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系实际,把乡土地理融入教学中

2017-09-21江美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泰宁乡土生活

江美英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和经验中去学习地理、感受地理,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关键词】理论 实际 乡土地理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60-02

义务教育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地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我发现初中地理知识抽象难懂,学生缺乏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我尝试着把身边的、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即乡土地理融入教学当中,让地理课堂联系实际、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切身感受出发,使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地理学习的兴趣。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探究如何把乡土地理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一、在导入新课时,注重生活切身感受

一场好的新课导入,往往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知識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切身感受导入新课。比如,在教学《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时,我先播放“2014年9月26日泰宁动车正式开通”的新闻,引导学生思考:“向莆铁路的开通给我们泰宁带来了什么好处?”学生马上回答:“可以促进泰宁旅游业的繁荣,促进泰宁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交通……”通过让学生讲述泰宁铁路开通前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变化及感受,认识到铁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问题的设置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自然而然的进入交通运输的学习。又如,在复习《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导入:“今天早上上学时,泰宁的天气怎样?现在的天气状况又是怎样?”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天气是多变的。又问“泰宁一年四季的气候是怎样的?今年和去年的变化大不大?”让学生感知气候是多年的、稳定的。问题的层层设置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天气和气候二者的概念,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二、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入乡土地理

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成长的地方,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每个学生所处的乡土地理知识他们都能亲眼看到,切身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生动地理解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什么季节比较低;什么季节气温高,什么季节气温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及太阳直射、斜射时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多少等知识。又让学生说说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短,为什么学校有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利用地理知识来解释各种生活现象,较好地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地形和地势》时,可以指着窗外远处郁郁葱葱的丘陵、学校所处的小平原,再说说大家游览过的位于泰宁县新桥乡的著名山峰峨眉峰,让学生亲身感受平原、丘陵、山地等不同的地形类型,知道泰宁多山地、丘陵,属于山区,再让学生谈谈泰宁有什么山区资源,进一步思考开发和保护山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样,让学生尝试从熟知的家乡地理中发现地理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探究思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在课堂作业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在课堂导入和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的同时,还要在课堂作业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巩固和提升地理知识的目的。比如在《水资源》教学中,安排学生开展家庭用水情况调查活动。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你和你的家人刷牙或淋浴中抹香皂时,有没有关上水龙头、水龙头有没有漏水、有没有过量使用清洁剂等等。调查结果统计后,在全班交流讨论可行、有效的家庭节水方法,制定并实施家庭节水计划,看看一个月后能节约多少水。这项课堂作业,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了可持续发展观念,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和家长的参与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融洽和谐了家庭关系,可谓一举多得。

四、在教学进程中,适时开展情景(开放)教学

有效的地理教学不仅仅反映在课堂上,还应该延续到课外,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去实践。在教学进程中,我组建了地理社团——“我是小小旅行家”,让七八年级的学生自行报名参加,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情景教学。比如,要求社团成员们每天记录天气预报,并将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组织社团成员实地踏勘校园,学习绘制“四中校园”平面图,要求用规范的图例反映四中所在地的示意图,标注正确的方位和较多的地理信息,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制图绘图的能力,进而更好地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又如,在《天气和气候》这一章节教学中,组织社团成员到学校附近的芦峰山,参观山顶的气象园,了解使用观测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到实际应用当中,理论联系实际,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丰富的情景教学实践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乡土地理的开发和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的开放性课堂。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理论联系实际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为将来成为高素质、高能力的社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进平.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2016(4)

[2]隋明明.浅谈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化与生活趣味.2017(6)

[3]张德海.让乡土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20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泰宁乡土生活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三下乡”活动进泰宁 全国妇联温暖送姐妹农家
乡土中国
泰宁生态旅游环保意识模糊综合评价
芬芳乡土行
瞻仰泰宁龙安“红军崖”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坐井观天》续写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