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4”打通广元就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2017-09-23文/赖

四川劳动保障 2017年8期
关键词:广元市广元示范村

文/赖 飞

“124”打通广元就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文/赖 飞

“落实就业扶贫是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重要环节。”2016年12月,广元市委书记王菲在四川日报撰文指出,要把就业扶贫作为战略性举措加以推进。

2017年,广元市以“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为目标,大力推动“开展一项调查,实施两个计划,夯实四大行动”的“124”就业扶贫工程,做到“六个精准”,探索实践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广元路径”。

今年3月,广元市人社局为精准掌握贫困劳动者的就业创业情况,组织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专项调查,把贫困劳动者就业创业现状及需求作为主要内容。根据“一库五名单”要求,按照“个人登记,村(社区)成册,乡(镇)建账,县区汇总”的原则,采取村(社区)入户调查、乡(镇)核对录入、县区抽查汇总、市上专项督查的方式,做到“基本信息清、就业状态清、就业意向清、能力需求清、创业意愿清”。

工作中,各区县因地制宜扎实做好调查,呈现出不少亮点。如旺苍县配齐村级调查力量,制作工作联系手册,准确掌握建档贫困劳动者公共就业服务需求;朝天区则将就业扶贫基础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强化调查人员培训和经费保障。

与此同时,广元依托金保网开发农村贫困劳动力“一库五名单”信息管理系统,将就业扶贫工作纳入线上运行管理,定期对信息数据分析、汇总,动态掌握贫困劳动者就业情况和县区就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指导县区,采取相应帮扶措施,确保就业扶贫工作实效。

【数说】通过调查,全面摸清了2017年255个脱贫村4.56万名贫困家庭劳动者的就业创业基本情况和需求。

8月22日,全省就业扶贫示范村暨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工作会在广元召开。会前,参会人员对利州区龙潭乡柏佛村进行了实地调研。

柏佛村是广元建成的首个就业扶贫示范村。3月,广元印发《广元市就业扶贫示范村建设计划》,根据“创建一村、整村脱贫”的创建目标,研究制定15条创建标准和验收办法,明确县区每年至少打造1—3个就业扶贫示范村,当年脱贫摘帽的县区,在有贫困村的乡镇至少打造1个就业扶贫示范村,为全面提升就业扶贫质效、深入推进以村为单位的就业扶贫工作发挥了典型带动作用。

与此同时,大力实施贫困劳动者就业帮扶计划。根据贫困劳动者就业创业需求,以户为单位因人制定符合实际的就业帮扶计划,建立就业扶贫帮扶计划台账。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推进计划实施工作机制。比如利州区依托村级就业援助和贫困劳动者微信服务“两个平台”,动态掌握贫困劳动者需求,制定帮扶计划,及时与乡镇衔接,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数说】截至7月底,全市已创建成8个就业扶贫示范村,均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岗位送到了我们身边,感谢精准扶贫!”来自剑阁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大学毕业生小杨感动地告诉记者。近年来,剑阁县与中国银行四川分行开展岗位精准对接活动,帮助3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而这,正是广元开展就业促进脱贫行动的缩影。

在脱贫攻坚战中,广元多举措拓宽贫困者就业渠道。对接区域劳务合作,与宁波、深圳等发达地区建立区域劳务合作关系,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劳务合作地企业定期提供岗位,县区定期组织贫困劳动者进行岗位对接;对接本地企业岗位,以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为支撑,以区县各类园区企业为依托,建立多层级就业扶贫基地,定期组织贫困劳动者到基地就业;对接公益性岗位,针对就业特别困难的贫困劳动者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并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岗位补贴;搭建对接平台,上下联动、政企互动,开展各类招聘活动。

【数说】截至7月底,全市贫困家庭劳动者转移就业3万余人。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35场次,帮助2700余名贫困劳动者就业。

8月4日,在广元市就业扶贫工作会上,广元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就业扶贫指挥部指挥长刘少敏讲话指出:“就业扶贫要体现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高越容易就业,而且就业的职业层级越高,收入水平越高,所以劳动者的就业培训十分必要。”

近年来,广元市大力实施分类培训,精准提升劳动者能力素质,开展了“扶贫专班+企业订单”培训、“特色产业+实用技术”培训、“入职+岗位技能”培训、“技能+素养”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训后,我就能从现在的流水线工人变成中高级技师,月收入也能翻一番!”坐在德阳安装技师学院的教室里,朝天区朝天镇朱家村青年李枰德感慨不已。他没想到自己因贫辍学十余年后还有机会重回校园,不仅在校期间费用“零负担”,毕业后还能确保“稳就业”。

据介绍,朝天区与对口帮扶单位国机集团紧密合作,开创“国机+朝天”培训扶贫模式,借助国机集团所属德阳安装技师学院平台,引导应往届建档立卡贫困高中毕业生进入该校接受2-3年的免费职业教育并定向输送到集团所属公司及海外公司就业。李枰德便是从中受益。目前,已有100余名青年在该校免费参加了培训。

【数说】截至7月底,全市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96期,培训各类贫困劳动者13560余人,落实培训补贴资金450余万元。

7月中旬的朝天区朝天镇三滩村,一层层藤椒林缠绕山间,满目青翠。这里,生长着当地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打造这个藤椒产业园的,是村民赵清明和赵清军兄弟。赵氏兄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外出务工,通过努力和打拼闯出了名堂。多年来,事业有成的他们始终心系贫穷落后的家乡。2015年,兄弟俩毅然返乡创业,自投300万元修了5公里山路,并投资上千万元流转3000亩撂荒地种植藤椒10多万株,吸纳当地老、弱和剩余劳力250余人就业。

在赵氏兄弟的示范带动下,曾经52户村民外迁只剩4户的三滩村如今重焕生机。“全靠产业园,村里的老年人、妇女也有了挣钱的机会,同时还能照顾到家里。”村民王昌林说,自己4亩多土地流转出去后,加上在产业园务工,几个月收入就超过了1.7万元。

三滩村的变化,正是广元组织开展创业脱贫典型示范、能人带动、优势资源集聚贫困村“三大行动”取得的成果。“产业和就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措施,是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刘少敏指出,只有大力扶持创业,才能增强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

在打造能人带动引擎的同时,广元还积极打造政策激励引擎,全面落实支持贫困劳动者创业政策;打造众筹发展引擎,推动形成“贫困户变股东、众筹入股享分红”的众筹扶贫模式,大力推行贫困户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劳力入股等多元化“众筹”入股方式,建立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合作社,逐步形成抱团发展、抱团脱贫的新格局。

【数说】截至7月底,全市回引投资1000万元以上优秀创业项目落地贫困村12个,回引投资1亿元以上优秀创业项目落地贫困村2个,带动1200余名贫困劳动者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广元市作为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有近百万农民工在外务工。为满足广元籍在外务工人员的法律需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广元大力实施精准维权行动,分区域定期将外出务工贫困劳动者清单发送给广州、宁波等地的驻省外农民工工作站,由其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岗位对接、劳动维权等劳动维权服务。

而在市内,则将务工的贫困劳动者清单发送给务工地劳动监察部门,建立市、县区劳动监察部门信息反馈制度,适时反馈贫困劳动者上岗、报酬支付等情况,优先维护贫困劳动者劳动权益。

同时,分区域发放劳动维权明白卡,将劳动维权知识送到务工贫困劳动者手中,定期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沟通,确保劳动报酬及时支付,切实为贫困劳动者“撑腰”。

截至目前,广元落实就业扶贫资金1042万余元,今年计划脱贫的4.56万人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者中,已有4.41万人实现就业。就业创业工作为全市实现整体连片贫困脱贫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盘绕山间,一栋栋黑瓦白墙的农居掩映花木,一张张村民朴实的笑脸洋溢着幸福……如今走在广元,映入眼帘的总是如此画面。一个个曾经的贫困村,先后摘去了穷帽子,焕发了新面貌。

这是一幅民生画卷,更是一份脱贫答卷。

猜你喜欢

广元市广元示范村
广元八二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四川省广元市通联站
农村危旧房改造助力脱贫攻坚实践的几点思考——以广元市朝天区农村危旧房改造为例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广元是哪个省的?已转疯,广元人顶起!”——看广元日报如何玩转微信号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古风·关爱留守儿童
广元市推广核桃产业前景广阔
薄山村:“问题村”蜕变为“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