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如何探寻中学古诗词审美教育

2017-09-21赵永锋

新课程·中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赵永锋

摘 要:若想提高中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风格上不拘一格,可以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构思课堂内容,再将所学诗歌反复品味,带领学生一起徜徉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潜移默化地达到提高审美的目的。

关键词:古诗学习;审美培养;课程改革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推出,不但顺应教学发展需要,还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课程,从汉字到组词,从词汇到句子,最后形成文章。学生们既在系统的学习中领略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又将其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语言基础,还会培养学生未来发展的基本沟通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语言审美教育,特别是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因为古诗词最能体现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古人利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含义深刻的思想感情,这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古诗词的学习,在学生看来往往枯燥无味,语句晦涩更是让人望而生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为了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教师可将旧知识进行整合,找到可以衔接新知识的内容,通过已学过的知识点或者知识背景,引出新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将新知识内容和旧知识进行对比,从而既找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又发现了它们的不同之处。学生在反复探索和研究中,将新知识有效吸收,同时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在引入时,可以将同作者的作品进行引入,亦可将同题目或者是同类型的诗词进行比较引

入。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适当地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学生既能温故而知新,又能培养创新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授《饮酒》这一课时,可以从作者陶渊明开始,引导学生走进新知识的世界。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开始徐徐導入,学生对陶渊明的记忆应该是从上学期学过的《桃花源记》开始的。教师可将《桃花源记》作为引出《饮酒》这篇诗歌的背景知识。同学们都知道,陶渊明在写《桃花源记》的时候,自己处在人生中比较灰暗的境地,厌烦官场的黑暗,而将桃花源里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心灵寄托。作者在创作《饮酒》这首诗时,心境和创作《桃花源记》时一般无二。用《桃花源记》作为《饮酒》的导入,学生能很快将思绪融入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和对古诗词的恐惧感,还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体会诗歌语言的美感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之精炼,内容之深刻,传唱至今仍耐人寻味。古代诗人作诗时极其讲究灵感和字字推敲。比如唐朝诗人贾岛就有这样一段关于推敲的故事。贾岛在写《题李凝幽居》时,诗的第二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中的“敲”字,本来贾岛用的是“推”字,但是经过他在驴背上反复的斟酌和反复做“推门”“敲门”的动作之后。他思虑良久,最终觉得还是“敲”更合适。由此可见古人在遣词造句上的投入程度。我们在学习和教授古诗词时,也要效仿古人字字斟酌,深刻体会诗歌语言的美感。

在品味古诗词时,必须要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清楚,比如,诗人如果之前是做官的,为什么被贬离京城?如果诗人久久不得志,又是什么原因等等。只有深刻剖析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真正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例如品读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时,作者将自己的国仇家恨用讽刺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句用词极为准确,一个“犹”字表达出了作者多少无奈。而诗人王维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短短的几个字,就将塞外奇特风光呈现在我们眼前,一个“直”字,一个“圆”字,画面感极强,就像电影画面一样,令人神往。

在古诗词中,往往一个字的巧妙运用,就将整首诗的格调推向顶点,不需要过多的阐述与表达,多说一个字或者换掉一个字都不会传唱至今。比如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如果将“见”变成“望”或者“现”,都不能表达出作者那种“悠然”和忽见南山时那种喜悦之情。如果将“见”改换为别的字,这首诗也就平淡无奇了。

总而言之,若想提高中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风格上不拘一格,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为目的,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师可以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构思课堂内容,再将所学诗歌反复品味,带领学生一起徜徉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潜移默化地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立冲.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1).

[2]陈力勇.古诗词的审美环节[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