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刍议
2017-09-23王松青
摘 要: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着物流效率低、物流基础设施差、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加快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可以通过打造物流品牌、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服务创新工作、实施相关政策、加强物流人才培养等措施来实现。
关键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1 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类型
1.1 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一是物流需求增长迅速。目前我国物流需求处于快速增长期,据统计,自新世纪以来,全社会物流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5%,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二是政府重视物流发展。国家把物流产业纳入了振兴规划,从宏观上给于政策支持与引导,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许多促进物流发展的政策。三是物流标准化建设有所突破。目前已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促进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四是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以光缆、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等为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电子数据交换、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五是物流企业竞争更加激烈。物流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和服务方面。同时外资在我国物流市场也正进入高速扩张时期。
1.2 物流企业的发展类型。一是综合型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具有功能整合度高、物流服务广、综合实力强、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物流服务的特点,能应对客户企业的全球化经营对物流的需求。二是机能整合型物流企业。这类企业是以货物对象、功能或市场为核心,通过推进货物分拣,追踪提供输送服务,导入系统化的物流。这类企业能自身承担从集货到配送等物流活动,实现机能整合。三是代理型物流企业。这类企业机能整合度低,但服务范围广,通常自身不拥有运送手段,而是依靠铁路、航空、船舶、汽车等各种手段运输,开展货物混载代理业务。目前,代理型物流企业正在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四是缝隙型物流企业。这类企业不仅机能整合度低,而且物流服务范围较窄,通常开展一些见缝插针的物流服务。
2 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目前我国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在物流成本、周转速度以及产业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据调查,我国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
2.2 物流基础设施差。在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下,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协调,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在相关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缺乏衔接,对各种重要的综合性物流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建设投入不足。
2.3 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比如在运输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运输车辆中,普通车辆占70%以上,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等运输车辆很少;在搬运工具方面,普通搬运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现代化搬运工具少。
2.4 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而且推行标准力度也不够。比如在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使各种运输和装卸工具的装载率、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都受影响;在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方面不够统一,影响了我国海铁联运的发展;在各种信息系统之间也缺乏接口标准,使工商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不能有效沟通。
2.5 专业化服务水平低。目前国内多数物流企业服务功能简单、低级,服务可替代性强,仍停留在充当代办运输的中间人阶段。许多物流企业不能对客户的需求作深入调查,缺乏市场营销能力,服务项目只能低层次的满足客户需求。
2.6 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不够完善,经营秩序不够规范。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海关、服务、运输等多个方面,由于这些方面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之间又缺乏统一协调管理,影响了物流产业的发展。由于体制和机制的不够完善,加之政府监管不够,目前物流市场的经营秩序比较混乱,行业自律能力也较差。许多物流企业的竞争在营销上更多迷信关系销售,更多依赖低价倾销和机会主义,忽视对市场细分的理解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的把握。
2.7 经营规模小,缺乏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受到资金、市场、信息网络等诸多方面的限制,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弱。
2.8 物流人员素质不高,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目前物流产业缺乏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高素质员工,现有从业人员包括高层管理者多为半路出家,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同时我国在物流教育和研究方面也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普及,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3 物流企业的具体发展对策
3.1 打造物流品牌,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铸造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加强管理,来打造物流品牌,增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持续发展的活力。
3.2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物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可以考虑通过合资、合作、兼并等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通过完善各种法规和政府措施,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高效物流服务,来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3.3 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做好物流计量标准、技术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基础工作,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对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要进行修订完善,对尚未制订的标准,要抓紧制订;要与国际标准接轨,不断提高物流标准化管理水平。
3.4 加强服务创新工作。一是注重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创造速度领先优势,推动物流企业从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变。二是要在物流服务的内容、形式、程序、手段和环境等方面不断进行服务创新,突出自己的特色优势。三是努力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性延伸服务,不断延伸物流服务链。四是针对顾客物流需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不断增强顾客的忠诚度。
3.5 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现代通讯和网络信息技术,使市场、订货、支付和运送等各个物流环节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物流企业要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开发标准化的物流与供应链软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信息共享,努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6 建立协调机制,实施有利政策。现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涉及经贸、财稅、工商、交通、邮政、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物流的领导,建立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协调相关政策措施。
3.7 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应鼓励高校、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重视在职培训,提高现有物流人员的素质;对于高层物流管理人员,应对其加强系统、服务、合作等意识的教育,对于物流具体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加强其成本、效率、质量和服务等意识的教育;要改进物流企业的考评考核机制,努力实现人尽其才,使物流人才发挥最大效用。
作者简介:王松青(1960,6-),男,湖北荆州人,研究生学历,现为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