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2017-09-21谢泳皆
谢泳皆
摘 要:一直以来,教育事业都是我国关注的重点,并在工作中力求创新。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验证,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核心责任的是创新教育,对此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已达成共识。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却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创新成为必须要完成的根本任务。但是如何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却是未知的。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
一、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动口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动脑归纳”为主的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采取何种方式往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般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参与度一直无法提升。教师为了早日完成教学内容而赶时间,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听,教学上没有安排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环节。为了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全方位地提高教學质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1.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在课堂开始,我首先把一节课的目标展示给学生(包括知识目标、重难点、能力目标、数学思想、德育目标、辨证思想)。使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通过阅读、实践、观察、分析,从而发现定理和公式。要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索和探讨,不要干涉过多。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取成功,并从中感受到乐趣和信心,产生成就感。
例如:我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下一个任意三角形,然后把三个角撕开拼在一起。通过实践,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度”,而且记忆非常深刻。在实践和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讨论交流,动口表达。在形成主体意识的过程中,交流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对疑难问题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
一般来讲,一个较难的问题或一个定理的语言叙述,在个人思考之后有困难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我在讲“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这个定理时,先引导学生和我一起画图,动手操作,量一量,比一比,结论是什么。所有学生都能根据图形得到具体结论,但上升到语言叙述有些同学就有困难了。这时就要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归纳定理,学生归纳的语言可以和书不一样,只要意思对就可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动脑归纳。当一节课完成,千万不要忘记归纳总结,教师最后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总结。
(1)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有哪些启示?
(2)你今天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重难点)
当学生总结时,他们会总结出非常精彩的并且你意想不到的结论。教师应鼓励学生的这种创新精神。
二、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知,创新的核心是提出质疑,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讲完一个定理或一道例题后,我都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看是否有问题或新的解法。
这是一个思维延伸的过程,这个同学真的动脑子了,我马上抓住机会大大表扬。这个事例说明学生能够大胆想象,初步具有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以数学思想方法统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中学数学是以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展开的,知识结构是硬
件,数学思想是软件。
方法技巧是具体的、程序化的,而数学思想是对数学规律的理论认识,它具有本质性、概括性、深刻性。由此可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数学思想方法统摄全局,学生才会真正地理解课本的知识,摆脱局限,开拓思路,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要在知识和方法讲完后注意总结数学思想。
例如:因式分解(a+b)2-(c-d)2
给学生分析此题应把(a+b),(c-d)看成整体,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讲完此题应给学生归纳题目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是整体思想。这样学生不仅记忆深刻,而且能力会慢慢提高。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体思想后,他们就能独立地并且有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所以一定要重视对数学思想的提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上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点尝试。实践证明,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提高,成绩就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参考文献:
孔维珍.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A].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