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史记与屈赋、杜诗
2017-09-21宋启文
宋启文
摘要:司马迁、屈原和杜甫,看似是三位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而且《史记》是一部史学著作,屈赋和杜诗则都是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屈原作为千古文人典范,司马迁与杜甫都深受他的影响;而司马迁作为史家代表,对深受史家文化影响的杜甫来说也是一位楷模。作家情感上的认同,进而表现在作品上的借鉴与致敬。如此相互影响之下,造成了《史记》与屈赋、杜诗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史记;屈赋;杜诗
司马迁、屈原和杜甫,看似是三位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而且《史记》是一部史学著作,屈赋和杜诗则都是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然而近些年,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将《史记》与屈赋、杜诗与屈赋、杜诗与《史记》进行比较。三者之间,确实存在很多联系,个人总结认为,是由于作家情感上的认同,进而表现在作品上的借鉴与致敬。
一、屈原、司马迁与杜甫人生境遇的比较
(一)家学渊源,饱读诗书
一个人的儿时成长环境,会对他之后的一生都产生着深远影响。三人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对自己的身世有所提及。
屈原:楚国的贵族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王逸云:楚王始都市,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
司马迁:文官、武将皆有传承
“昔在颛顼,......,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杜甫:官宦世家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旧唐书·杜甫传》)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晋征南将军预远裔。……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新唐书·杜审言传》)
这些文字一方面说明三位作家都对自己的家族心怀认同并引以为傲;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三人从小就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学功底自然会在各自作品中有所展现。
(二)志趣相投
对自己家族的认同,造就了三人光耀祖宗的志向。对于自身的才能,他们也都非常的自信。因而作诗人或者文学家从来都不是三人的人生追求。屈、杜二人追求的是政治上的成就,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而司马迁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少卿书》)
(三)生不逢时
当三人怀着各自远大的抱负入仕,准备大展拳脚之时,却悲哀的发现,自身的才能与抱负并不被时世所认同。
屈原和杜甫的不逢时,是因为他们都处在各自国家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他们见证了自己的国家因为帝王的贤明而走向繁盛,希望能够以自己的能力辅佐帝王,延续国家的盛况。却没有想到,楚怀王和唐玄宗已经被国家现状所麻痹,他们不再需要能在政治上辅佐自己的贤臣,却更愿意亲近能处处奉承自己的佞臣。两位皇帝因为追求享乐而忽视了繁花似锦下的隐忧,屈、杜二人的政治追求自然也成了空想。
司马迁的不逢时,是因为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的限制,他对汉武帝的执政理念产生了怀疑。而当时的国家已经进入“汉武盛世”,空前的大一统帝国令汉武帝对于自己的统治自信自傲,他不会允许有敢于质疑自己、反对自己的存在,这也就造成了司马迁的悲剧。
(四)情感共鸣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自然能够发现,司马迁对于屈原,杜甫对于前两者,都存在情感上的认同。因为他们的人生境遇是如此的相似,这不免让后者对于前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意能够感同身受,因而他们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所致意。
屈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情感操守以及“民生各有所乐兮,吾独好修以为常”的追求,一直为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所推崇,司马迁和杜甫自然也是如此。人生经历的相似更使两人在情感上对屈原无比认同: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牵裾恨不死,漏网辱殊恩。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杜甫《建都十二韵》
丧乱秦公子,悲凉楚大夫。平生心已折,行路日荒芜。
杜甫《地隅》
二、《史记》与屈赋、杜诗的联系
《史记》与屈赋:司马迁的思想修养、追求、审美观、处境各方面与屈原相同或相似,汉代文化继承的是楚文化,加之司马迁对屈原有特殊的感情,并且学习屈赋的内在精神, 因此两人精神实质是相同的。
杜诗与屈赋:杜甫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借鉴和学习屈赋,继承和发展了屈赋的艺术成就。他还同屈原一样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爱国精神,在屈原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民本思想。
杜诗与《史记》:杜诗被称之为“诗史”,他的诗歌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歷史过程。以诗兼史,化史入诗,诗史相融,是杜甫对于中国诗歌的最杰出的贡献。杜诗体现了史家的风骨正气及才识修养。
从历史的角度看,前代的文人对之后的文人是有影响的。而在二者存在情感认同的情况下,这种影响会更广更深。屈原作为千古文人典范,司马迁与杜甫都深受他的影响;而司马迁作为史家代表,对深受史家文化影响的杜甫来说也是一位楷模。如此相互影响之下,自然造成了《史记》与屈赋、杜诗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唐)杜甫撰,(清)仇兆鳌校注.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吴贤哲校注.楚辞今选校注[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4](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
[5](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