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2017-09-21杜朝辉
杜朝辉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9--02
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ADA糖尿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8~80岁,病程1~30年。其中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30人,初中高中40人,大专及以上30人。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饮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目的是让患者理解合适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主要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并督促落实。教会患者根据自己的体重、身高、性别、运动量等个体情况计算饮食量,保证合理的营养,严格控制甜食。三餐热量分配可根据饮食习惯选择1/5、2/5、2/5或1/3、1/3、1/3[2],但要基本固定,要根据血糖制定糖尿病饮食。
2.2 运动
2.2.1 目的。运动可以降低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体重,降低血脂,血粘度及血压,防治心血管并发症,增进健康。
2.2.2 适应证和禁忌症。主要适用于轻度和中度II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的I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运动锻炼。糖尿病人在合并急性感染、伴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率失常、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新近患有血管栓塞、高糖状态、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等情况下不宜。
2.2.3 实施方法。①运动方法:运动项目应选择病人感兴趣、简单、易得的项目,如太极拳、慢跑、步行等。②运动量的大小由运动强度、运动持续和运动频度三个因素决定。运动量是否合适,应视病人运动后的反应为标准。运动后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心率常在运动后10分钟内恢复至安静时心率数说明运动量较合适。③运动的选择:以餐后1小时运动为宜。
2.3 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但患者应了解自己服用药物剂量及方法。原则上,不同型的糖尿病患者胖瘦不同、病程长短不同、年龄不同、并发症不同、选用的药物种类、服用的药物剂量就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初患糖尿病首先应进行饮食控制及运动。血糖仍高可加用降糖药,肥胖者首选双胍类或拜糖平,老年及肾功能不良者首选糖适平;优降糖剂量小、作用强、价廉,适用于多数糖尿病患者,但易发生低血糖;美吡达、达美庚作用温和,有抑制血小板聚积作用。用药从小剂量(1~2片)开始,餐前服用效果好。根据血糖、尿糖化验,每周增加药量1次,直至血、尿糖控制良好。此过程一般1~2个月。Ⅰ型糖尿病必须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也可联合治疗,用胰岛素加双胍类或拜糖平。但同一类药不宜联合使用,药物的剂量不宜大起大落,药物的种类不宜频繁更换。
2.4 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1)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知识;(2)告诉患者及家属严格执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及运动方案;(3)讲明糖尿病性昏迷的征兆,如恶心、呕吐、食欲差、嗜睡、呼吸深快及脱水等,做到及时发现,早治疗;(4)定期检查眼底、眼压等,预防视网膜病变等视力严重损害;(5)鞋袜要合脚、卫生、透气,防止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致足损伤,不用热水烫脚及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以免烫伤;(6)经常测量血压,检查血脂,积极控制高血压和治疗高血脂;(7)老年糖尿病患者感染率高,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多见,指导患者讲究卫生,预防感染[3];(8)补充水、电解质。
2.5 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往往不能接受自己患有这一疾病的事实,加上心理承受能力差,会加大患者的压力。因此,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因素就是帮助患者接收现状,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患者由于缺乏相应的糖尿病方面的知识,导致内心的恐惧,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因素,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降低疾病向并发症方向发展。
3 结果
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对糖尿病的护理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率、掌握了糖尿病基础知识、提高了血糖控制的达标率,减少了患者及家庭的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整体而言,做好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能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所以,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一环,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37-441.
杨思红.糖尿病的饮食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15,13(3):288.
徐金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J].社区医学杂志,2015,6(11):42-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