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腰弓保护对椎管内麻醉术后腰背疼痛的预防观察
2017-09-21王树娟贾文平张丽丽赵晔崔剑郭书瑞冯岚
王树娟贾文平张丽丽赵晔崔剑郭书瑞冯岚
1.河北省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邢台县中心医院;3.邢台市第一医院
术中腰弓保护对椎管内麻醉术后腰背疼痛的预防观察
王树娟1贾文平1张丽丽1赵晔1崔剑1郭书瑞2冯岚3
1.河北省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邢台县中心医院;3.邢台市第一医院
目的:观察腰部支撑使腰弓处于自然回复体位对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选择80例椎管内麻醉作用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体位:实验组患者于手术时采用腰部保护措施(腰部垫支撑物,使其腰弓处于正常生理状态);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分别于术后24小时、48小时访视患者,了解患者腰背疼痛情况,并做出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腰背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术过程中采用腰弓保护体位对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椎管内麻醉;腰背疼痛;腰弓保护
术后腰背疼痛是椎管内麻醉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有数据表明,术后有3-11.5%的患者长期受到腰背痛的困扰【1】;硬膜外针刺后腰背疼发生率可高达 40%以上【2】。多数患者术后腰背疼痛较轻且随着时间推移自愈,而一部分患者疼痛剧烈,有的甚至因疼痛剧烈不能正常坐起、站立,在手术恢复期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延长了住院时间,加大了护理难度及治疗成本,如果后期治疗不及时,甚至一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会迁延伴随一生。笔者观察到在椎管内麻醉手术过程中采用腰部支撑方法,使腰弓处于自然回复体位对麻醉后腰背痛有明显的预防、治疗作用,本文旨在观察这一方法的预防、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 年 12 月-2017 年1月择期行下肢手术患者80例,ASA I-II 级,年龄23-65 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腰弓保护组(实验组)和传统组(对照组),每组各 40 人,两组患者手术时均采用仰卧位,性别、年龄、体重、手术过程、创伤程度等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选择L3-4 单点法穿刺,80例患者均穿刺、置管顺利,取仰卧位后实验组患者保持腰弓保护体位(使用一定方法使腰弓回复至解剖位置),对照组患者腰部体位不作特殊处理。手术结束后回病房,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均采用自主体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直至下肢感觉及肌力恢复。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后24小时、48小时随访患者腰背疼痛情况并进行疼痛程度评分,疼痛程度评分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其中,<3分为轻度疼痛,3-5分为中度疼痛,>5分为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算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x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与结论
2.1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度和重度腰背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表2)。
2.2 结论:椎管内麻醉在手术过程中采取腰弓保护体位有很好的预防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发生的作用。
表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n=80±s)
表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n=80±s)
组别 例数(男/女) 年龄(岁) 体重(kg) 手术时间(min)A 20/20 45±20 65±15 51±9 B 20/20 43±20 75±15 51±12
表2 两组中度和重度疼痛发生率的比较(%,n=60)
3.讨论
目前,椎管内麻醉是我国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硬膜外阻滞和腰硬联合阻滞等。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由多种原因引起,有穿刺时骨膜损伤、肌肉血肿、韧带损伤及反射性肌肉痉挛等原因【3】,其中因体位不当致背部肌肉韧带劳损所致者占有一定比例【4】;有研究还认为术后腰背疼痛的发生还与术中姿势性压迫的持续时间有关【5】。硬膜外麻醉阻滞后腰背痛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较高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多次硬膜外穿刺操作、截石位、手术时间>2.5 h。硬膜外阻滞后腰背部肌肉弛,加之手术时间过长(>2.5 h)或采用截石位体位,当BMI>24,机体脂肪组织积聚于腹部和臀部后易造成腰椎负重过大,此类患者硬膜外阻滞后易发生腰背痛。长时间压迫和不适体位对腰背部肌肉造成一定损伤,易致术后腰背痛发生【6】。此外,多次暴力穿刺可造成韧带损伤,也易致术后腰背痛的发生【7】。
在以上造成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的原因中,术中体位是一个明确的致病因素。在椎管内麻醉状态下,麻醉平面内脊神经所支配的肌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使人体原有的脊椎生理弯曲(尤其是腰弓)在重力作用下不能保持其原有正常形态,腰弓有变直趋向,从而使其附着所属的肌肉、韧带过伸,这种过伸状态在持续一定的时间之后就会引起肌肉、韧带拉伤及轻微椎体错位,使相应的椎间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稳定性下降,甚至出现关节突关节的嵌顿现象,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其所引起的关系变化由于新近发生,代谢废物堆积不多,加之被椎管内麻醉作用所掩盖,于麻醉恢复期腰背疼痛表现不明显,而一旦麻醉恢复就会表现为腰部酸胀、疼痛等不适症状,并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和加重,严重者还会引起烦躁、易怒等情绪上的反应。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原发病相比,患者的这种症状往往被医务工作者忽视,临床对症处理缺如,这就造成一部分患者发展成为术后长期,甚至是伴随一生的慢性疼痛,降低了生活质量。针对病因,重建关节内外环境的稳态是治疗的终点目标。如果在手术进行时即安置好患者体位,在关节关系发生变化之前即采取腰弓保护体位,利用外部力量保护腰弓,使其始终处于正常生理状态,就能避免腰部相关肌肉、韧带拉伤及轻微椎体错位,进而避免或减少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的发生。。
[1]FlaattenH,Lelthausj,LavsinR,etal postural post-dural puncturn headache after spinal and epidural anaesthesia A randanized,double-blind study [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1998,42(7):759-764.
[2]王云卿.椎管内麻醉术后腰背疼痛临床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7):598-599.
[3]赵俊,主编.新编麻醉学.[M] 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568-573
[4]李和,邹莜萌,胡中坤,刘启敏 氯诺昔康复合地塞米松对防治腰麻后腰背痛的临床观察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7):1128-1129
[5]姚娟,孙建良 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的预防与处理 [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3,34(7)
[6]万超,王拥军,施杞.神经根痛的生化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2):60-63.
[7]Hakim SM,Narouze S,Shaker NN,et ai.Risk factors for new·onset persistent low-back pain following nonobstetrie surgery performed with epidurai anesthesia.Reg Anesth Pain Med,2012,37(2):175-182.
R146
A
1672-5018(2017)02-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