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说明文阅读教学该怎么教”
2017-09-21杨如海
杨如海
摘 要:说明文阅读教学在围绕说明对象理清说明内容的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以此去理解作者写了什么以及怎么写的。只有从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角度思考作者写的内容和写作方法,说明文阅读教学才能突破“找对象,抓特征,明顺序,析方法,品语言”的“脸谱化”课堂。
关键词:写作意图;写作内容;写作方法
说明文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三大文体之一,应当予以重视。从文章体裁来看,说明文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比如,设计一份清晰的图表,向客户介绍你所生产产品的优势,甚至包括学习其他学科等,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和说明文息息相关。生活中,我们到商场选购商品要看的说明书,去车站乘车时要看的时刻、路线、价目等,不也都是说明文吗?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先进的科技知识成了时代的宠儿,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石。从一定意义上讲,科技发展的水平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学会更多的科技知识,是新技术革命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传播和学习科技知识很大程度上依赖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因此,重视说明文的教学,教好说明文,影响到国家的战略
安全。
《说“屏”》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而且可以说是散文化的说明文。相对于《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三篇而言,《说“屏”》“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更需要琢磨。“屏风”这种事物,在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了。但是在古代,屏风却是一个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艺术性的一种事物。通过学习此文,应让学生了解古代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于说明文阅读教学“教什么”,普遍观点是“教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有什么知识需要掌握、有什么教育意义”等。像《说“屏”》就是教“作者介绍了哪些知识、流露出怎样的感情”,教“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等。不能说凭经验的“教这些”就有错,但仅仅“这样教”显然是不到位的。
我们知道,说明对象与说明中心是一组内涵不同的概念,前者指向寫作内容,后者指向写作意图。因此,说明文阅读教学在围绕说明对象理清说明内容的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以此去理解作者写了什么以及怎么写的。
《说“屏”》一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不妨把目光投向课文最后一段:“屏是真能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显而易见:作者写作这篇小文章的意图,不是从专业者的角度详细介绍屏风,以使读者获得比较全面的关于屏风的知识,而主要是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有关屏风的功用及如何使用屏风。
作者何以如此呢?不妨把目光再投向前一段:“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研究古代建筑”的作者发现:原本“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如今虽然“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但是已经没有了“诗意”的美感,根本原因是“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因此,就有着提醒与强调的必要。
只有依据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写了什么”,进而准确把握“作者是怎么写的”。比如,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能从写作意图的角度入手,就很难真正理解“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以前教学课文第一段“起什么作用”,大多停留于“引出说明对象”,从写作意图的角度看,就绝非仅仅如此了。
此外,教学中很多细节问题也更容易理解了,如作者为什么用“说‘屏”为题而不用“说‘屏风”为题呢?作者除了在开头中的“‘屏,我们一般都称为‘屏风”一句中提到“屏风”一词外,再也没有使用“屏风”了。因为“屏”除了挡风,还可以用来提升我们的审美境界,但“我们”中的“一般”人,都只会看到屏的“挡风”功能。而且课文所说之屏的功能,不仅仅可以挡风,而且有分隔功能和审美功能。作者之所以叫“屏”而不叫“屏风”,体现了作者与“一般人”不同的生活情趣。
总之,只有从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角度思考作者写的内容和写作方法,说明文阅读教学才能突破“找对象,抓特征,明顺序,析方法,品语言”的“脸谱化”课堂,才不至于让不同类别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失却个性特征,进而才会有较大的教学意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