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逆育苗栽培技术
2017-09-21矫世秀
矫世秀
东丰县是北方寒冷稻作区,水稻栽培过程中四季分明。春季低温多雨寡照,水凉、地凉、气温低,缓苗慢,分蘖少。夏季虽然雨多、气温高,但是阶段性低温引起障碍性冷害频繁。秋季晨夜温差大的同时气温下降明显,容易贪青晚熟。因此在水稻栽培上核心技术主要围绕战低温、抗冷害为目的进行。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针对东丰县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东丰县开展了水稻抗逆育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探索水稻再高产的新途径,对于进一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水稻抗逆育苗栽培技术三推广内容
1、推广稻草覆盖置床
在封冻前用稻草捆或玉米秸杆覆盖育苗床,使置床地冬天基本不上冻或冻得很浅,第二年春天在3月上旬提早扣棚膜,加速置床融化速度,育苗时置床全部化透,提高棚温地温,达到防御低温冷害的目的。
2、推广应用三膜覆盖育苗技术
钵盘上平铺一层地膜,起到防止水分蒸发和提高地温的作用;地膜上再盖一层透气膜;第三层是起拱棚覆盖大棚膜。三层保温,提高地温和棚温,保证提早育苗和出苗,减轻生理病害,保证苗齐苗壮。
3、推广钵盘稀植栽培,以蘖穗增产。
实行营养钵育苗,比常规育苗每公顷节省15~20kg种子,其优点是省种、省工、降低成本,插秧后不伤根、返青快、以利增产。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秧苗素质等确定插秧密度,每平方米不超过20穴。
(二)水稻抗逆育苗栽培技术三早内容
1、早育苗 在3月中旬扣棚,保证苗床早化冻,有效提高地温,并确保在4月5日至10日期间结束育苗。
2、早炼苗 有利于培育壮苗。一是当80%的秧苗出齐时揭掉平铺地膜,并开始通风练苗;二是控制床温,苗齐前控制在30℃,1.5叶到2.5叶控制在25℃,2.5叶期可揭开棚膜,只留透气膜,3.0叶期后温度控制在20℃;三是栽前5-7天只要是无霜,昼夜都可揭膜通风,适应气候进行大炼苗。
3、早插秧 在确保育苗质量的前提下,保证在5月10-15日开始插秧,到5月20日插秧全部结束。
(三)水稻抗逆育苗栽培技术三提高内容
1、提高播种质量
把育苗、苗期管理、水田管理、水利工程、各生长期、产量构成因素、高茬收割、秋季整地等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进行量化,统一标准,并在生产中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
(1)选种达到标准: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强、综合性状好的品种。
(2)种子处理达到标准
①晒种:选晴天,在干燥平坦地上平铺席子或水泥场摊开,厚度一寸,晒2—3天,白天晒晚间收起来,在晒的时候要经常翻动,目的是提高种子活性。
②选种:用比重为1.13的盐水选种最好。可用鲜鸡蛋测试,鸡蛋在盐水中露出水面5角硬币大小即可,去掉秕谷,捞出稻种用清水洗2—3遍。
③浸种消毒: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有利发芽,同时消毒防治恶苗病,目前生产上消毒药剂很多,我县以咪鲜胺使用量最大,每袋10毫升,兌水40千克浸30千克稻种,常温浸种5—7天,每天搅拌2次。
④催芽:催芽在28—32℃温度条件下,芽整齐一致,同时保持种子湿度,每隔3-4小时上下翻倒一次,当破胸露白80%以上时就开始降温。
⑤播种:推广钵盘稀植栽培,每孔播2-3粒。每公顷约20公斤稻种,不要播种过早,防止播后不能下地而芽干或烂芽。建议播种前用“千斤顶”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提高种子活力,增加根系量。
2、提高秧苗素质
(1)水份管理:播种前浇透底水,播种后盖地膜, 3叶期前一般不补水,3叶期后随通风量的加大,看苗补水,缺水时(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要补水,补水宜在上午7时前进行,每次补水一定要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促进根系生长。
(2)温度管理:出苗前密闭保温,当80%秧苗出齐时,立即揭开平铺地膜,并开始通风炼苗,床温控制在30℃以下;1.5—2.5叶期床温控制在25℃以下;2.5—3.0叶期温度控制在20℃以下,3叶期后,只要无霜,昼夜都要揭膜通风,适应自然气候,进行大炼苗。
(3)秧龄要达到35天以上,叶龄3.8片叶以上,秧田带蘖株达到50%以上。
3、提高插秧质量
(1)插秧要适当移植,每平方米20穴以下,有利培育壮杆大穗,推广大垄双行栽培;
(2)插秧要规范,做到浅、直、匀,忌深,忌窝根,推广抛秧栽培;
(3)用水以浅为主,注意提高水温和地温,有利早生快发,增加低节位分蘖;
(4)要安全用药,合理施用配方肥,及时防治病虫草害,促进生长。
(作者单位:136300吉林省东丰县横道河农业技术推广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