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责任公民意识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7-09-21黄煜植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争议性政治课公民

黄煜植

【摘要】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什么样的公民才是合格的?本文以成都七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当前高中生责任公民培养现状及原因,期待能够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责任公民的实践提供依据。

【关键词】责任公民意识 思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64-01

近年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公德的失落、职业道德的下滑、家庭道德的混乱、生态观念的淡漠成为了摆在人们眼前的突出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肩负着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的高中生开展责任公民教育,使他们具有责任意识,主动的负责任的参与到社会生活实践中,成为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我国高中生责任公民意识现状调查——以成都市第七中学学生为例

本次调查结合青少年认知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成都市第七中学(高新校区)高中学生开展了调查。

高新校区高中部设有42个教学班,共计2000人左右。本次调查采用了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针对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共计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472分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94.4%,该调查问卷旨在于调查学生对涉及公共福祉事件的关注情况,对公共生活中自身角色定位和参与意识和能力分析。对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笔者对问卷答题情况作了相应的数据统计,利用EXCEL表格进行了简单数据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在责任公民意识现状上的情况。调查数据表明:(一)涉及公共福祉事件的关注程度普遍不高。(二)对公民角色认识不清,定位模糊。(三)对公共生活的参与意识较高,参与能力存在不足。

二、高中生责任公民培养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材知识挖掘不够,公民知识欠缺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带有明显知识为主导倾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和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内容生活化,课程实施综合化,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因此,我们在高中政治课中开展责任公民教育应丰富教育内容,使其内容深刻、背景知识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的责任公民教育内容不仅应包含如国家政治结构、参与国家政治方式等核心知识内容的学习,同时也应包含如现行政治制度弊端、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等具有争议性知识的学习。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应丰富责任公民教育的知识内容体系,提高责任公民教育的针对性。

(二)教学方式单一,公民参与技能缺失

公民教育不仅需要公民掌握基础的政治历史知识,还要求公民具有行使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能力。“虽然,我們无条件的支持学习历史和政治,但是,没有多少理由相信学生具备了历史和政治知识就必然表明公民教育成功了,必须在这种知识和有意义的政治参与的意向性要求之间求得平衡”公民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传授知识的方式,还必须培养公民正确运用这种知识的能力,必须把知识的积累与知识的运用结合起来,培养公民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公民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包括经济参与能力、政治参与能力和文化参与能力。

(三)教学脱离实际,公民品格未塑造

公民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其内容不仅包含着政治学科教学中涉及到的各种核心概念知识,还包含许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具有争议性的知识。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因此必然会涉及到许多具有争议性的社会问题。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采取单纯的讲解知识,有意识的忽略那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具有争议性的社会问题,必然会导致思想政治课公民教育的具体内容与社会现实的严重脱节,加深了学生的不解。刻意的回避争议性社会问题,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怀疑,一旦学生的怀疑得不到正确的解答,就必然会导致学生兴趣的下降。严重时还会导致学生对所有知识的不信任从而质疑公民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事实上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选取社会生活中具有争议性问题作为教学对象,在帮助学生应用知识、思考现实问题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开展公民教育中应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来完善公民教育内容。社会实践的参与中塑造责任公民品格。

三、结束语

公民教育拥有一个庞大的内容体系,涉及学科知识广泛,同时又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国现行采用的公民教育方式是跨学科教育体系的构建,将公民教育的基本理念渗透到相关学科的教学中。高中政治课中培养责任公民应避免随意性与盲目性,应根据高中政治课学科教学的具体任务与进程安排,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规划。因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知识接受能力,确定适当的公民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开展责任公民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页

[2]马克思恩格思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第5页

[3][加]乔治·H·理查森大卫·W·布莱兹.质疑公民教育的准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第7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争议性政治课公民
论公民美育
休闲运动的争议性反思:从时间到生活方式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争议性的产生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争议性材料在历史课堂中的使用——以抗日战争的教学为例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十二公民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