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有效学习行为养成的策略探究
2017-09-22许秀珍
许秀珍
摘 要:学习行为是决定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方式、构建学科知识的技法、学科素养的养成和反思评价策略的实施与管理进行实践探究。通过实践,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矫正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有效学习;化学素养;自我管理;问题意识;反思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8-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32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而终生受益。有效学习行为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学习而言的一种探究性、主体性、研究性的学习行为。依据“少教多学”理念,采用科学的方法策略,经过恰当的训练,内化成学习技能,促使学生成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习者。
一、学会自我管理的实施策略
自我管理是对自己学习目标、时间、心理等的管理,约束、激励自己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学会自我管理是有效学习的保障。
1.健康的情绪管理、挖掘情绪智商。高中生情绪掌控能力差,易产生冲动、焦虑、逆反、挫折等心理反应,消极情绪对有效学习不利。教师要善于觉察、接纳学生的情绪;适当地让学生表达情绪;学会积极防御、合理宣泄、理智控制不良情绪。如:学生间发生冲突时,需思考三个问题①值得吗?——自我控制。②合理吗?——自我修正。③该如何处理?——自我调试。考试受挫时,可采用自我安慰法。先允许为失败找理由,再找自身优势,最后再为成功找方法。还可采用注意力转移法如:散步、打球、聊天等;适度宣泄法如:哭出来、唱歌、跑步等。引导学生学会及时求助、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其驾驭情绪的能力,确保有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挖掘情绪智商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2.合理的目标管理为有效学习引路。生命的悲剧不在于目标没有达成,而在于没有目标。在必修一学了分类法后,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规划、管理自己的学习目标。设计周规划“这周我的收获多”,每天填入收获,包括知识、方法、技能等。每节、每章用思维导图整理、构建知识网络。从中选优,展示成果表扬先进,激励其不断完善,从中学会自我管理。
3.有效的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时效。时间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一时只做一事,关键是集中精力,遇到干扰学会拒绝,分清轻重缓急。自习课要学会将时间分割,完成温习、整理知识、作业、预习任务,作业定时定量,有留必收,打分评优。自习课不干与学习无关的事,增强时间意识。让管理变成习惯,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化学素养的实施策略
1.培养问题意识。“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从课堂看,学生大多怕自己的问题浅显不敢提问、或不会提问。究其原因,首先是课堂不民主,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其次是不会提问。因此课堂上要营造宽松的氛围,创设合作探究机会,让学生大胆质疑。利用导学案中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生成、发展、应用及局限性的同时学会设问。通过点拨、训练启迪学生的心智能力,养成善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为创新能力的提高增添动力、奠定基础。
2.加强实验教学、落实化学素养的养成。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演示实验学习观察、记录、分析能力,学生实验学习操作、合作、事故处理的技能,实验设计更能彰显化学魅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化学素养。例:为精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0 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合理(除W0外)的是
B中碱石灰也吸收CO2中含有的水蒸气;C中CO2挥发会带出水蒸气;D中CO2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因此正确答案选A。难道B、C、D三种实验方法一定不能完成实验测定的目的吗?请设计相应的可行性方案。学生会从定量实验力求精准角度完善设计出除A外的三套方案。通过训练不仅重视化学原理、方法、手段及操作技能的教学,同时开拓学生智能、激发创新设想、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严肃、严谨、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
3.学法指导建构学科思维方式。课堂学习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科思维方式建构的过程。学生要学会采用合理方式,從宏观、微观、符号表征上感知认识物质世界。具体方法如:信息加工法、控制变量法、守恒法、假设法、等效法、关系式法等。另外现象与本质、结构与性质、一般与特殊、定性与定量、量变与质变的化学思想要合理应用。
三、自我反思评价的实施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我反思和评价是提升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堂学习评价内容包括:1.准备状态—相关知识、资料查阅。2.课上参与状态—思考、动手、解决疑难问题。3.交流状态—成果展示、提出问题。4.目标达成状态—新增的知识点、提升的技能、意识变化。5.评价教师—优点、不足、改进。通过评价,反思学习得失找自身优点和不足,矫正学习行为。其次,在练习、检测后让学生建立“纠错档案”,弥补知识建构、解题思路上的漏洞。从考查的知识点、难点、易错点,解题思路上分析、归纳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留出空间,通过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示范引导和督促,学会自我管理,掌握学习技能,通过自我评价校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超越自己,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尧国靖.高等职业院校新生有效学习行为养成教育的思考[J].校园心理,2015(4):276-277.
[2] 左丽萍.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7):9-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