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原州区农机化工作探讨
2017-09-22任俊林柳伟枝
任俊林 柳伟枝
摘要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固原市原州区近年来农机具数量不断增长,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是原州区农机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原州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农机化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机化;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148-01
1 农机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固原市原州区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中心坚持以“农机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以农机服务组织带动规模经营”的农机化发展思路,极大地提升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 农机装备拥有量稳步增长
截至2016年底,全区拥有农机总动力45.877 5万kW,大中型拖拉机1 766台,畜牧养殖机械达20 898台,农业机械原值47 126万元。
1.2 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每年完成机耕面积7.7万hm2,机播面积6.5万hm2,机收面积4.7万hm2,机械深松施肥3.1万hm2,全区综合機械化水平达到64%。
1.3 农机免费管理全面实施
1.3.1 农机安全生产平稳推进。2016年,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3 797台,纳入牌证管理的11 278台,入户率81.7%;持证驾驶员9 773人,持证率86.7%;检验农机6 033台,年检率53.5%。
1.3.2 农机服务组织加快发展。截至2016年底,共成立农机作业公司及专业合作社12家,入社社员246人,年创收482.5万元。
1.3.3 农机安全联组建设全力推进。共建设农机安全联组81个,其中乡(镇)农机安全联组2个,村级77个,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安全联组2个[1]。
1.4 农机示范园区建设逐步规范
2016年园区共配套农机具161台(套),完成示范园区建设4个,各示范园区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都达到了100%。
1.5 农机化项目建设扎实有效
2016年完成保护性耕作及配套新技术推广试验示范项目补助资金5万元,完成残膜回收面积2.1万hm2,回收残膜2 576 t,加工造粒644 t,建设残膜回收网点6个。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老旧农业机械影响农机装备的发展。大量的老旧机具在役使用,带来了能耗高、安全性差、对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而且影响了农机装备的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二是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和农时不相符。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时间迟缓,不能满足农民在春耕、春播前购机的实际生产需求,建议今后能够较早地启动项目的实施。三是地方财政对农机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各级财政投入少,使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因资金问题无法得到示范推广。四是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设置薄弱。由于基层农机机构合并,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农机技术人员仅有1人,还是兼职,致使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和新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等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和落实。
3 对策
3.1 以落实责任为基础,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3.1.1 成立领导小组。在每一项业务工作安排中,都要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工作执行力度。尤其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安全生产、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自然灾害应急等多项工作中[2],更应该加强工作执行力度。
3.1.2 细化分解责任。将各项工作列入全年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相应制定了考核奖惩措施和考核细则,办公室进行阶段督查,年底进行考核评比,充分发挥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确保农机重点工作的全面完成[3]。
3.2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农机化工作全面发展
3.2.1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严格办理流程,按照网上审批补贴程序进行。培育农机服务组织,催生一批农机大户,促进农机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3.2.2 残膜回收再利用项目。坚持“个体投入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原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行“以旧换新”,进行整村连片推进,逐步建立了龙头企业加工利用、回收网点积极收集、广大农户捡拾交售的残膜回收利用的市场化运作体系,有效控制农田和环境污染。
3.2.3 以示范园区为平台,发挥农机化示范带动作用。一是依托农机作业公司,项目建设采用“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土地流转,达到土地集约化,保证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二是引进新型覆膜播种机、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加快地膜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集成技术示范推广的步伐。三是通过举办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和现场会,培训出了一批机具操作能手,为农民提供标准化作业服务[4]。
3.2.4 以服务组织为载体,提升农机化推广和应用水平。在农机购置补贴上给予扶持,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在项目实施上给予倾斜,在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上给予支持,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对农机服务组织的监管。
3.2.5 以免费管理为重点,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平稳发展。把开展农机免费管理与“平安农机”示范乡镇相结合,把农机免费管理与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相结合,把农机免费管理与“三夏”、“三秋”相结合,把农机免费管理与农机购机补贴、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把农机安全联组建设、农机维修市场核查整治相结合,确保农机安全生产[5]。
3.2.6 以加大宣传为措施,促进农机化工作快速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对农机化发展动态进行宣传报道,以营造原州区农机化又快又好发展的舆论氛围,为大力推广原州区农机化新技术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6]。
3.2.7 以加强技术培训为契机,提高农机手的技术水平。举办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残膜回收再利用等实用技术培训班,使农民对农时各个环节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有大的提高,激发他们的科学种田意识。
4 参考文献
[1] 孙杰.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4):78-79.
[2] 党建军.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成效的对策和措施[J].当代农机,2015(8):69-71.
[3] 宁志球.农机化工作要做到“四个面向”[J].湖南农机,2013(2):8.
[4] 李中华,王国占,齐飞.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农机化研究,2012(12):249-252.
[5] 何开诚.对新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62.
[6] 刘丽君.当前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实践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0):70-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