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王恕《楼山诗集》考论
2017-09-21彭文伶
彭文伶
摘要:王恕,字中安,号楼山,为清代铜梁安居人。康熙六十年中进士,历仕数朝,官至福建巡抚。工诗,有《楼山诗集》传世。本文就《楼山诗集》现存于世的乾隆三十四年(1769)之垂经堂刻本及光绪癸巳年(1893)重刻之好鹅山房藏版这两个版本进行考论。
关键词:王恕;楼山诗集;版本
一
王恕(1682-1742),字中安,又字瑟斋,因少居楼山,故号楼山,世称楼山先生,安居人(今重庆铜梁人),《清史稿》有传。著有《楼山诗集》、《省身录》各六卷。康熙六十年(1721)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补吏部员外郎,迁郎中。雍正年间,历任广西道御史,兵科给事中,出为江南江安粮道,广东布政使。乾隆五年(1740),迁福建巡抚,官终浙江布政使,逝世于任上。
王恕为官廉洁,治事不苟,为人亦为时人称道。沈大成在《太原王楼山先生传略》中赞道:“公为人器量宏远,无喜愠之容,御下尤宽,不轻挞一卒,而材识明敏,人亦不敢欺之……與朋友交有终始,急难济人,倾囊箧不吝;仕宦二十余年,家无长物。”①
二
《楼山诗集》现存于世的有两个版本:一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之垂经堂刻本,《清代诗文集汇编》据此影印;一为光绪癸巳年(1893)重刻之好鹅山房藏版。两个版本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编者不同。乾隆三十四年垂经堂刻本编辑者为王恕之子王汝嘉、王汝璧兄弟二人,其孙王序、王廉、王赓校字。光绪癸巳年好鹅山房刻本则是由王保卿收集。杜焕章在好鹅山房版《楼山诗集序》中提到“独所著楼山诗集六卷,世或不传,其传者唯黄吾堂(黄之隽)沈学子(沈大成)两序而已。辛卯夏王保卿司马访于其裔孙某,得旧缮本三百余篇都为一集。”
其次,两个版本的诗歌数量不同。有两种说法:其一是黄之隽在《楼山诗集原序》中提到“然而与予相聚不多,作诗题寄酬赠不过四五篇,珍于碎金片羽,然而尝自编次其诗,系以时地,今其客沈学子(沈大成)所藏十二卷凡三百四十余篇,郁于云锦,精于琳璆,然而按时地以考其诗,生平散佚者不少矣。” 其二则是杜焕章在《楼山诗集序》中提到“独所著楼山诗集六卷,世或不传,其传者唯黄吾堂(黄之隽)沈学子(沈大成)两序而已。辛卯夏王保卿司马访于其裔孙某,得旧缮本三百余篇都为一集。”以上两序均提及《楼山诗集》中诗存三百余篇,只是一说为十二卷,一说为六卷,根据现存版本及诗歌数量可推测,六卷说更为合理,十二卷之说当为误记。笔者对目前现存两个版本进行了比对,垂经堂版《楼山诗集》六卷收诗342首,加上补遗的14首,合计356首。好鹅山房版《楼山诗集》合计353首。比垂经堂版少了三首诗,即《辛酉除日》、《壬戌元日》、《阿恩生日》。
再次,内容编排不一样。乾隆版有目录,共分为六卷,每一卷开篇即有小注,即此卷诗作作于某事某地,本卷收录诗作数量几何,例如卷一后小注为:“起雍正庚戌(1730年)解湖北粮道任需次都中洎辛亥(1731年)任江安粮道作;古今杂体诗三十三首。”而好鹅山房版则无目录以及小注。
同时,两个版本每一卷内容的编排,部分诗作题名也有差别,乾隆版卷一33首,卷二60首,卷三55首,卷四55首,卷五60首,卷六79首,加之补遗14首,合计356首。而光绪版卷一33首无差异;卷二为59首,少了一首《早发燕子矶》(被编录于卷三);卷三55首,只是《过惠泉山》诗题名与乾隆版《过惠山泉》有差异;卷四卷五卷六差异较大,乾隆版卷五的不少诗作被归于光绪版的卷四,以致后者卷四数量达到81首,卷五数量相应减少,只有36首。加光绪班中之补遗诗作被录于卷六,故卷六有75首,合计353首,比乾隆版少了《辛酉除日》、《壬戌元日》、《阿恩生日》这三首诗。
最后,两个版本的序略有差异。乾隆版有沈大成(学子)和黄之隽(吾堂)依次作序;光绪版则是先有黄之隽的《楼山诗集原序》,再有沈大成的《楼山诗集原序》,最后由杜焕章应王保卿之邀作《楼山诗集序》。
考虑到乾隆版《楼山诗集》为王恕之子所编,而与之相距100余年的光绪版《楼山诗集》亦提到“独所著楼山诗集六卷,世或不传,其传者唯黄吾堂(黄之隽)沈学子(沈大成)两序而已。辛卯夏王保卿司马访于其裔孙某,得旧缮本三百余篇都为一集。”光绪癸巳年(1893)重刻之好鹅山房藏版作品编排与乾隆版不同就很好理解了。
综上所述,对王恕之《楼山诗集》进行研究,当以乾隆三十四年之垂经堂刻本为准。(然而目前市面上通行的版本多为以光绪刻本为底本而翻印的《楼山诗集》)
注释:
①钱仪吉.碑传集[M].燕京大学研究所,1932
参考文献:
[1]楼山诗集[M].乾隆垂经堂刻本(《清代诗文汇编》第250册).
[2]楼山诗集[M].光绪癸巳岁重镌好鹅山房藏版.
[3]赵尔巽,等.清史稿35册卷308.
[4]薛新力.巴渝古代要籍叙录[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4.
[5]钱仪吉.碑传集[M].卷七十.
[6]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十九[M].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5.
[7]四川府县志辑光绪铜梁县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