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7-09-22乔京禄

文化学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生产性艺术设计教学法

张 珊 乔京禄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文化与教育】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模式的探索

张 珊 乔京禄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本文在阐述多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强调了“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法的优势,并结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具体情况,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了“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具体应用和推广价值。

“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法;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一、国外经验启示

高等职业院校鼓励工学结合,主张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理念由来已久。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给了我国许多启示,其中以包豪斯的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理念为最,它对世界范围内各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

所谓“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企业,另外“一元”是代表职业教育的培育机构——高校。该模式的主要含义是:学校要想培养一名合格的、有就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必须通过工厂、企业及职业教育学校各方的紧密配合来完成。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高等教育的实施主要是以理论与实践培训合作进行为特点的叠加式;理论和实践培训平等进行为特点的一体式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为特色的交叉模式。[1]这三种模式是现阶段最为常见的“双元制”。

(二)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

英国把“工读交替制”的合作教育模式作为培养适用企业一线需要的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常见模式。许多职业学校培养方法实行了所谓的“1+2+1”和“1+3+1”教育计划,这种人才培育计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学生中学毕业后,可以先在企业实践一年,以了解自身的欠缺;其次,在学校学习二年或三年的课程知识作为基础;最后,回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充分检验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从而完成整个教育计划。[2]

(三)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TAFE是英文“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简称,意思是“技术和继续教育”。这种职业教育模式是把终身教育作为其特色,全国范围内多所院校统一人才教育标准,把职业资格和职业教育相接,鼓励教育培训终身制。[3]TAFE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建立了与英国“1+2+1”和“1+3+1”教育计划相类似的、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交替的终身制教育体系。

(四)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借鉴和吸收总结从而衍生出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教学工厂”模式。教学工厂是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真实的工厂实践环境,将教学和实践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教学工厂”不同于企业培训,它是在现有的教育系统基础上建立的学院制,包括职业教育院校中常见的理论课、辅导课、实验科及科研项目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高职艺术设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高职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教学模式、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角色、教材方面的研究,与“校中企”生产性教学研究相近的资料较少。许多院校强调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要在“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实际效果不明显。

教育专家在不断尝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总结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五种: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任务驱动模式、项目导向模式、顶岗实习模式。[4]其中,订单培养模式的特点是企业有用人需求,学校和企业经过协商,订立合同,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使学生的就业得到保障。工学交替模式是指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工作实践阶段性的多次交替进行,这种模式实践性较强,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一定帮助。任务驱动模式,是以具体任务内容为导向,目标明确,适合学生特点,便于学生接受和操作。项目导向模式,即理论、实践高度结合,教学活动完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顶岗实习模式,即帮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缩短学生真正就业后的上岗适应时间。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训形式、实训教学方法、实训基地的建设。许多院校试图依靠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邀请企业技师进校授课等,让职场观念深入学生,但由于现实的局限,力求把学生培养成符合艺术设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实践型人才的预期效果很难完整实现。

三、“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法是指在校学生在校内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中实践锻炼,学习内容及过程完全按照企业的技术要求和流程环节,在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全程指导下,从协助完成企业下达的相应工作内容到能够独立完成项目,并参照市场和客户的要求给予评价考核,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随着教学探索的开展,“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实际应用能力,学校安排的专业课程与业界的实际需求挂钩,确保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为实施“校中企”生产性教学,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根据需要与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接洽,引进若干企业作为校内企业,把学生按照年级高低及专业方向的不同,结合企业岗位分层次设计实习安排,从而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过程。

将实际工作环境引入校园,使学生在企业中以“员工”的身份面对完全真实的实训内容,即直面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靠自己的努力尝试解决方法。“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法能够大大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为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以及指导学生就业、创业找到突破口。“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法的实证研究,为高职教育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注入新的内涵,其将解决单一专业内部的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资源分散、项目化课程实施不足、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质量及创新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此外,校内企业与校外企业相比,在时间、地点上有着灵活性、机动性、安全性的特点,可以保障实训的有效展开,引发学校与企业合作形式的新探讨。

“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模式追求“过程实,效果实”,其工作环境、运转环节、设计内容及结果评价方面均具有实操性,为师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实战项目,丰富了实践教学内涵,推进了职业教育“企业化”和课程教学“职业化”的进程。在此过程中,企业与学校互惠互利,学生经过实践训练,服务于行业、企业一线,学校为企业提供适用的人力、信息资源。“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法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与产业链多方位、多角度的链接,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1 “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法包含的内容

四、推广价值

第一,工作环境企业化、工作内容项目化、工作环节流程化、工作评价市场化、工作带教师徒化,“校中企”生产性教学真正意义上将教学实训与真实企业要求结合,把工学结合从“纸上谈兵”转变为具体实践。

第二,随着“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法的真正实施,学生进入企业后,从一开始的陌生、局促、不知如何下手设计,到后来融入企业氛围、勇于表达自己的设计观念及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有效促进了实践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在工作化的实训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学校“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

第三,从企业层面来讲,“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是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的有效途径。学生与教师的积极参与,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此外,政府在税收方面给予的优惠政策等便利条件,有利于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随着“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法的逐步普及,鼓励企业进驻校内的优惠条件将越来越完善,其不仅兼顾了企业利益,还体现了社会价值。

[1]何敏.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2]李强.国外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6):46-48.

[3]吴晓云.“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及其实训组织模式[J].新课程,2009,(1):85.

[4]李涤非.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中“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建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9):35-36.

【责任编辑:周丹】

G712.4;J0-4

A

1673-7725(2017)08-0133-03

2017-06-05

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教育教改课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中企’生产性教学法实证研究”(项目编号:ZCZ57)的研究成果。

张珊(1980-),女,江苏常州人,讲师,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生产性艺术设计教学法
《星.云.海》
《花月夜》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