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中含爱促成长

2017-09-22赖玉垒

新课程·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善意教育效果技巧

赖玉垒

摘 要:孩子的成长过程既要有表扬,也离不开批评,只有当表扬与批评的比例关系协调时,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批评看似简单,其实它是一门学问,如何在“批”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爱,从而使其内心接受,改正错误,这是需要讲究艺术与技巧的。

关键词:批评教育;善意;技巧;教育效果

每个人的成长既需要催人奋进的表扬,也离不开义正词严的批评,“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一位国外教育专家,多年研究得出:学生成长过程中表扬的比例应占70%,批评的比例应占30%,如果这个比例关系失衡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会受到极大影响。显而易见,批评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對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应该的、必须的,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下面我就谈谈批评教育的点滴艺术与技巧。

一、交流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学生犯了错,教师严厉地一一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如某学生反应迟钝,你动不动就对他说:“你真笨。”其结果将严重损害学生自尊,加深他的自卑感;学生连续犯了两三次错误,你就对他吼,学生将破罐子破摔,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身为老师,要以耐心、爱心、恒心感化孩子,而不是用这种粗俗、野蛮的方式对待他们,伤害他们的自尊,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而交流谈心式教育方法以“我们坐下来说说……”“你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谈一谈吧……”“你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你做对了吗?”这些平易近人的语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师生的对话站在了平等的高度上,有效地消除了学生的逆反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让学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刚才所做过的事,慢慢认识到错之所在,老师再适时引导,动之以情,学生真切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就能心甘情愿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二、沉默是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许多班主任常拿学生的错误“小题大做”“借题发挥”,目的是加以强化,加深学生对错误的深刻认识,但效果适得其反。有人曾在多个班级中做过问卷调查,75%的学生对 “喋喋不休” 的老师甚是反感。“又发牢骚了,听腻了。”这句话是多数学生对此类老师发出的肺腑之言。俗话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大部分老师发现学生犯错时,都是和学生谈因果利弊关系,然而,真正的因果利弊是要让学生自己弄明白才对。我在学生犯错时,并不急于当面向他陈说因果,而是用一个简单动作、一个眼神采取冷处理,这种无声的批评看似软弱无力,但它比对学生的声色俱厉更具“杀伤力”,学生能在老师的细微动作、眼神中感受到压力,经历自我反省的过程。例如一位学生迟到了,我们可以不问青红皂白训斥一顿,并加以处罚;也可以先向他投去责备的目光,挥挥手示意他进教室坐下,课后才询问其迟到的原因,因为刚才学生经历了一次无声批评的过程,学生早已对自己的错误有了认识,改过的决心容易在他心里萌生,显然,后一种方式是明智的。再如,课堂上,学生做小动作或说话了,老师如果停下来指责学生,肯定会耽误教学时间,老师可轻轻走到他身边,向犯错误的学生笑笑,让他意识到自己犯错了;或给他一个严肃的眼光,表示老师生气了。课外,才找他好好谈心,这样既伤不了他们的自尊心,也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引导帮助——双管齐下,标本兼治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犯错在所难免,教师如果一味指责、上告家长,给予惩罚,会加深学生对老师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将不利于老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知道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做批评教育,批评时,教师要注意适时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完善自我形象,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教育完后还应诚恳地就学生所需与之沟通,帮助他们。

如,对于习惯性犯错且较严重的学生,老师应更加关注,可以帮助其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对于偶尔性犯错较轻微的学生可以让班干部、他的好朋友多提醒、多帮助,让他注意并改正自身的小毛病。

总之,教师可在物质上、精神上双管齐下,向犯错学生伸出真诚的双手,用关爱点燃孩子的心灯,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根除学生犯错的根源,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四、注意控制——掌握分寸,维护自尊

学生犯错时,教师不能随意批评,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好批评的时间、场合及方式。

1.注意批评的时间

教师批评学生,最好不要在学生刚犯错误之后。因为这时学生的情绪容易激动,控制不住就适得其反。可在情绪稳定之后,或稍隔一段时间进行,留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时间,再发挥班干部、好朋友、家长的疏导作用,教育就容易水到渠成。

2.讲究批评的场合

批评的场合也要注意,应根据犯错程度选择。有的教师喜欢动不动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在众多教师的注视下进行批评或在全校、全班学生面前批评,结果造成学生思想紧张,达不到预期效果。一般来说,严重且屡教不改的现象可公开性批评,比较严肃的事应单独和学生沟通,引起学生重视,一般情况可利用课外活动,也可借故与学生同路,给其做非专题性的批评教育,让学生在汗颜愧疚的同时萌生知错改错的决心。

3.批评对事不对人

有些教师批评学生喜欢揭老底,常常老账新账一起算!只要学生一犯错,就把他的“前科”一股脑儿地摊出来,使得学生羞愧难当。其实,这样的班主任最不让学生喜欢。教育学家认为:“一个错误,一次批评。”“对事不对人”才能维护犯错学生的自尊,才能获得教育实效。大多数学生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本不愿意犯错而且有知错想改的思想,但由于自制力差,往往一犯再犯。所以,批评这样的学生,不能老翻他们的旧账,让他们“破罐破摔”,而应该就事论事,错哪批评哪,点到为止。

善意、友好的批评便于人接受,巧妙、得体的措辞易于人信服。艺术化的批评教育,如温暖和煦的春风,如落地无声的细雨,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田,它更是一支响亮的号角,催人不断奋进。

参考文献:

白晓曼.批评教育学生的艺术[J].山西青年,2013(14).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

猜你喜欢

善意教育效果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谈班级管理中“心理位移法”的应用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