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9-22李帮雪
李帮雪
摘要:分层教学是当前初中教学课堂上应用广泛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很好地结合了因材施教与培优补差的策略,充分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力,为当前各科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在教学过程中,旧的差距在缩小,而新的差异就会出现,因此搞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應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因材施教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因材施教;初中语文;素质教育
因材施教法法在初中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主要从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以及写作这三个大板块出发,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法。教学的作用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使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逐渐赶上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达到素质合格,真正做到使学生优劣得所,尖的更尖,中的拔尖,差的赶中。实施因材施教法,教学的作用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使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逐渐赶上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达到素质合格,真正做到使学生优劣得所。下面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因材施教法实现因材施教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因材施教法
因材施教法起源于我国公元前200多年时孔子对于教育所提出的看法,他认为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即分析学生个体的特殊情况,而进行合理的规划教育教学方式,目前社会总体的认知,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先驱者。因材施教法本身是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得出的结论,而在孔子时期就已出现,可以证明在那个时候的中国教育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达到了需要借用更高级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教学。
1、因材施教的意义;因材施教法在当前以班级为实际单位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视为,班级内若干学生数,任何学生作为个体间都存在着差异性,无论是思想的差异性还是性别的差异性,差异性的存在都会导致相同的教学方式体现在个人身上的结果出现不同,教育结果的不同,鉴于结果的两面性,难免会出现不利于学生本人发展或是教学的继续进行的情况出现,因此有必要采用因材施教法,避免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2、因材施教法的重要性;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具体的素质教育中,具有相比于传统教育方式更加人性化、更加合理化的特点,人性化具体体现在,针对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法能够很好得处理学生与应教知识的冲突,从而选取合理部分或者引导学生适应教材,能够极大得提升学生对于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再造成学习成为学生单纯的负担。而目前的传统教学方式,因为具有一刀切、工厂式的特点,尽管在纯粹的教学效率上具有无可比拟的性质,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排斥感方面远远不尽人意。从更极端的一面来说,公元前的教育环境已经达到了理应实施因材施教的地步,而如今在社会物质发展远远超过曾经的当下,却并没有采用因材施教或者更为高级的教学方法,足以反映出目前对于教育的不重视程度,这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去反思的问题所在。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法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发挥出教育的真正意义,达到真实性得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的素质,之所以当今的教育被社会的批评家认为“毁人不倦”,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教育教学的方法太过滞后,目前流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而班级的人数普遍偏多,因此造成的更深层次问题就愈发明显,在这样糜烂的基础上进行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加重了负面的反刍性,对于我国今后的人才资源提供构成一个不小的难题。
3、实施因材施教法的必要性;对于实施因材施教法的必要性,可以从初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入手分析,对于因材施教法的前提,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且该差异足以造成因为受到同等的教学方式而产生不利于学生本人进行一系列学习提升综合素养活动而阐述的。
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主要可以分为两类:身体类差异和思想类差异。其中身体类的差异性主要为性别的差异,因为初中生大部分处于青春期,青春期作为人体异常活跃的阶段,对于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而男女生的差别,在青春期阶段体现的更为突出。总体而言,在语文的学习方面,女生普遍倾向于学习更加感性化、需要进行语言内容进行分析的部分,而反观男生则倾向于学习更加理性化、需要从语文的文章段落、文章总结等硬性知识点入手。对此,有必要进行针对于性别区别的因材施教;思想类的差异则显得较为错综复杂,思想类差异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科的层面上,不同的学生对待的态度不同,相同学科不同的具体内容上,思想上具有明显差异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吸收和反馈。
二、因材施教法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得以应用
鉴于因材施教法对于我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为了我國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有必要将因材施教法符合实际得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
1、减少思想封闭式教学;要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减少思想封闭式的教学,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思想封闭式教学的基本表现特征为,教师的教学完全依赖于手中的课本和教育章程,一丝不苟的进行僵硬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称为思想封闭式教学。鼓励学生自身的思考,不应该采用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个人的分析理解,从而进行一小部分的引导,鼓励学生产生多元化的思想。
2、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实施因材施教法,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然而分层并不指的是针对于考核结果的分层,是对于学生思想类的差异进行分层,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也存在着因材施教法,然而纯粹是依赖于硬性的学习成绩,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对于语文的素质提升有很不利的影响。考核的结果于学生语文素质无任何关联,当然这是考核本身的问题,然而改革的进度有滞缓性,因此社会意识的稍许提前就显得尤为必要。
3、调整考核评价标准;可以考虑调整考核评价标准,因为之前的评价标准完全是硬性指标,硬性指标的存在催生传统教育的生根发芽,并且严重阻碍因材施教法的传播和在学科方面的应用。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学校本身也没有主动权,因此贯彻落实因材施教法,从本质上依然要依靠政策的推动。
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意义非凡,它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取得进步。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循从分层—制定目标—课堂落实—课外延伸的流程。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能给学生过大的压力,在重视个体的情况下统一全体,以保证因材施教法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赵慧颖.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5(16).
[2]王翠萍.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5(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