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扶贫示范村的华丽蜕变

2017-09-23文/雷

四川劳动保障 2017年8期
关键词:区人利州社局

文/雷 露

就业扶贫示范村的华丽蜕变

文/雷 露

“以前村里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土路,也没有挣钱的产业,年轻点的村民都往外面跑,留下老人、小孩、妇女守着几亩薄地度日。”谈起过去,利州区龙潭乡柏佛村“第一书记”王鹏直摇头。多年来,沟深坡陡的柏佛村始终与贫穷落后紧紧联系在一起。

然而,如今的柏佛村已经旧貌换新颜——新修的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新建的蓄水池让自来水流进每家每户,新打造的农家院舍在碧翠的山林间熠熠生辉……经过科学规划与合理改造,柏佛村完成了一个贫困山村的华丽蜕变。

变化的起点就始于柏佛村成为利州区创建的就业扶贫示范村。今年来,利州区综合全区54个贫困村基本情况,按照基础条件好、凝聚力强、带动效应好的选择标准,选出包括柏佛村在内的9个贫困村先行创建就业扶贫示范村,狠下绣花功夫,实现了辖区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助力全区整体脱贫摘帽。

清家底,建起扶贫明白账

扶贫要精准,对象是关键。为了摸清贫困村的贫困劳动力情况,准确掌握村民的脱贫意愿,利州区人社局通过入户走访,认真核查,为柏佛村全村32户贫困户122人建立起“一户一账,一户一策”的就业扶贫台账,并利用区、乡镇、村三级联网的利州区贫困劳动力管理服务平台,对贫困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化管理,制定精准的就业扶贫实施方案。

据了解,就业扶贫管理服务平台是利州区在全省范围内搭建的首个区、乡镇、村三级联网的服务平台。该平台能够详细显示贫困人员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就业意愿等11项内容,通过对贫困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化管理,全面掌握每户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真正实现了情况清、数据明、服务实。

“扶贫台账和服务平台双管齐下,让村里贫困人员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就业意愿等情况一目了然。”就业局工作人员表示,摸清了家底,就业扶贫工作就有了明确方向。根据数据反映的情况利州区及时回访,查漏补缺,了解到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后,确立了技能、转移、创业、兜底、维权五大帮扶措施,实施精准帮扶。

截至目前,利州区管理系统已录入8782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员信息。今年,还组织开展了送岗下乡入户活动112次,为23个贫困村950名贫困劳动者落实岗位1740个。

搭平台,助推就业早脱贫

“现在政策确实好,找工作上微信,动动手指就搞定。”柏佛村三组贫困户杨于芳兴奋地说到。原来,杨于芳此前通过柏佛村就业服务站加入了利州区贫困劳动力微信群,她在群里留言,希望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没想到,几天后区就业局就帮我找到了工作,通知我去上班。”

让杨于芳享受到便利的,正是利州区人社局今年按照“互联网+人社”要求,建立的贫困劳动力微信服务公众号。通过这一公众号平台,扫码即可查看每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基本情况、就业状况、就业创业意愿、技能培训需求等信息,点击里面的找工作就有工作人员专门对接。实现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社保维权、就业援助、用工需求等信息实名制双向推送。截至目前,利州区依托微信和村级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已发布各类招聘信息800余条,提供了2980个就业岗位,为4380名贫困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利州区还搭建起“三送一招”到村平台,面向贫困村开展“送岗位、送技术、送政策、免费招收学徒”到村就业扶贫专题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技术培训35期2200余人次,举办乡村微招聘36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140余个,实现就业1263人。

兴产业,田里长出致富果

“听说最近你们村好多人都返乡回家了,这是为啥子?”每当有熟识的朋友问起这个问题时,柏佛村村民高尚桥心里就乐滋滋的,然后十分自豪地告诉对方:“因为村里条件好了!”

▲ 过去的穷乡僻壤今变城里人眼中的世外桃源 谢谦/摄

▲ 柏佛村劳动保障工作站

▲ 利州区人社局在柏佛村开展精准扶贫主题活动

“村里条件好了”可不是一句空话。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柏佛村不仅在村貌建设等“硬件”变化明显,还在产业培育等“软件”上做文章。高尚桥是土身土长的柏佛村人,同时也是村里的贫困户。2015年,他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参与成立了广元市鑫泽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整合近百亩的土地资源,种植蔬菜50亩、中药材40亩,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效益一直不好。得益于就业扶贫示范村的创建,“现在我在田里拍照片发到网上,都能把产品卖出去,还有外地老板直接来村里收购。”高尚桥说,村里建起了电商服务站,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不用出家门”就增加了销售渠道。

在高尚桥的合作社风生水起之时,柏佛村二组组长樊玉海也没有闲着,他正在改建后的梯田里采收辣椒。据介绍,柏佛村在区人社局的帮助下建立了返乡创业园,引进了5家企业入驻,这片辣椒田就是入驻企业的种植基地。樊玉海和妻子长期患病,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为了增加樊玉海的收入,便根据他的意愿,推荐其到创业园务工,“没有重体力活,一天就有百把元的收入”。

如今,樊玉海成了一名“上班族”,农忙时节每天按时到园区上班,农闲了就在家料理家务,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顺畅。“我养了两头猪、30多只鸡,在园区干活也能挣个几千元,女婿在外面一年也要落个4万元左右,脱贫肯定是没问题的。”对于现在的生活,樊玉海很是满足。

村里的人“有班上”,在外的人也陆续回来创业。65岁的樊三田是柏佛村的一名普通村民,曾在城里开了20多年的面馆,凭着过硬的手艺,生意红火。前两年,他听说村里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就动了回家创业的念头。但由于那时村子交通不便,他便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去年年底,当地政府实施公路硬化工程,在山上修起了旅游环线,交通条件大大改善。眼见时机成熟,樊三田果断将面馆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则回乡创业,于今年5月在村里开了一家名为“樊家一碗面”的农家乐。“我们这里空气好、环境好,开农家乐再合适不过。加上政策好,日子有盼头!”樊三田充满了干劲。(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利州区人社局提供)

柏佛村不仅是利州区,也是广元市建成的首个就业扶贫示范村。截至目前,利州区已建成柏佛村、中口村等4个就业扶贫示范村,5个就业扶贫示范村基本建成。共出台15条就业扶贫措施,落实各项政策性补贴1329万元,实现有就业意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7986人就业,占贫困劳动者的98%。路通了,山绿了,人乐了。以柏佛村为首的就业扶贫示范村,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利州发展的宏伟蓝图中。

猜你喜欢

区人利州社局
在工作岗位上晕倒,能不能认定为工伤
广元市利州区:打好助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组合拳”
临翔区总工会:开展“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
呈贡区总工会:入户走访关怀 做实做细帮扶工作
利州区:深化监督执纪 助力脱贫攻坚
积极作为 创新举措 精准发力 决战就业脱贫攻坚——重庆市彭水县人社局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广元市利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
利州区工业缘何逆势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