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班主任的德育
2017-09-22鲁逸碧
鲁逸碧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初中班主任应当运用全新的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地位,通过更加科学、合理、多元、有针对性的手段开展对学生的德育,从而让初中学生更高效地接受德育,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这对于提高班主任的教育质量和效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
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发育时期,并且大多数学生开始进入到青春期。由于他们的价值观同时处在树立的过程中,因此这个阶段的德育必须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规律。笔者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工作分析,总结出初中班主任组织并开展德育的方法和措施。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传统德育的问题
初中学生大多处在青春期,心理活动和心理水平都处在半成熟阶段,这直接使得初中德育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上,班主任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他们今后甚至整个人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培养、性格形成和观念树立都起到方向性的确立作用。
可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初中班主任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水平却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究其原因,中考的压力直接导致班主任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应试技巧的培养上,对于德育的关注度显然不足;不仅如此,德育的效果是缓慢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隐秘性,不像量化的智育可以通过考试分数进行直接的体现。另外,学校甚至教育主管部门片面看重升学率、考试成绩,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低,也直接导致班主任对德育都采用应付甚至忽视的态度,德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更无从谈起。
虽然很多初中班主任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也希望组织并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可是由于部分班主任并不熟悉现代社会和青少年的心理与认知特点,使得在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上也只是固守着传统的教育方式,运用枯燥的说教和单调的训导进行教育。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德育的质量自然无法提高。
另外,还有的初中班主任片面地把班规校纪和德育画了等号,通过进行日常管理对学生进行约束作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违背了班主任的人格培养要求。
再者,由于有的班主任仅凭自己的个人能力进行德育,而忽视了初中德育具有非常强的社会性、长期性、艰难性和系统性,忽略了调动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使得德育难以发挥其长期性和社会性的作用,而这也是导致传统模式下德育的有效性无法获得提升的原因之一。
二、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的方法
1.班主任转变教育角色
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班主任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过程中站在知识与道德的线上,对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所以,班主任应当成为学生道德教育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在引领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班主任应当引领学生寻找正确的德育发展方向,并引导他们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让他们的道德观念能够符合社会的基本准则,使其能够顺利达到德育目标。另外,班主任还应当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让学生能够唤起遵守道德、学习德育、提高品质的需求,从而调动自己的内部因素,向着正确的德育目标发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实现个人德育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班主任还应当及时发现学生在德育教育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并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解决、回答他们的德育问题,从而及时纠正错误的发展方向,引导他们的德育向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2.培养普通人的德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德育的目标都是理想化和神圣化的。英雄和榜样人物往往都被描绘为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形象,并且学生也被要求成为这种大公无私、毫不利己甚至无条件牺牲自己的“完人”。事实上,初中学生都是普通人,如果连最普通的为人之道和最基本的道德水平都未能达到,即便将名言警句、伟人事迹倒背如流,又怎样实现自己最基本的道德目标呢?所以,初中班主任必须认识到德育绝非在培养圣人、完人,而应当培养拥有基本道德水平的普通人,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初中学生大多已经步入青春期,是人生实现身心成长、观念确立和性格养成的最重要阶段,所以他们易冲动、叛逆心强,犯错误甚至碰触传统的道德底线也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倘若连他们的这种行为和思想都没有进行正确的引领,培养完人和圣人更是天方夜谭。
对于这个问题,初中班主任必须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保留他们的个性,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让德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种情况是绝大多数学校和班主任应当面对的。因为绝大多数初中生都是普通人,来自普通的家庭,既不是达官显贵,也不是亿万富翁,更不是明星大腕;相反,一部分学生甚至都属于弱势群体,例如,单亲、重组、下岗、贫困家庭,农村还会涉及留守家庭等,这些学生的家长有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甚至还有的学生会拥有着舆论的压力,根本没有精力和時间对德育教育和未来发展有清晰的目标。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更应当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普通人能力水平的德育。
举例而言,对于很多来自下岗和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可能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是问题,在这时培养他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格,争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目标未免有些不现实。这不仅和他们普通甚至贫困的处境有偏离,并且过高的标准和缺乏针对性的教育也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对此,班主任应当转变德育的角度,将德育放到“人”的发展方向,让他们建立乐观开朗、健康向上的心理,引导他们拥有热爱生活的品格,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美好与幸福的生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正确定位自己,而进一步的德育教育才可以据此实施。
3.结合生活开展德育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德育的内容也是对生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初中班主任应当把德育充分地和学生的生活进行结合,让他们看到德育在生活中的价值,自觉提高个人道德意识。endprint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育作为一种“知性德育”,被长期作为一项知识来衡量学生的德育水平。学生掌握了道德知识就表示其道德品质高,反之不然。这也是在应试教育中考试成绩成为判断学生道德品质高低唯一标准的重要原因。导致的后果也显而易见,比如每个学生都知道应当使用文明用语,在试卷中也能选出正确的选项,在教师的面前也会用尊称和敬语,但是私下生活中就难免会爆出粗口和脏话,尤其在自己的同学、朋友面前更是以此作为“时尚”和“魅力”而脏话不断。所以这更要求初中班主任应当把德育教育和知识、成绩进行分割,和生活进行结合,让这种知性德育与学生的生活、行为、情感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统一,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获得德育能力的培养。
首先,德育必须立体覆盖学生的全部生活,这绝不仅仅包含学校生活,还应当涵盖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生活。这是因为,学生在这三种不同的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拥有着不同的身份,存在着其独有的特长和不足。另外,由于初中生的生活范围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家庭,并且接触社会的机会也渐渐增加。因此班主任更应当加强学校和家庭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确立统一的德育标准。对于这个要求,班主任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显然无法达到,这需要班主任让家长进行同步的帮助,并和学校一起,结合当地的社会环境进行社会化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方法中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
在进行家庭和社会德育时,班主任应当与家长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或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与其进行及时的沟通,将科学的德育方法、德育的重要性传授给家长,并让家长在家中监督、培养自己孩子的德育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状况,家长和班主任也可以随时互通有无,根据学生的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另外,班主任還应当利用班会活动或课余时间将学生课内外生活进行联系。比如,开展街头调查、社会走访等,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自主达到德育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社会生活中的德育水平。
4.抓住细节渗透德育
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过着普通且平凡的生活,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经历轰轰烈烈的人生。初中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初中班主任应当在学生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抓住他们言谈举止的细节进行德育的渗透。对此,班主任无需煞费苦心地设计那些“偶然的德育情境”。只需要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和思考,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随机的、有针对性的德育即可。这同样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指导自己正确学习、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提高德育的教学质量。
举例而言,每天早读和第一节课上课的中间会有一个非常短的空闲时间。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休息,教师也会趁这个时间准备上课的内容。班主任可以抓住这个非常容易被教师遗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时班主任无需讲什么话或做什么事,只要站在教室的门口,学生就会减少打闹和无谓的说笑。
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在课间十分钟、课间操做完返回教室的时间观察学生的举动。仅以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而言,班主任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和仔细聆听发现学生是否存在早恋现象,从而知道哪些早恋纯属玩笑,哪些是真实存在。
总之,进行初中德育的方法不一而足,班主任应当充分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提高道德品质水平,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青春期的健康平稳过渡和成长带来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亚辉.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中国校外教育.2016(1).
[2]潘春艳.解析初中班主任德育的工作方法与思路.小作家选刊.2017(05).
编辑 常超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