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一等,等出孩子的更多精彩

2017-09-22李宁

新课程·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拓展交流情境

李宁

摘 要:“找规律”是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课,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找出计算规律。该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二年级表内乘法基础上的。

关键词:情境;交流;拓展;小结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主动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找到什么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能迅速搜集到图中的信息,那两箱这样的饮料有几瓶呢?

生:在草稿本上解决该问题,列式:24×2=48(瓶)

【借此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做铺垫,渗透学生把未学过的知识转换成已学过的知识】

师:那10瓶这样的饮料又有几瓶呢?你能列式吗?

生:24×10=

师:那你认为24×10=?

师:大家都认为是240,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师:你们都这么确定了吗?

师:那好,现在请同桌三人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的方法去证明24×10=240.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主探索,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二、探索交流,提炼总结

师:谁来汇报你们组证明的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么想的:24×10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所以我们就想把10分成9和1,那24×10=24×9+24×1=216+24=240。

生2:24×10,可以先算24×1=24,再在末尾添上一个0。

师追问:24×1的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

生2:1表示1个十,24乘以1个十就是24个十,就是240。

师:太好了,你们都自己想出办法证明了24×10=240,疑惑解开。

师:那20箱有几瓶呢?30箱?40箱?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觉得两位数乘整十数是怎么算的?

生1:两位数乘整十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管它,直接把0前面的数先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省略不看的0。

师:大家都会计算了对吗?那我们一起来做几道题吧!

课件出示:第一组:3×2 3×20 3×200 30×20

【意图:在学生会算的基础上,充分说算理,真正知道整个计算的来龙去脉。】

课件出示:第二组:12×4 12×40 12×400 120×40

第三组:2×4 20×4 200×4 200×40

师:现在你们都已经能够熟练计算这些题目了,那你再仔细瞧瞧,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第一组算式都跟3×2有关,只要在积6的后面改变0的个数就可以了。

师:那你还发现了和0有关的规律吗?

生1:我发现积末尾的0是一个一个多起来的。

……

師: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生1:15×20的末尾有1个0。

生2:应该有两个0,因为15×2=30,有一个0,20的末尾又有一个0,所以有两个0。

师:我们发现,乘数末尾的0和积末尾的0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一般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的也有几个0。但是有时候算式当中还会有一些隐含的0。

三、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生:我在写的时候是想8的乘法口诀的,一八得八,还有二四得八,800后面有两个0,就把0写到乘数里面去。

师:大家都说得太好了,那你能用其他的方法解决一下第二小题吗?

( )×( )=2000

生:李老师,我发现这道题目还可以想20的乘法口诀,那么乘数中就只有2个0了。

师:看来在解决这种题目的时候方法还真多,你只要能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解决就是好方法。

四、课堂小结,积累收获

师:你们都有些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我是这样想的;

1.本课在教材内容的呈现上做了整合,由生活例题引入,更接近孩子的出发点,通过解决问题,再去寻找计算的规律就比较容易了。

2.本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交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人人参与其中找出计算规律。

3.“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当前教育的共同愿望。让学生亲身经历计算、观察、交流探讨等活动,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等数学能力。

4.课堂上努力给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重视相互间的交流,给孩子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因为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获取新知和方法,也能使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然课无完课,教学是一门残缺的艺术。“半小时课堂”的提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还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也减轻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负担。“半小时课堂”如何做到有趣、扎实和有效,这就处处体现着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表现如何“魂”为一体,这是永远值得所有教师去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2]雷玲.听名师讲课[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06.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

猜你喜欢

拓展交流情境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