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2林端惠
林端惠
摘 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提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亦不能满足现代语文教学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借助于互联网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更多声情并茂的影音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与狭小的教室。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很多问题也随之显露。主要探究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首先概述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对的策略,希望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问题;策略
信息技术如今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而且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不俗的成果。在教育领域中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应用核心,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发展相结合的脚步,充分利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所在。虽然现在很多一线教育专家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从目前小学语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误区。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过于表面,仅仅停留在掌握运用技巧层面,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进行课程整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从而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
首先,教育信息化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使学习方式更加灵活,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能做到因材施教,在保障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做到个性发展。其次,这也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了发展语文学习能力的特点。语文的学习更加注重语言积累和情感的表达,以及技能训练。学生内在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因的变化。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静态的知识变得栩栩如生,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我驱动力,从而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教育家提出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想法,如今,这一想法不但付诸实践而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通过将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阅读相结合,开发出许多新的阅读模式,如“支架式教学模式”和“主题探索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相结合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景模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低年级学生;还有信息技术与写作课相结合的模式,常见的“看图作文三维教学模式”便是其中之一。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一)前期准备工作投入过多
为了达到一个完美的课堂呈现效果而设计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因为课件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在制作过程中制作者缺乏科学的教学指导,在材料选择、呈现方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会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除此之外,基本的字体大小、颜色选择以及图像动画的配置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想要处理好这些问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如今这已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想要解决这一矛盾还需不断探索。
(二)缺乏学科性
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用力过猛,过分追求课件的完美,忽视了语文课的本质。教学目标由于课件设计的失误常常无法完成,强调思想性时可能会变成思想品德课,学习说明文时没有从文体特点出发而是过分挖掘某一修辞手法特点。多媒体的运用使语文课变成了“音乐课”“地理课”,找不到语文课本该有的特征。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选择性原则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课程整合来说,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对于教师工作来说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很多教师为了制作课件常常花费大量时间而忽视了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其实,有些课程在使用多媒体辅助后可能会变成“四不像”。如在科学课中减少语言文字的学习时间,课堂效率必然不高。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即可。
(二)辅助性原则
信息技术虽然使用广泛,但终究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不应该喧宾夺主,越俎代庖,将语文课变成动画课、美术课、音乐课或者其他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关系,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独立性特点。
(三)全面发展原则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大大满足了学生的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兴趣,很多教师只顾着在这方面下工夫,忘记了应当让学生全面发展,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引导、思维的开发。小学时期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黄金时期。过多使用信息技术反而会限制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仍在蓬勃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发展也必将受此影响,笔者在文中简单地分析了如今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对于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希望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还需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冯翠琼.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236-237.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