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美术课堂提升美术素养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和谐发展
2017-09-24邓炯慧
邓炯慧
摘 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关注美术课堂,通过教材的實施,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利用地方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美术素养及素质教育全面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素养;完善人格;和谐发展
一、通过教材的实施,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审美气质,完善人格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一堂美术课可以是一首优美的童话诗,一段悠扬的乐曲,也可以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景,学生才会有创新的源泉,所以我常在美术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以达到提高学生创新的热情。
例如:《飞旋的纸条》一课,这节课我采用了做游戏的方法,把游戏贯穿于整堂课中,使学生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既学到了相关的自然知识,还掌握了绘画与手工制作的美术专业知识。学生尝试着用折一折、扭一扭、粘一粘的多种方法,制作成各种形态、各种颜色的纸条,让纸条从高空落下,试验纸条是否旋转。通过多次试验和改进,孩子们都能成功做出飞旋的纸条。让孩子们比一比,看看谁的纸条飞得最好看,学生的兴趣更高了,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同时也了解到了一些有关科学课中的自然现象和力学知识。
儿童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虽然还很幼稚、肤浅,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我们可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他们的心灵,如:利用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向学生进行美的启示和教育,并通过各种不同的美术活动,使学生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
如《我的太阳》这节课中,我将孩子们先带到操场,闭上眼睛,感受太阳的温暖,说说太阳的特点,想想这时你心中的太阳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温暖的!”“火红的太阳!”等等。“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呢?”“金色的!”“红色的!”“黄色的和红色的!”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随后进入教室,因为有了亲身的感受,孩子们很快就画出了自己心中的太阳,这些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太阳表达了孩子们对太阳的热爱。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从多方面提高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及发散性思维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鼓励的眼光,多一些真诚的赞许,就能让学生多一分自信。学生通过美术活动的创造实践过程,从中领悟到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审美气质的全过程,使之完善学生的人格。
二、利用地方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和谐地发展
美术课的目的,在于让孩子用独特的眼光去看待周围所发生的事,我校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赏、思、创的教学模式,开阔自己的思路,不一味地以别人的意见为意见,以别人的想法为想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现在社会“创新”二字的最好解释。现在社会的竞争如此激烈,没有好的想法,没有独到的见解,是无法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而美术教育恰恰能够弥补这种现象,可以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斗志,培养他们的信心和意志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与社会和谐地融合。
如:《小小食品店》一课,让孩子们带来自己喜欢吃的小食品,吃一吃,看一看,然后用橡皮泥制作出各种自己喜欢的小食品。等孩子们制作完成后,再想想还有哪些是我们甘肃的特色小吃?比如:牛肉面、酿皮、灰豆汤、软儿梨等,然后让学生捏制一桌丰盛的兰州特色小吃。不仅结合了地域特色,还丰富了美术课教学内容,无形中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更加关注、更加热爱。
又如:《寻找美丽》一课,这一课要求孩子们从自己的身边寻找自认为美丽的事物,课前我请孩子们寻找兰州的美丽,他们找到了黄河铁桥、黄河母亲、水车等图片,有的还拿来了自己与它们的合影照片,有的还请自己的爸爸妈妈将它们打印成彩色的图片装订成册,看到孩子们这样精心的准备,我心里也感到了一丝安慰。随后展示给全班孩子欣赏,并请小作者讲解图中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从这节课中,不但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兰州的美丽,而且也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感受家乡的和谐美,让学生自主地养成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习惯,建立一种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然而在美术教育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总是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这一难以改变的事实仿佛在证明美术教育本应如此,其实不然。我们学校在美术教育中办出了特色,通过学校美术教师各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促进了学生品德及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学校的美术教育势必突出其审美与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可以说,关注美术课堂,对学生的美术素养及素质教育全面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