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2017-09-21肖莉
肖莉
【中图分类号】R4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9-0-01
细菌性角膜炎是眼科主要的致盲疾病之一,被称为"无声的传染病"。目前西医治疗的有效方法是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药敏实验确认该病的主要致病菌,再采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左氧氟沙星作为第3 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是眼科最重要的局部用药之一。本院近年来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角膜炎40例,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月1日至2016 年12 月31 日期間收治并且相关病历资料完整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40 例参与本次研究工作。通过数字随机均分方法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中:男患者8 例,女患者12 例,共20 例;对照组中:男患者9 例,女患者11 例,共20 例;发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作对比分析,P >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左氧氟沙星滴眼液0.30%,每次1-2 滴,每日3-5 次,每次给予患眼结膜囊内滴入;对照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采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氧氟沙星滴眼液0.30%,每次1-2 滴,每日3-5 次,每次给予患眼结膜囊内滴入。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均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共14 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调整药量加减。
1.3 观察指标
所有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参与本次研究之前,给予采集患眼结膜囊或角膜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患者结束治疗后,再次采集患眼结膜囊或角膜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1.4 评价标准
结合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疗效判定,分度标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其中:①愈合:患者经过治疗后结膜充血等临床症状恢复正常,分泌物消失,溃疡处已愈合,并且细菌培养结果为(-);②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结膜充血等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分泌物消失,溃疡处已愈合,并且细菌培养结果为(-);③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结膜充血等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分泌物消失,但是细菌培养结果为(+);④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更加严重。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
本次研究结束后,研究组有10 例痊愈,痊愈率为50.00%,有6 例显效,显效率为30.00%,有2 例有效,有效率为10.00%,总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6 例痊愈,痊愈率为30.00%,有5 例显效,显效率为25.00%,有2 例有效,有效率为10.00%,总治疗有效率为70.00%,将两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P <0.05,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次,研究组有2 例无效,无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6 例无效,无效率为30.00%,将两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无效率进行对比,P <0.05,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细菌性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治疗前,细菌培养(+)均为100.00%,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细菌培养(+)为15.00%,对照组细菌培养(+)为30.00%,P <0.05;研究组细菌培养(-)为85.00%,对照组细菌培养(-)为70.00%,P <0.05。
2.3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中均有轻微的一过性刺激反应发生,其中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二者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都不影响治疗的继续进行。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14天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是90.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70.00%,二者总有效率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细菌培养方面,就诊时两组患者的阳性率都是100%,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转阴率是85.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70.00%,二者转阴率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上结果均表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比氧氟沙星滴眼液要好,抗菌活性较高,并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