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感也可以“数出来”
2017-09-24许玲平
许玲平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而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历数数过程,建立良好的数感。
关键词:数数;数感;建立
数来源于数,学生认识数离不开数数的过程。而二年级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形式已经慢慢地开始从形象思维逐渐转变为抽象思维,但是在转变的过程中,仍需要借助大量的形象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带数位的计数器经历数数的过程,进而逐步建立数感。
一、递进数数,理解数数不同方法
【片段一】
师:(课件出示10个杂乱摆放的小正方体)这里一共有几个小正方体?真的是10个吗?你能来数一数吗?
生:1,2,3…10。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是怎么数数的?
生:一个一个地数。
师:(课件出示零乱摆放的100个小正方体)现在你会怎么数?还是一个一个数吗?
生:一个一个数,太麻烦。
师:为什么?你先估一估大概有多少?有什么好办法?
生:圈一圈、重新摆一摆……
(课件快速出示10列的小正方体)现在你能快速看出来有几个吗?有什么好办法?
生:十个十个地数。10,20,30…100。
……
师:(课件快速出示10面小正方体)猜猜这里又有几个小正方体?你打算怎么数?你来数一数。
生:100,200,300…1000。
师:一百一百地数,900后面是几?1000里面有几个一百?
生:一百一百地数,900后面是1000,1000里面有10个一百。
师: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就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这一环节为本节课的第一次数数,笔者利用课件展示,通过数小正方体,根据数量的递增,让学生从少数的杂乱摆放的小正方体一个一个地数,到零乱摆放的100个小正方体一个一个数遇到困难,而排成整齐的十列小正方体十个十个地数,再到十列小正方体摆一面,十面小正方体一百个一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借助小正方体数数,将小正方体结构化:10个一列、10列一面、10面一体,可以让学生分别利用计数单位“一”一个一个地数,利用计数单位“十”一十一十地数,利用计数单位“百”一百一百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感悟到数数方法的多样化,而且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十进制的计数方法。在整个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地进行强化,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1000”这个概念的数感和表象,并且使表象更加清晰。
二、借助计数器,感受拐弯处数数难点
【片段二】
师:接下来我们要借助计数器继续认识1000以内的数。我们先来玩个“我拨你数”游戏。(一个一个地数十,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数数。
生:1,2,3…9。
师:(拨到9时,停下来)接下来可以怎么拨?
生:个位上的10个退掉,在十位上拨一颗。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拨?你能用黑板上的一句话来解释吗?
生:因为10个一是十。
生:(教师继续拨,学生继续数)10,20,30…90。
……
师:一百一百地数,900后面应该拨谁了?
生:1000。
师:1000应该拨在哪里?千位上的“1”表示什么?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第二次数数,本次数数借助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的数”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同时,拐弯处的数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而这样的数数安排,降低难度,让学生轻松理解拐弯数,從而会数拐弯数。此外,借助计数器,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数的多种方法,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理解计数器上不同数位的珠子代表的位值制。
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就可以,而是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建立1000以内数的数感上,让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自己在一次次实践中感悟出“10个一百是一千”。三次数数,分别通过数小正方体,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数,通过先估数,再验证,最后交流再验证的方式,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而此时,老师只是起了引导的作用,而让学生充分操作和探索,让学生自主构建,并初步建立数感。此外,这一环节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
总之,数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感的形成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数感是对数的一种感悟,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抓不懈,贯穿于一节又一节的课来落实。
参考文献:
[1]楼娇英.数感也可以“数”出来[J].数学月刊,2012(4).
[2]闰久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