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7-09-22肖晓锋,贾巧霞
肖晓锋,贾巧霞
摘 要:新时期的中学生,由于社会的激烈竞争,家庭、社会、学校及一些同龄群体的不良影响,再加上留守儿童和残缺家庭现象的普遍存在,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通过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给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作为中学生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应用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以便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由于家庭、社会、学校及一些同龄群体的不良影响,尤其是留守儿童和残缺家庭现象的普遍存在,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着逆反、自卑、排他、厌学、欺凌等不健康现象。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严重影响着班风建设和班级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深入研究班级现状,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班上学生出现明显的心理失衡问题,往往是可以顺藤摸瓜探究清楚其原因的。班主任千万不能以学生的品德出现问题来一概评价学生。班主任要用科学的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其产生的具体原因,透过现象分析其心理动机的本质,然后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教育。尽量避免因教育方式不当,让学生引起心理反抗和形成心理创伤。
二、搞好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班集体中营造和谐、平等、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班级文化建设:一是狠抓班级卫生,做到门净窗明、桌椅整齐,桌套、櫈套干净,清洁用具摆放有序,教室布置美观大方,体现“干净、整洁、有序、美观”的精神风貌,陶冶学生的心灵。二是建设全班学生参与的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专栏。班主任要鼓励学生把自己有特色的高质量作文、书画作品、手工制作的艺术作品展示在专栏里,张扬学生个性和特长,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价值,同时也培育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归属感。三是班主任要热爱学生,对所有学生要“一碗水端平”,不仅喜爱德才兼备的学生,更要关爱那些学业后进生,或有过违纪“前科”的问题学生。班主任要放下架子,主动和学生沟通谈心,掌握学生的实际困难和心理动态,营造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并正确引导全班学生友好相处。四是要逐渐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班风和学风,这一过程既是优秀班集体的成长过程,又是给全班学生营造良好心理成长环境的过程。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渗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演讲、运动会、文艺演出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经常参与的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磨炼生活意志,增强情绪调控、承受困难挫折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对有心理困扰且活动参与度不高的学生,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知识辅导和讲座,或者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分析和指导,使其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运用个别谈话和心理辅导的方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学生進行个别性的有区别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班主任应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有区别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找出良方。通过平等的朋友式的互动谈心,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达到排除或缓解心理障碍和困扰的目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有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平心静气且坚持不懈地去教育。这些都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通过家校互动,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要主动联系家长,与家长齐心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尽量做到合拍,如果家长与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和内容相互矛盾,会使学生不知所措,甚至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建立校讯通、微信群和QQ群等互动平台,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随时跟踪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各种动态;适时向家长宣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家长如何和学生进行和谐相处等知识,使家长既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又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从而保证孩子身心均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好学生工作[J].龙岩师专学报,2004(6).
[2]覃坤清.浅谈班主任的魅力对学生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
编辑 常超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