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1周艳萍
周艳萍
摘 要: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教学需求,所以各大学校引入了新的教学方式——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兴趣范围,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独立学习的能力。以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项目,希望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初中历史教学;合作
一、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初中生处在成长的中期阶段,其对生活有很强的好奇心,也会对未知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根据学生的这一特性,对其兴趣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初中生能够主动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索。历史教师可以利用讲解历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目光,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为学生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
例如,讲授历史课程知识点“鸦片战争”时,在鸦片战争中,著名的历史人物就是林则徐,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是图片的方式,将林则徐销毁鸦片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影片的观看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边看边学习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1]。由此可见,培养兴趣不仅是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更是前提。
二、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利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但是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避免问题的难度超越了学生的承受范围。只有问题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并不断地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就达到了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三国历史时,老师可以利用《三国演义》的视频进行教学,曹操打败了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而三国历史上另一个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是赤壁之战,有趣的是,这次曹操并不是获胜者,而是被打败。老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曹操会失败,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探究,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三、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合作探究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对相应的知识进行讨论,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历史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的广泛,从古至今,很多的事件都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以及思想,所以,歷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历史知识与现代知识进行结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
例如,“戊戌变法”一课中,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如: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了很多的改革方式,这些改革方式如果用今天的眼光去看,是不是真的适合当时的社会?学生在讨论时可以各抒己见,讨论的过程也是对知识探究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快速地形成答案,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强化团队合作能力。
四、通过多鼓励学生发问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都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但是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新的教育模式是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不断地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2]。其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因为知识的结构比较复杂,所以,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不断地对历史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其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提问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只要学生能够对课堂中的知识提出疑问,就证明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了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例如,针对清朝科举制度这部分知识,教师在讲解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之后,很多学生都会想到现代的考试制度,那么,在课堂之上,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而学生也会问,现代的考试制度与清朝科举制度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学生自身提出的问题,老师加以引申,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本就枯燥无味,若是教师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就会让课堂更加的沉闷。所以,历史教师应该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将探究式学习引入历史教学当中。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需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也要注重利用自身的学习潜力,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勇于向问题的深处探究。另外一点需要老师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切勿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一定要做到多种教学手段相辅
相成。
参考文献:
[1]韩文生.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6(S1).
[2]闫文彩.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2(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