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与安全性
2017-09-21王玲
王玲
【中图分类号】R87.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9-00-01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可分Ⅰ型(眼肌型)、Ⅱ型(全身型)、III型(重度激进型)、IV型(迟发重症型)、V型(肌萎缩型)五种[1],本文重点研究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就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双盲法将我院在2016年5月至10月收治的70例Ⅰ/Ⅱ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18—72岁,平均(43.7±3.9)岁;病程2—15年,平均(5.4±1.8)年;其中Ⅰ型15例,Ⅱ型20例。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21例;年龄18—74岁,平均(44.5±3.6)岁;病程2—16年,平均(5.7±1.9)年;其中ⅠⅡ型17例,Ⅱ型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通知书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吡啶斯的明,用量为36mg/(kg·d),对照组患者加用强的松治疗,每天口服一次,每次60毫克,服药一个月后每周递减5毫克,待每天用量减至10至20毫克后将此药量维持一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用量为每次8mg/kg,将其加入至500毫升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2小时快速滴注完,每周一次。用药后常规水化利尿,如果白细胞低于3.0×109/L,则需进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待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治疗。
1.3 评价标准
以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评价标准。临床疗效根据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绝对和相对评分法判定,痊愈:相对评分大于或等于95%;显效:相对评分为80%至94%;有效:相对评分为26%至80%;无效:相对评分小于或等于25%[2]。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所得各项同类数据资料进行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同类数据间的比较实施t检验。而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同类数据间的比较实施X?检验,如果P<0.05则为资料间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85.7%),且P<0.05,差异显著,统计结果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用药3天后,治疗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食欲下降、恶心的症状,有2例发生白细胞计数轻度下降,3例出现脱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食欲下降、恶心,有1例发生白细胞计数轻度下降,3例出现脱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Ⅰ/Ⅱ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通常会表现为视物模糊、斜视、复视、眼睑下垂、眼球转动不灵、四肢无力、表情僵硬等症状。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具有抗炎、抗毒、抑制免疫应答、抗休克的功效,還具有调节脂肪、糖、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3]。强的松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的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初期通常采用大剂量强的松冲击疗法,用药一个月后再减量,长期应用强的松治疗应注意预防高血压、低钙、肥胖、钠水潴留、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4]。环磷酰胺是一种双功能烷化剂及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具有干扰DNA及RNA的作用,其起效快、价格低,在治疗Ⅰ/Ⅱ型重症肌无力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对脱发、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血尿、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的防治[5]。本次研究表明,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对治疗Ⅰ/Ⅱ型重症肌无力具有确切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达到97.1%,不良反应较少且程度轻,本次研究结果与冯慧宇、刘卫彬、黄鑫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对治疗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这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冯慧宇, 刘卫彬, 黄鑫,等. 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33):2323-2326.
韩秀娟, 李培圣. 探讨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对耐受糖皮质激素重症肌无力的疗效[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 30(3):395-396.
杨小兰. 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观察[J]. 内科, 2015, 10(5):659-661.
胡煜琳, 刘代强. 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 43(2):39-41.
宁军. 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5):1754-17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