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
2017-09-22张春发
张春发
摘要: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在学习生活中,单单依靠老师传授知识是不能够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的,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如何进行高效的学习已经成为当代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 学习能力 ;提升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即,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既事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又事关我们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结合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探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及其相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来说,教师是整个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而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主体。首先,学生自身应当对于自学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认同,否则,培养自身自学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而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会有所减弱使整个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都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思想层面上产生主动进行学习的意识,而后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产生足够的自学动机和动力,在学习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其次,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了解到语文与我们实际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将语文知识与学校生活、文化生活、經济、家庭、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关联,系统的学习,真正将知识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一方面学生会对生活、家庭、经济社会等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学生也会从思想层面上产生对语文知识学习探索的欲望和意识。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一课时,学生最重要的是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中著名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词句进行理解,领会其中的意思,感受到范仲淹的情怀和理想与追求。另外,对于语文自学来说,坚持和自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应当要培养这方面的意识。例如,著名的“头悬梁”、“锥刺股”、“程门立雪”、“凿壁偷光”等故事,都是经典的传统文化故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可以对这些故事里的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还能让学生对前人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进行体会,这对于学生提升自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有些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照本宣科,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个性的学生不能积极看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修养,使自己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是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有些语文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照本宣科,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个性的学生不能积极看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修养,使自己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的教学中,要突出老师与学生之问的互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视作课堂上的“导演”,由原先的演绎知识的“演员”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导演”.要对知识的重、难点和来龙去脉吃深吃透,并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其思想的差异性,恰到好处地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让课堂的每个“演员”开动脑筋.主动表演。并且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感悟,去思考,去钻研,去实践。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不要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以免挫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情绪,也不要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出面代理,而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引导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充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开发与初中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并且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讲初中语文《苏州园林》,我以一首古诗“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引入新课,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显示“苏州园林”美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欣赏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色。然后,我会带领学生朗读课堂,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顺序。接下来,我继续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课文讲解,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评析和鉴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简洁的特点。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我在教学中进行大胆创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去绘制简单的园林图案,以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有效结合。
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思维能随问题的引导更深入的进行课文学习。教师设计问题时,要以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水平,设置出难度适中的提问,避免出现问题过难或过易的局面。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其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整理内容和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得出问题的答案,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3]。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教师要适时给予帮助,给出一定提示,引导其回到正确的思路中;对于答案比较片面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补充,使答案更为完整。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教师可让学生以自愿为原则分成若干小组,并根据小组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有益。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参考文献:
1、刘加月.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6(2).
2、段艳华.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