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杂剧《燕青博鱼》近十五年研究综述

2017-09-21和鹏飞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6期
关键词:风俗习惯水浒传女性形象

和鹏飞

摘要:尽管在戏曲研究与小说研究两个方面,元杂剧《燕青博鱼》(以下简称《博鱼》)常被提及,但专门论述《博鱼》的研究与文章并不多见。新世纪以来,这方面的文章更是凤毛麟角。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博鱼行为所体现的风俗习惯、英雄形象与女性形象以及对长篇小说《水浒传》的影响。其中,专门研究该剧的有四篇文章,论述燕青的有三篇,其他文章则是在论述其他领域内容时涉及到了该剧内容。

关键词:《燕青博鱼》;风俗习惯;英雄形象;女性形象;《水浒传》

《燕青博鱼》主要讲重阳节,宋江让众头领下山游赏,立限回山。燕青逾限当诛,吴用等为他请负受责,燕青因气愤双目失明,遂流落汴梁。汴梁扬衙内与燕和的妻子王腊梅幽会,途中撞伤并殴打燕青。燕青偶识燕和之弟燕顺并被他治好双眼,二人结为兄弟。后来燕青与燕和博鱼,痛打扬衙内。燕和也与他结兄弟,引至家留养。中秋节,腊梅又约扬衙内到园欢饮,被燕青看见,扬衙内逃去。燕青要杀腊梅,燕和却犹豫不决,扬衙内带人来,缚住二人,付官下狱。二人越狱走,扬衙内又率人追,这时遇到已经归入梁山的燕顺,二人获救并杀死扬衙内和腊梅,同回梁山。

一、风俗习惯

张筱梅《<燕青博鱼>与宋元关扑风习》和伊永文《从<燕青博鱼>看市民的戏剧欣赏习惯》从社会风俗习惯的角度解读《博鱼》。

前者分析关扑这一社会风气,认为:《博鱼》以梁山好汉的故事为内容,但“博鱼”的情节却是水浒系列作品中仅有的,它是作者在宋元关扑风气影响下的独创。杂剧的第二折对“博鱼”的具体表现,正是当时这种社会风习的反映。特别是作者对“博鱼”的具体过程的细致描写,为我们了解古代的“关扑”风习提供了形象生动的资料。据考证,燕青博鱼的场所——同乐院,可能就是汴梁的同乐园,即宋徽宗龙德宫的一部分。李文蔚将燕青“博鱼”的场所设于此处,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将事件置于真实的背景之中,详细描绘了宋元市井社会的这种赌博风习。

后者主要论述市民的戏剧欣赏习惯:作者认为《博鱼》等水浒戏是以当时街谈巷议的水浒英雄传闻作招徕观众的媒介。因为这些剧均是以市民社会日常生活为背景而展开的,市民的喜怒哀乐、市民的恩怨情仇、市民的柴米油盐……成为戏剧的主调,而水浒梁山泊的人物和故事,只不过是作为传奇或点缀穿插于戏剧其间罢了。《博鱼》是以市民所熟悉的地点——同乐院,所熟悉的人物——燕青,所熟悉的赌博活动——博鱼等一系列与市民生活相关的材料来组织故事,其中所写的反面人物,如殴打燕青的杨衙内,与人私通王腊梅等所作的事也都是能调动市民兴趣与情绪的。同时,作品颠覆了《宋江三十六人》里燕青的形象,将其塑造成一个小市民形象,也是为了迎合市民的爱好。

这两篇文章从民俗学角度对《博鱼》进行了解析与研究,打破了单一从文学和语言角度分析文本的局限,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与领域,为我们对《燕青博鱼》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研究提供了借鉴。

二、语言艺术

《燕青博鱼》的语言也是极具特色,充满了浓重的“蛤蜊味”。所谓“蛤蜊味”,就是燕赵地区的天然丽语、自然之美,包括本色派元曲作家的语言特色,思想倾向和其全部艺术风格。正如元散曲家王举之在《赠胡存善》小令中对“蛤蜊味”的解释:“问蛤蜊风致何如?秀出乾坤,功在诗书……采燕赵天然丽语,拾姚卢肘后明珠”。

郭帼英对此也持认同的态度,她在《<燕青博鱼>的语言特色及情节指瑕》指出:该剧宾白中运用的浸透生活气息的民间口语、俗語极具性格,质朴清丽,晓畅明快,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曲词中着色添彩,运用民间文学里形象、质朴、美妙的比喻等修辞手法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叠字与排句的运用,还使曲辞幽默诙谐、风趣活泼,为全剧增添了喜剧气氛。总而言之,整部剧的语言充满了浓重的“蛤蜊味”。

三、燕青形象与故事

对于《燕青博鱼》中的燕青形象,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解读,主要分歧在于剧中的燕青是否是英雄。

陈松柏认为这里的燕青不是英雄。他在《燕青形象的嬗变》中写道:《燕青博鱼》是元代初期作家借用了梁山好汉燕青的名头,编撰了自己想说的故事。但该剧中的燕青表现的着实让人失望,是个无信、无量、无能、无赖、无智、无勇的小人物,失去了梁山英雄应有的勇敢与机智。

但也有人不同意对《博鱼》中燕青的表现,卢佳在《燕青故事研究》的观点是:该剧中的燕青是个平民英雄,其形象的塑造更多的是为了表现梁山好汉为民除害的侠士义气。他向燕顺夸赞宋江,体现了他的有情有义;博鱼耍赖呈现了燕青小商人的形象,突出了平民化的一面;三问难住王腊梅体现了他细心、观察入微;在遇到危险时,不顾自己安危,先让燕大躲起来,体现了其英雄气概。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宋子俊,他在《元杂剧中的宋江和燕青形象考述———兼论<水浒传>与水浒戏人物描写的演变、发展关系》中提出:燕青是一个有情有义、恩怨分明、忠于梁山事业的英雄,是一个正直刚强、不甘受辱、勇于反抗的硬汉,是一个聪明能干,颇有见识,机智过人的智者。

同一部剧,之所以会出现以上诸多对燕青大相径庭的解读,并非众论者个人好恶所致,而是由于剧中燕青是一个复杂的形象,读者对他的解读也出于对不同细节的判断,得出了不同结论。

四、女性主题

《博鱼》中的红颜祸水——王腊梅是由搽旦所扮。搽旦是元杂剧中旦行的一类,专门扮演淫荡泼辣、心术邪恶或愚昧无知、滑稽可笑的中青年妇女。对这一角色的解读比较深入的是涂秀虹。

她《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的戒色主题》一文中提到,《博鱼》中王腊梅所代表的这一类女性角色,剧中往往以她们的自白揭示她们符号化的性格特征,她们的语言动作都以夸张的幅度表现她们被否定的性格,她们的美貌往往通过旁观者尖刻的眼光打量出,并且一眼看穿美貌之下掩盖着的歹毒。在杂剧中,这些女子形象是以符号化的外形,滑稽反讽的方式,带着剧作者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判断倾向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是剧作家观念与评价的呈现。endprint

在《水浒戏中的搽旦与<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中她又指出:《博鱼》中的王腊梅,就是由净角扮演,写作“净搽旦”。与《还牢末》《双献功》等相比,该剧中的“净搽旦”最具净角的行事特征,主要是其科诨与伶牙俐齿的泼辣与无赖行为。

五、侠者形象

《博鱼》中的燕青是位侠者,但与以往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的侠者相比,他的身上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文人气息。

周书恒《元杂剧中的侠形象研究》一文认为:《博鱼》中燕青与燕顺等是草莽之侠。这类侠形象与“以武犯禁”的古侠形象颇为类似,也具有游侠最重要的特点,即追求自由。他们具有生性豁达的特点,即使他们自身在遭受不幸也不会过分悲观,而是很快通过努力走出困境,也没有一个草莽之侠的形象因行侠活动而失去生命。另外这类侠因经济问题而受困,具有了一定的生活化气息。燕青沦落到博鱼的地步,鱼被人赢了之后又因确实没钱而不得不求人还给他。这种对侠形象因经济问题而受困这一现实问题,在元代之前的作品并不多见。

吴华峰与周燕玲《文人化的草莽英雄——论元杂剧水浒戏的人物特征》认为《博鱼》中的燕青等侠者具有文人化的气息。虽然这个气息并不占主体,但也有大段的唱词来表现,如燕青述说自己不能受重用时的一段[雁过南楼]唱词,便是元代怀才不遇的失意文人们内心的一种表现。

六、对长篇小说《水浒传》的影响

《燕青博鱼》对长篇小说《水浒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指对小说中燕青的形象起到了多大影响,毕竟二者的形象差距还是太大,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该剧的一些情节与语言为小说的情节设定提供了借鉴。

涂江艳《元杂剧水浒戏与小说<水浒传>比较》一文指出:总体上讲,不论是外貌、才能,还是胆略、品格,《水浒传》中的燕青都远远比《博鱼》中的燕青形象要完美高大得多。

涂秀虹《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的戒色主題》认为:水浒传中潘金莲、武大、西门庆、武松的故事,潘巧云、杨雄、裴如海、石秀的故事与《燕青博鱼》杂剧似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武二的形象与《博鱼》中的燕二相似,潘金莲声口更是完全出自王腊梅之言。另外《水浒传》中潘巧云、杨雄、裴如海、石秀的故事,卢俊义、贾氏、李固的纠葛与燕青的相救,这两个故事的情节结构、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甚至一些细节与《博鱼》杂剧可相类比的也不少。

综上所述,《燕青博鱼》作为唯一一部完整存世的以燕青为主角的元杂剧,无论是在社会风俗学上,还是就其本身文学特色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俗习惯水浒传女性形象
论彩礼问题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半斤八两
少数民族作文教学改进优化措施探析
探索满族中的风俗习惯之——猎鹰文化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新工艺在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