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文化对民族成员体质特征的适应

2017-09-24鲁明新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3期
关键词:适应民族文化

鲁明新

摘 要:民族体质特征在民族文化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其结果为不同民族成员体质特征是不同民族文化在构建过程中加以适应的对象。因此,无论是民族饮食文化,还是农业生产文化亦或是消费文化等民族文化都要于适应民族成员体质特征。

关键词:民族文化;体质特征;适应

引言

民族成员的体质特征是秉承于先天,具有遗传性。先天的禀赋和遗传性就决定着无论是群体体质特征,还是个体体质特征的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特异性。由此,我们可知道体质一旦形成,在一定时期内就会保持相对稳定。民族成员生活环境是指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具有自然属性的因素和人类文化进程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风俗、宗教等社会文化因素的总和,从而我们知道民族文化是民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所创建的一套调试系统,是民族生活中的一套服务工具,服务性特征明显。相对于民族成员的“自然性”而言,民族文化显现的更多特性是“社会性”。民族文化要服务于民族成员的生活。进而,民族文化若要更好的服务于民族成员生活,就必须适应民族成员各项质量特征,尤其是体质特征。另一个方面,民族文化要实现长久延续并得以发展,也必须适应民族成员体质特征。无论是外在目的,还是内在需求,都要求民族文化适应民族成员体质特征。

一、民族饮食文化适应民族体质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进化的动力。不单是在于食物能够为人类身体提供热量,也有为人类制作过程中提供佐料。帮助人类获取高质量的食物,从而使其食物适应人类内在体质特征需求,进而享受高品质的生活。由此每个地区的民族在其固定的生活区域形成与民族成员体质密切联系的特色饮食习惯、饮食观念、风俗礼仪等方面的特色饮食文化。如:四川重庆一带即四川盆地的民族生活在饮食调味上追求麻辣,并热衷于麻辣火锅,形成独特的民族饮食文化。原因在于在中国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余55个少数民族都以黄色人种为主体。黄色人种体质特征有一项是汗腺丰富,过多汗液需要排出体外维持体内水分和热量平衡,且汗液清澈利于排出。同时,人体体内的一些毒素也需要通过汗腺系统、出汗方式排出体外,使身体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四川盆地地理环境受盆地形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具有降水丰富,空气对流性差、雾大湿重,云低阴雨天多的气象特征,是我国年日照时间最少的地区之一,故有“蜀犬吠日”之说。简而言之,就是地理环境不利于居住地的居民身体身体排汗。于是必须通过体内倒逼排汗汗方式助推汗液排出体外,而麻辣效应能够使人在获取食物的同时加速身体发热,让人有身体热量爆棚的感觉,从而实现由内至外的助推或者倒逼汗液排出效果。继而适应黄种人民族成员的体质特征要求。故而在饮食方面这两个地区形成了其独特的特色饮食文化。

四川盆地的特色饮食文化构建及得到不断延续和发展是民族特色文化适应民族成员体质特征的成功典范。

二、民族农业生产文化适应民族成员体质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的自身体质需求。一切食物的原材料都由农业生产提供。而人类不同民族成员体质特征对食物原材料的需求有着天壤之别,进而导致农业生产方式、目标、物种存在着各不相同,由此导致不同的民族农业文化。农业文化包含农业生产文化。

我们知道在饮食习惯方面,黄种人所构建的民族其成员食用味道以偏重咸味为主,而白色人所构建的民族成员食用味道偏向于淡且特别崇尚甜味食品。为此,西方各民族对南亚、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热带、亚热带地区进行殖民统治时期,在农业生产上都实行大规模的甘蔗生产。目的就为获取更多糖料,以更好地满足白色人种民族成员体质特征对偏甜食品和糖分需求。并形成独特饮食文化和农业生产文化。

我们在上文中了解到东、西方不同人种所构建的民族存在着大相径庭般的饮食习惯。之所以存在这样差别,其原因从体质人类学上解释为当今世界上的人类根据人体的肤色、发型、发色、眼色等体质特征划分为蒙古人种(黄种人)、赤道人种(黑种人)、欧罗巴人种(白种人)三大人种。西方民族构建主体是白色人种,而中华民族构建主体则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的体质特征在于人体表的汗腺数量相对于黄色人种要少很多,毛孔粗大且所分泌的汗液浓稠度相对于黄色人种也要浓稠更多,排汗难度较黄色人种难度系数更大并伴有浓厚的狐臭气味。但是食盐是人类消化系统及各项器官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条件,因此需要在摄入一定量的食盐是身体消化和身体器官运行必需品。当摄入食盐过多时又得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以此使人体内的氯离子和钠离子保持平衡。然而白种人因为汗腺不发达,如果摄入过多的盐分时,就必须通过大量喝水、频繁排尿的方式来使身体内的盐分勉强维持平衡,而频繁排尿则会给他们的生产生活诸多不便,且不符合西方社交礼仪。因此在其文化构建过程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少量摄入盐分保证身体正常消化,于是在食品制作过程中加入少量盐,倚重于糖分甜味,形成以甜味佐料代替盐分佐料作为调味剂的习惯。白种人的饮食习惯形成完全是为了适应其民族成员体质特征,进而使得农业生产须以其饮食习惯为导向满足白种人的体质特征需求。从而形成白种人民族地区的民族农业生产文化对自我人种民族成员生理和体质特征的成功适应。

中华民族的民族成员主体是黄色人种,黄种人汗腺相对白种人发达很多,排汗通畅且汗液相对白种人较为清澈,同时狐臭也极其轻微。故而生理调节体内盐分平衡能力要比白种人强得多。这使得当中华民族的成員与相同体重的白色人种民族成员在同样的外部环境生活时可以摄入更多的盐分,依然可以随着汗液排出体外,而不需要像白色人种那样借助多喝水频繁排尿来降解体内盐分。同时黄色人种偶尔摄入盐分超标时所造成的副作用也不明显,但是白色人种的副作用就较为明显,如白色人种会因摄入过多盐分而导致其冠心病发病率高于黄色人种。由于体质要求中华民族无论是官方政府还是民间家庭都非常重视对食盐摄入量的把控。因此盐的生产销售在中国历史上处于国家垄断局面。从而构建出独特多样食盐生产方式,如海盐、井盐等。人们由掌握盐的密度高于水分等属性进行制盐,从而构建出制盐这专一的农业生产文化。同理,关于腊制食品在生产制作也构建出其独特的生产文化。关于这样的农业生产文化的构建完全是为了适应中华民族成员的体质特征。

人种差别,导致不同人种拥有不同体质特征,进而所构建出的不同民族对食品、食材追求有着天壤之别,顺其自然的对农业生产起到终极决定作用。农业生产的差别则形成单个不同的农业生产文化,而不同的农业生产文化形成,并得以长久健康的延续则,也是对不同民族体质特征良好适应结果。

三、民族体质引导民族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消费理性、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民族成员的消费一直以满足民族成员的体质特征要求而制定消费计划和消费目标,从而构建出适应民族成员体质特征的消费文化。如: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白色人种汗腺相对不发达且伴有严重狐臭的体质特征,因此白色人种在购买衣裤着装时热衷于相对要求暴露且便于腋窝等通气的着装,因此欧洲人衣服穿着相对于东亚人衣服穿着显得更加暴露且不违背礼法。暴露的穿着便于减少因浓烈狐臭给社交带来的尴尬。同时对香水的情有独钟也是为了减少因狐臭而带来社交尴尬,因此法国香水成为世界上最有品质的香水,形成独特的香水消费文化。而黄色人种汗腺相对发达且狐臭极其低微,因此中华民族成员在古代时期习惯于把身体包裹的较为严实,尤其对女性要求更加严格。着装暴露被视为不服礼法,应当受到责罚。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着装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本质要求依然存在。以此黄色人种就构建出相对白色人种消费服饰的特色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与审美文化息息相关,然而民族成员是民族消费文化与民族审美文化交集体。然而民族成员体质特征对民族消费、审美文化起终极决定作用。民族消费文化始终迎合民族成员体质特征即民族消费文化始终处于适应民族成员体质的过程中。如:黄色人种的头发多为黑色直发,于是传统的审美观认为黑色直发为至上美丽发型,于是古代女性頭发最求黑色直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文化的产生必然带动相关产品的消费如中药材的生产与消费、黒发剂生产与消费以及染发、护发行业兴起与染发、护发的消费。人们对黑发、直发的追求背后隐藏着对黄色人种消费文化对其体质特征的适应实质。

结语

民族文化的建构与民族成员体质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民族成员体质特征具有遗传性、稳定性属于先天性,是民族文化构建的内因,民族文化是民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积淀构建的具有社会性属于后天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内因起决定作用。综上所述,民族文化只有不断有效的适应民族成员的体质特征,才能不断得到有效的延续和发展,才能为民族成员更多有用的养分满足其需要,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族成员生活。

参考文献:

[1]杨庭硕,谢景连.论人群体质与民族文化的交叉作业及其后果[J].云南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4—59.

[2]杨庭硕.中国养蜂业的生态人类学预警[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刊). 2012(2):1+—7.

[3]乔玉成、常乃军.人类体质的规训[J]. 中国体育科技.2011(5):3—9.

[4]李彬.中华蜂的保护与黄种人体质健康的关联性研究[N].怀化学院学报.2013(7):5—7.

[5]王秀娟,吴丽生,刘靖宇,曹华,王凌娟.人类体质的演化与东方人的运动能[J],力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2—224.

[7]席焕久,裴林国,程鹏,李文慧.北京奥运会运动成绩的人种差异[J].2010(6):81—84.

猜你喜欢

适应民族文化
让故事化解孩子们的爱恨情仇
科技期刊转型期编辑的适应与发展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