的特点。由于日语、韩语与汉语的文字形态有交叉,日韩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的认知难度小于欧美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不同的留学生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对比教学,把汉语与留学生的母语进行对比,比较两种语言在语序、语用等方面的不同,找到学生学习的难点,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扩充留学生的词汇量,教学时不只局限于课本上的生词,在精读课中补充符合学生水平的生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注意语体教学,将口语体词汇、书面语体词汇的异同讲解贯穿于整个教学;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通过造句或情景对话练习,最大限度地接触易混淆词语,培养学生驾驭汉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敖桂华.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教学对策[J].汉语学习,2008(03):106-109.

[2]陈灼.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12.

[3]程美珍.汉语病句辨析九百例[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7.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数词“七”的文化内涵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试析对外汉语惯用语的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聚合词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