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2017-09-22张原天
张原天
摘 要: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与东盟进行了贸易合作。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可以让双方在多方面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加大双方在国际上的经济影响力。两者所占据的领土范围十分广阔,导致中国—东盟双方在空间距离上较远。为了贸易合作的顺利进行,中国—东盟通过网络建立了相应的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让交流的双方在网上实现及时的信息共享与讨论。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与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在对两者进行分别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两者合作的现状,并提出两者在合作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7-0168-03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中国寻找到了能够公平进行贸易合作的伙伴,也就是与中国相邻的东盟十国。东盟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要低于中国,但两者间在经济贸易上却有效地实现了互利共赢。现在的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日益频繁,双方的各领域合作正在不断加深。在贸易合作过程中,双方必须要进行一定的信息交流,以保证贸易合作的顺利进行,为此,信息服务平台被应用到了贸易合作之中。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在医学、营销、物流等多个领域被成功应用。有之前的应用经验,可知信息服务平台与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结合可以形成共识、共享与共赢。但现在的信息服务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上与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结合需要不断磨合,导致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滞后和制约。本文主要对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两者现存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中国—东盟贸易合作概述
(一)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背景
国家间的竞争自二战后逐渐向经济战、信息战转变,现在各国的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实力有着较大的关系。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经济战略中由于科技发展快速有着较大的竞争优势,导致发达国家经济贸易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的比例逐年加大。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为了保证并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及国家实力,必须要寻找增加自身竞争优势的方略。为此,在2007年由温家宝总理确定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贸易合作,希望通过两者联合间的贸易合作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遵循着《服务贸易协议》进行,双方的貿易合作程度逐年加深,对于双方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实力提升也有所帮助。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的签订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提出促进了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更符合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现状
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已经有了显著的进展,双方的合作逐年有所提升,贸易合作涉及领域也逐渐加大。尤其是自美国经济危机向全球转化以后,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发展优势极为明显,中国—东盟互为第四贸易伙伴。主要与中国进行贸易合作的东盟国家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这4个国家,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中其占据比例超过了3/4。不过在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中这四国的贸易比例由于中国对于其他东盟国家贸易合作的增加比例有所下降,但东盟与这四国贸易合作的项目有所增加。现在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由于东盟国家的贸易优势有所差异,所以其贸易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新加坡两者间的贸易合作以通讯、金融、信息等服务行业为主,对于泰国的贸易合作则以旅游、运输类的服务业贸易为主,其他一些发展东盟国家则以本国的初级产品贸易为主,如缅甸的翡翠原石等产品。而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过程中,中国则主要进行服装、蔬菜、船舶等贸易。
(三)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的优势
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可以形成两者间的优势互补。
1.在技术上优势互补。中国的制造业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中国的人口十分密集,拥有着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东盟中新加坡等国则存在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但新加坡的技术发展水平要高于中国。两者通过优势互补可以促进双方制造业的发展。
2.在文化上贸易资源相似。中国与东盟国家多数相邻,双方进行的文化教育近似度相对于其他国家较高。而在贸易合作中会有部分企业进行跨国贸易,在贸易过程中文化相似度较高的中国与东盟具有一定的优势。
3.旅游资源上的优势互补。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中较为重要的贸易就是旅游,中国—东盟的旅游重点有所不同,使得双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中国旅游多为人文景观和非热带景观为主,而东盟有着大量热带景观。两者由于风景上的差异,东盟的旅游行业可与我国大量旅游行业进行贸易合作。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可以在多领域加大双方的经济竞争力,顺应两者间贸易合作优势进行合作,将形成共赢的局面。
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概述
(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发展现状
现在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网络的进步,网上成立了一些信息交流平台。在各领域应用信息交流平台,大大缩减了贸易受到的时空局限性。现在已有些较正规的信息服务平台,有制造业的ASP及农业的星火科技12396等平台。我国现在已经有了信息服务平台观念,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该信息服务平台在各领域还未被普及,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较多问题。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由于处于起步阶段,信息服务平台存在着平台单一与混乱等问题。在应用信息服务平台过程中会面临着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企业应用信息服务平台的限制也较多。这导致我国信息服务平台无法被广泛应用,而在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中已有的正规信息服务平台仅有电信平台。电信网络平台在2000年就有华为公司为代表进入了东盟中的泰国,现在在东盟已经成立了较为正规的电信网络服务。目前电信是唯一一家被中国及东盟同时可使用的网络平台。endprint
(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分析
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实现贸易资源信息化。信息服务交流平台主要作用于经济贸易上。进行贸易的企业间往往会存在时空上的距离,在进行信息共享时会有所不便。而专业的信息交流平台为进行贸易的企业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平台,贸易可以通过网络打破时空的阻滞,实现信息同時共享。并且在信息服务平台中,进行贸易的双方可以进行及时交流,在网上就可以通过协商制定出完善的贸易协定,大大提高了双方的工作效率。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属于跨国贸易,两者的距离相对于一般贸易更长,如果没有相应的信息服务平台,贸易双方可能就需要不断出国协商。这会加长中国与东盟进行贸易的时间。而中国与东盟进行贸易合作之目的,就是为了进行较多的贸易来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这使得在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中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极为关键。
(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功能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应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功能设计,考虑到信息服务平台是主要应用于信息共享与交流,在建设信息服务平台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大功能的设计。
1.信息资料库。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建设一个信息资料库,该资料库用于应用该平台的用户基础信息记录,该功能可对外进行公开,信息应为基础信息。
2.专门的信息资料库。这部分资料库要注意在平台上具有绝对的保密性与针对性,让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成立专门的可对固定其他用户展示的信息资料库。
3.针对专门信息资料库的交流平台。使用者在进行信息服务平台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求对信息的共享,还要能够进行及时交流。
4.协同设计。在进行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共享与交流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记录,在该平台可以针对这一特点设计出专门的协同设计。
三、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可进行信息交流的专业人才缺失。信息服务平台是近几年兴起的服务平台,该领域的专业人才极为稀缺。而在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合作过程中,需要的专业人才更是困难。该方面的专业人才不仅要熟练地应用信息交流软件,还要精通多种语言,能够在平台上进行中国与其他东盟国家间的无障碍交流,在此基础上交流的专业人才对于相关的贸易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在真正的交流过程中能够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专业人才过少。加上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在逐年地加深,贸易合作的项目越来越多。这导致了专业人才和所需人才间的严重供求失衡,从而在实际的结合过程中形成阻碍。再加上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涉及领域的诸多方面,在专业人才方面又要对其进行不同行业间的划分,更是加大了专业进行跨国贸易交流平台人才的减少。可进行信息交流专业人才的缺失是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一。
第二,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适宜纵深发展。中国与东盟的科技合作多为农业及服务业的合作,双方进行的其他贸易较少。加上东盟由多个国家组成,各国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中国于东盟的贸易深度不足。贸易合作仅局限在农业与服务业,这两者间需要进行的信息交流相对较少。在贸易合作过程中双方没有进行更深度的贸易合作,是贸易合作中进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并不大。在贸易合作仅停留在较浅的技术交流上的时候,进行贸易合作的双方对于信息服务平台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由于影响效果小,使得管理者重视的力度不足,从而缺失信息服务平台观念。中国与东盟进行主要的贸易合作是农业及服务业,这两个领域对于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较低,信息服务平台的效果相对一些技术型行业并不显著。但未来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加深化,所进行的科技行业贸易合作必将有所增加,故此必须在初期建立完善信息交流平台。
第三,服务平台单一,平台没有进行领域划分。现在可支持中国与东盟进行贸易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的网络仅有电信一家,这导致可进行交流的平台十分单一。有些信息交流平台可能由于与电信没有进行合作就无法进行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中的信息共享。而在中国及东盟地区内部电信仅作为网络之一,有些进行贸易合作的公司采用的可能是其他网络,这会造成信息服务平台的成立十分不便。信息服务平台在中国与东盟间的方式单一是其推广困难的原因之一,毕竟单一的网络可控性会形成一定的独家操纵和行业霸权,不利于其发展。在交流平台中进行信息交流的贸易合作方包含的企业繁杂不一,在交流平台上并没有针对专门的行业进行划分,这导致在信息交流平台中出现同一交流平台内的混乱无序。一般的信息交流平台又仅停留在搜索服务程度上,根本无法满足贸易交易的需求。交流平台单一,平台没有进行领域划分,是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与信息服务平台结合的障碍。
第四,缺少相关的维权国际法规。在信息服务平台中贸易双方会进行信息的共享,但网络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在网上信息交流平台可由于黑客的恶意攻击造成信息的泄露。在中国及东盟的相关法规上,对于这类行为并没有专门的法规,导致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时存在法律漏洞。有些恶性竞争的企业就可能利用信息服务平台盗取对方的信息,为进行信息服务平台贸易合作的公司带来安全隐患。加上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属于跨国贸易,不同国家间的法律存在差异,在信息服务平台上盗取信息后被盗公司维权十分困难。这种在法律上存在明显的责权不明情况,体现了其缺少相关的维权国际法规,让贸易合作进行信息服务平台共享时有所顾忌。
四、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发展措施
第一,培养专门的跨国信息交流专业人才。现在进行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交流过程中严重缺失专业进行信息交流平台交流的人才,要想促进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与信息服务平台间的结合,必须要培养专门的跨国信息交流专业人才。由于这类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难度较大,可以选取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进行深造培训。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交流过程中一定有专门的员工负责,在专门负责这类工作的员工中选取可进行跨国贸易交流又接触过贸易合作工作的人才,将之进行信息服务平台的具体操作培训。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地培训出专业的跨国信息交流人才。采用这种方法是由于这类人才熟悉贸易合作工作需要相关的工作经验,而且贸易交易工作的行业针对性也有要求,所以最快捷的办法就是培训贸易合作企业自身的员工。而这类参加过贸易合作的员工中可以进行交流的人才寻找又较为便利,加上信息服务平台学习更为简单,上述的培训方式最具有实用性。培养专门跨国信息交流专业人才是促进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与信息服务平台间结合的基础。endprint
第二,加大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科技深度。现在中国与东盟进行贸易合作的深度仅停留在农业及服务业领域,可以通过加深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科技深度,以此促进两者间的结合。加深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科技深度后,建设信息服务平台的重要性将有所凸显,从而让管理者认识到运用信息服务平台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这样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技术深度加大。技术深度的加深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双方进行贸易合作的目的,而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共享优势在其中也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第三,促进信息服务平台的多样性,必须对其根据行业进行划分。现在中国与东盟可进行贸易信息服务的平台单一,平台内部由于没有划分也相对混乱。要想促进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与信息服务平台的两者的结合,必须要对信息服务平台自身有所发展。可以通过促进信息服务平台的多样性,对其根据行业进行划分来发展该平台。促进信息服务平台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打破电信对于东盟与中国进行信息交流网络的垄断,将其他网络通信引入其中,形成网络间的行业竞争。对于信息服务平台的软件开发也要进行多样化,用以满足进行贸易交易企业的需求。对其根据行业进行划分,是指在建立软件开发时要对不同的行业建立有针对性的平台,防止平台上信息的杂乱无序。
五、结语
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必将不断加深,打破双方的贸易壁垒,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在还有所不足,但其对信息共享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信息服务平台与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可以实现两者间的互利共赢,但在结合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本文主要对其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中国—东盟的贸易合作进一步加深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机制趋向完善。
参考文献:
[1] 彭靖里,赖于民,罗靖.论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科技合作平台的战略构想与对策[J].东南亚纵横,2003,(11):23-25.
[2] 岑丽阳.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7):23-26.
[3] 黄友爱.泛珠三角科技合作如何适应中國与东盟合作形势的要求[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54-56.
[4] 石建斌,王学昌.中国—东盟科技档案信息深加工服务平台建设探究[J].学术论坛,2012,(5):165-168.
[5] 玉家铭,赵凯.东盟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与资源共享[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2):84-85.
[6] 何曾.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支付系统研究[J].南方金融,2014,(2):80-83.
[7] 廖欣.加快互利合作 实现矿业共赢——广西与东盟矿业合作互动思考[J].学术论坛,2011,(9):125-128.
[8] 李晓东.高新区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对策探析——以广西高新区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5,(10):111-115.
[责任编辑 李晓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