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探析

2017-09-21黎培根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6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黎培根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方面,我们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各群体也探索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特征,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是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文明与文化形态的体现。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丰厚,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形成了丰富的多样性的文化特征。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绚烂夺目的明珠。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收录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包括中国书法、中国皮影戏、呼麦、昆曲艺术、古琴艺术、藏戏、侗族大歌等,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39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最权威的组织机构,其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也被世界各国所认同与遵守。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内涵以及特征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中的宝贵财富。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与此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等。包括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能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利于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文化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特征,文化性被强调和突显出来。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了尊重前人的文化创造力和鼓励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在传承方式上,非物质性的传统文化往往靠口口相传等方式流传下来,更脆弱更容易被遗忘,更容易消失,所以更需要要保护。地域性与民族性的特性,世界各地区各国家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浓烈的地域色彩,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创造力想象力与凝聚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生活现代化影响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的冲击更加的直接,愿意传承学习传统文化的青年人愈来越少,有些靠手传神身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的消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破坏。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的开发,轻管理、轻保护,重商业化、重旅游开发,破坏了非物质文化资源环境,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措施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管理作用

完善法律法规。国家制定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以及地方性保护条例和法规,对非遗的保护便有法可依。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为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从便捷的网络渠道更利于宣传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与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结合的。保护是基础,有继承才能有发展。但保护不是把传统文化封存起来,复古怀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保护中开发,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遺产具有鲜活的长久不衰的生命力。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不故步自封,不闭目塞听,适度的动态开发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消极的影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可能会有一定的破坏。旅游活动可能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原生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游客带来的外来文化价值观会渗透到当地传统文化中,不利于传承与保护。旅游开发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需要政府及其组织机构的资金扶植,也需要自力更生。旅游开发能为非遗的发展提供资金的支持。适度的旅游开发,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动态循环,发挥旅游开发中的积极方面的作用。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其保护与开发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其健康动态发展能够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敏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4(07).

[2]郭桂玲,杨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3]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J].学习与实践,2006(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