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资源参与幸福村居文化建设研究

2017-09-25陈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4期
关键词:高校

陈兰

摘 要 从目前幸福村居建设高校参与度低的实际出发,提出高校实验资源应积极参与幸福村居建设的思想,以发挥高校实验室教化育人的功能,并探讨具体操作路径,希望通过更好地利用和整合高校丰富的实验资源,促进村民文化素养的提高,提升幸福村居内涵建设。

关键词 幸福村居;高校;实验资源

中图分类号:C915 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4-0065-02

Research on Universities Experiment Resources to Participate in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Happy Village Project//CHEN Lan

Abstract Papers from the happy villag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with the reality of low participation, puts forward the thoughts that experimental resources of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happy village construction to exert the function of laboratory in

universities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ope-

ration path, hope that through better use of and integrating experi-mental resources of universities, improve villagers literacy, promote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appy Village Project.

Key words happy village; universities; experimental resources

1 幸福村居概述

产生背景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促进新农村建设,201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幸福村居创建活动,努力建设美好宜居城乡”,并出台《广东省创建幸福村居五年行动计划》,包括宜居、宜业、生态、和谐、文明、平安等基本共性问题,将“幸福村居”建设提上日程[1]。2012年9月,珠海市政府积极响应号召,出台《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幸福村居的决定》,提出实施“特色产业发展、环境宜居提升、民生改善保障、特色文化带动、社会治理建设、固本强基”六大工程[2]。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設美丽中国”[3]。

内涵和总体目标 个人幸福感是社会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指示器”,是了解人民群众情绪波动和变化的“晴雨表”,是检测社会良性运行的“预警器”。马克思认为,幸福应该是人在精神方面与物质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充分自由[4]。并且,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村民精神空虚化,因此,幸福村居建设不仅应是村居村民外在的经济与物质保障,也应该是其内涵建设的提升。

同时,村民文明的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层次,幸福村居建设倡导的应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以及精神文化,积极推动村居文化事业发展。因此,在建设中不仅要从经济层面进行帮扶,而且应该从精神层面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从而提升其幸福感。

总的来说,幸福村居的总体目标及要求可概括为:村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综合道德素质显著提高,民主法制观念显著增强,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蔚然成风[5]。

现状和迫切性 有学者在珠海市金湾区三板村和广益村做过调查,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具体表现如下:

1)文化和技术的缺失使得村民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难以提高,成为导致村民生活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2)大部分村民表示迫切希望同城市居民、社会发展接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然而村民需求的迫切程度和他们所享受到的文教活动质量以及专业水平却存在严重的不足;

3)村民村居会平时开展的文教活动缺乏正规的组织、策划和引导,依托高校组织开展极少,使得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水准较低[6]。

同时,结合其他学者对珠海市幸福村居目前建设情况的调查来看,可知珠海市幸福村居建设主力仍然是政府,高校参与度很低。这种情况使得村民难以更好地接受高端文化,村居文化内涵难以更好地得到提升,从而最终导致幸福村居建设工程收效与理想有不小的差距。

2 高校实验资源参与幸福村居建设的优势和作用

高校实验室具有智力密集、设备先进、技术精湛的资源优势,是高校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在幸福村居的建设中,实验室如能以自身优质的资源面向社会开放、提供服务,大力施展实验室文化教育及传播功能,必将在幸福村居建设及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例,该校地处珠海市金湾区,金湾区的三灶镇海澄村和红旗镇三板村是首批获专项资金建设的幸福村居示范村。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现有实验实训室400多间,室内实验实训场地5万余平方米;拥有教学及科研仪器设备1.6万余台件,其中10万元(含)以上教学及科研仪器设备369台件,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6亿元;专兼任实验队伍有300余人。如此雄厚的实验室软硬件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如能积极参与幸福村居建设,必能带动和感染村居村民文化层次的提升,提升村居内涵建设。endprint

3 高校实验资源参与幸福村居建设途径

高校实验资源面向居民开放参观,提升村民价值观 建立与地方政府、村委会等机构长效合作机制,以充分利用高校实验室科学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可通过挑选各类实验室、精选更贴近村民日常生活的各类实验教学项目,定期面向村民(尤其是村居中的中少年儿童)开放参观甚至开展教学,以提升村民文化素质及价值观。例如:定期开放公共基础课教学与研究中心的物理演示实验室,迎接村民参观,实验员通过演示各类物理仪器,以“表演实验”的形式,形象生动和直观地展示物理学简单而基础的科学常识;也可让村民观摩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实验项目,通过各种奇妙的化学演示使村民明白个中原理,通过接受新鲜事物,改变村民保守落后的价值观,使他们内心丰富起来,促进幸福生活的实现。

高校实验资源帮扶开展村居文教活动 幸福村居离不开和谐的村居文化生活,让村民幼有所学、老有所乐,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幸福村居的表现形式,而文教活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7]。高校实验室可以通过将各种文化活动下乡的方式,在各个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为村民筹办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各类型活动,让村民“乐”起来。如利用艺术系服装实验室、中国语言与文学系广告摄影实验室,在专业教师的带领及指导下,举办社区服装展及摄影作品展,让村民当一回“服装设计师”,让村民做一回“模特”,让村民当一回“摄影师”,并在社区内开办作品展。通过这种形式参与村居文教活动,引导和带领村民开展高层次、高水准的村居活动,提高村民学识见闻,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送文化到村居,充實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高校实验室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他们不但具有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相关知识,还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能力,能在村居文教活动中提供宣传、引领和教育辅导等服务。因此,对于有能力的高校实验教学单位,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和村民实际的需求,制作科普文化宣传小读本,向周边村居赠送培养化学药品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电脑常用操作技巧以及其他科普常识的宣传资料,同时为村民提供教育和辅导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科普知识的重要性和知识的力量。

此外,高校实验室亦可通过帮助周边村居推进科普文化生活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村民科普教育,推动科普文化进村入户,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科普文化传播职能[8]。

4 结语

村民是幸福村居建设的主体,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高低,精神生活的状态,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满足村民学习和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和渴望,提高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从思想和精神的根本上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是幸福村居建设的重要内容[9]。新的形势下,高校必须改变过去实验资源只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的思想,从各实验教学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仪器设备、技术及人才上的优势,面向社会和村居开放实验资源,并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服务于幸福村居建设[10]。

参考文献

[1]丁可宁.高校图书馆在创建幸福村居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管理观察,2014(26):35-37.

[2]罗新安.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助推幸福村居建设[N].珠海特区报,2012-12-24(006).

[3]陈德绩,潘裕娟.珠海市幸福村居建设规划探析:以斗门区夏村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4(2).

[4]龙立军.论构建可运转的乡村治理模式:以广东珠海幸福村居建设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1):76-79.

[5]杨丽辉,罗伟.高校图书馆在幸福村居文明建设中的促进作用:以珠海市金湾区高校为例[J].学园,2014(32):

194-195.

[6]萧琳,高倩倩.“幸福村居”建设中村民文教需求调查报告:以珠海市金湾区“三板村”和“广益村”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0-84.

[7]萧琳.“幸福村居”建设与高职院校长效合作机制与路径研究: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

5(6):87-91.

[8]颜颖.高职院校实验室社会服务问题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6):128-131.

[9]程屏,夏有为.搞好社会服务 提高实验室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4(2).

[10]郭纪源,刘旭东,尤建飞.教学与社会服务兼顾的物理演示实验室运行探讨[J].河套学院学报,2013(1):59-61.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