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伴难治性肠梗阻的治疗与护理
2017-09-21沈圆娟
沈圆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9--01
难治性肠梗阻作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发症,临床中主要采取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西医治疗方法,其虽然治疗效果虽然较好,但也会为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1]。基于此,本研究随机选取了60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伴难治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院内治疗的60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伴难治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知情同意书。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30例,共包括18例男性和12例女性,年龄为35岁~66岁,平均年龄(49.16±5.28)岁。对照组患者30例,共包括17例男性和13例女性,年龄为33歲~65岁,平均年龄(48.87±5.4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和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对症内治疗等方法。其中,对照组采取基础上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模式,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包括灌肠、针灸和穴位贴敷,并口服辨证中药,同时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模式,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当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出现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行为护理:由护理人员积极引导并辅助患者做好相关的护理检查,同时对患者的梗阻部位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当患者出现呕吐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以免呕吐物吸入而造成患者出现窒息,通过对患者呕吐时间及次数的观察和记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评估,及时上报给主治医生;(3)胃肠减压护理:向患者讲解有关胃肠减压的相关知识,同时对引流的数量以及性质等进行监测,待引流量减少后方可停止胃肠减压。
1.3 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如下:①显效:腹痛、恶心等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②有效:各项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③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或加重。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同时,利用院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护理服务、行为、技术等共计10个方面,根据调查结果将其分为:①十分满意;②满意;③一般满意;④不满意,四个等级,其中总满意度=(①+②+③)/(①+②+③+④)*100%。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测量和统计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对其统计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使用()进行数据检测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消化道肿瘤是临床中常见的肿瘤疾病类型,患者通常会由于肿瘤占位压迫管腔,使肠道出现水肿,加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等多种因素最终造成肠内容物无法顺利运行,引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排便停止等临床症状。临床经验表明,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难治性肠梗阻,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2]。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临床中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但其不仅容易提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容易造成患者出现恶心,排便困难等临床症状,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因此,只有通过治疗和护理工作的结合开展,对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模式,才能为改善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67%和1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针对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伴难治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应当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王秀娟,贾传春.循证护理在晚期恶性肿瘤并发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9):80-83.
范杰.消化道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205-207.
林继红.消化道肿瘤并难治性肠梗阻的人性化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35):242-2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