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志松:军人变“牛人”,返乡创业当尖兵

2017-09-23文/张

四川劳动保障 2017年8期
关键词:牛人养牛场养牛

文/张 璐

王志松:军人变“牛人”,返乡创业当尖兵

文/张 璐

“我的热血青春离不开部队的磨炼。军人气质已经自然融入到我创业的每一个细节里,是我创业成功必不可少的独特秘诀。”

▲ “牛人”王志松和他的牛

“种地不如搞养殖,养殖最好养肉牛。”这是成都市金堂县土桥镇平山村养牛专业户王志松的致富“秘笈”。随着近几年肉牛的走俏,王志松依靠肉牛养殖逐渐走上了致富之路,成为当地村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牛人”。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养牛达人曾经是一名通信兵。在脱下一身橄榄绿后,王志松才返回家乡发展。如今,尽管离开军营多年,但他依然保持着一名军人敢于攻坚克难的英雄本色,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在引领家乡群众共同创业致富的新战场上继续勇当先锋。

军营淬炼的青春

出身农村的王志松从小就有着参军报国的梦想,同时也梦想着走出农村,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1993年,王志松终于梦想成真——他远赴新疆喀什,走进了部队的大熔炉,成为了一名通信兵。服役期间,基站维护是王志松和战友们的任务之一,深入茫茫昆仑山巡逻,往往就是一两个月的时间。尽管山上空气稀薄、环境艰苦,而且还存在时刻爬上爬下的潜在危险,但王志松都毫无怨言,积极肯干。凭借突出的表现,他在1995年升至通信班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然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王志松的军旅生涯最终在1996年画上了休止符。在部队摸爬滚打3年后,王志松怀着对部队的眷恋,退伍回到了家乡。那时的他,总感觉自己空有年轻人的一腔热血却不知从何做起。

迷茫中,王志松听从了家人的建议,到卫生干部管理学院进修临床医学。学成后,他回到平山村当起了乡村医生,一边务农,一边行医。

山里娃的创业梦

乡村医生的生活看上去还算顺遂如意,但在王志松的内心深处,总感觉在村行医并不是长远之计,这并不是他理想的生活。于是,他一边行医,一边寻找适合农村创业的好项目。“村上有土地,有劳动力,但找不到好项目,村民致富的希望就小了。我本就是农民,更是共产党员,想尽一份责任,为改变村上落后的面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带领周边村民一起致富。”

王志松认为,创业初期资金少,选择一个投入相对较少的项目才更加可行。经过反复调研,他将目标锁定在了养牛。在他看来,自己养牛有两个优势:一是有多年的行医经验,在牲畜消毒、疾病预防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二是他发现村里有许多废弃的玉米杆,“这些玉米杆可以做免费的饲料,而且饲养出来的牛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好”。

“牛倌”养成记

2014年12月,在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创业培训后,王志松自认为时机成熟,便投入8万元开始修建养牛场。

清杂草、铺地砖、焊牛舍……整整忙了1个月,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圈舍终于在年底建好了。2015年3月,王志松又花费10多万元,买回西门塔尔和夏洛莱等品种的30多头牛,正式做起了“牛倌”。

养牛场里,一头头肉牛闷头争食,叫声此起彼伏。王志松每天都要来回巡查几遍,检查温度、饲料,清理粪便……毕竟投入了多年积蓄,初次创业的他干得十分小心。

部队生活锤炼了王志松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性格。就算再苦再累,他也像对待心肝宝贝般悉心照料每一头牛。只要小牛犊们有一丁点不对劲,他便立即翻书查资料,并向专家请教。很快,他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精通饲料搭配、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的养牛专家。

2016年3月,在王志松的精心饲养下,第一批肉牛终于成功出栏。“肉牛一般要喂养1年半左右才出栏,一头牛至少毛重1000多公斤,按现有市场价计算,每头可纯赚3000多元,比打工强多了!”王志松备受鼓舞。很快,30多头牛销售一空,共卖了29万元,除去本钱,盈利近8万元。“饲料都是我自己弄的,成本还不算太高。”王志松说,他用红薯藤、玉米秸秆、稻草等青贮料进行发酵喂养,不仅绿色环保,而且饲料充足、成本低,喂养出来的牛肉质感更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初次创业就小有所成,这让王志松看到了希望和前景。

走种养结合生态路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一次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王志松发现自己在饲养领域还只是井底之蛙。“走出去之后发现,现在的养殖场都是标准化厂房。我的养牛场只局限在‘养’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除了养殖场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外,王志松认为自己在养殖品种方面也较为单调。

大开眼界之后,王志松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既然下决心干,就不能只是小打小闹,要朝着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奋斗,更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他计划利用山地资源优势,拉长养牛循环经济链。第一步是扩大养牛规模,在今年共养牛100头以上;第二步准备承包100亩以上的土地用于种植各类果树和各种各样的原生态蔬菜,而牛粪、牛尿则可作为有机肥,循环利用;第三步在果树下发展林下经济养殖家禽,不仅可以增加收入,家禽也能把果园的虫和杂草消灭掉;最后一步则是王志松最为憧憬的,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农庄,吸引八方游客,体验生态生活。

不过,王志松很清楚,眼下首要的目标还是打造出标准化的养牛场。“要降低成本,走生态路,就必须在循环经济上做文章。”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建设,目前,养殖场已初步实现了循环养殖。王志松将牛粪发酵处理后用作肥料,还能用来种植青贮料、种草和养鱼,变废为宝,彻底解决牛粪又臭又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循环的种养模式不仅能够节约养殖成本,还能够确保牛肉的品质和生态环保。

“除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我还想带动村里人一起致富。”近两年的养牛经验也让王志松意识到,要想让养殖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将自己规划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行不通的。养殖场必须逐步走上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集约化的道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团队。王志松说,他会继续发展肉牛,用科学方法养殖、用网络渠道销售,一步步发展壮大,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到他的创业计划中,“让大伙儿一起参与到肉牛养殖中,在家门口创造财富共同奔小康。”

(图片由王志松本人提供)

猜你喜欢

牛人养牛场养牛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身边的牛人
陕西城固县养牛场牛粪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怀揣百万转行养牛的能人
基于规模化养牛场生态养殖的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适度规模养牛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浅谈养牛场建设环境污染问题与防护措施
牛人昨就这么多
牛人都这么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