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报纸对医患关系报道的研究

2017-09-21韦少兰何伟倩安敏蓁周青李恺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生活报消息来源南国

韦少兰,何伟倩,安敏蓁,周青,李恺兰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南宁530021)

广西报纸对医患关系报道的研究

韦少兰,何伟倩,安敏蓁,周青,李恺兰*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南宁530021)

查阅2013—2015年的《南国早报》及《当代生活报》中与医患关系相关的报道,分析其消息来源、报道倾向及报道内容,同时设计调查问卷,研究广西民众对报纸报道医患关系的认知、态度以及信任度的情况,并为媒体报道相关医患关系提出建议。

广西报纸;医患关系;媒体报道

进入自媒体时代后,医患关系报道的信息源扩大,再加上网络舆情的冲击,媒体对于医患关系的报道与受众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的联系,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1]。其中,报纸在有关医患关系的报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相关研究介绍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媒体的选择

《南国早报》是广西日报社主办的晚报性质的省级都市报,随着近二十年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广西发行量、影响力最大的主流媒体,步入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行列[2]。《当代生活报》是广西日报社主办的第二份子报,是广西第一家生活类都市化彩印日报。选择《南国早报》和《当代生活报》能较好地代表广西传统媒体的基本报道情况。

1.2 时间的选取

本文选取了2013—2015年为本研究的目标时间段。新医改政策于2009年3月17日正式施行,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又一新的里程碑。新医改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也触发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医患关系矛盾的种种问题[3]。

1.3 研究方法

1.3.1 报纸报道方面本研究以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南国早报》和《当代生活报》刊登的医患关系报道为样本,采用量化内容分析法[4],对《南国早报》和《当代生活报》医患关系报道进行综合性分析,运用等距抽样法,在2013—2015年间,每年的每个月份等距抽取10份报纸,即《南国早报》和《当代生活报》分别抽出360份。课题组经过对抽选出来的报纸进行查阅、统计后,《南国早报》获得200篇样本,《当代生活报》获得286篇样本,并分析了各样本的消息来源、报道倾向及报道内容。

1.3.2 问卷调查方面本研究设计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广西民众对报纸报道医患关系的认知、态度以及信任度的情况。问卷总共有16个相关问题,其中年龄方面设计4个年龄段,分别为16~26岁、27~40岁、41~60岁及60岁以上。共发放问卷332份,回收有效问卷33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 报纸报道内容分析

2.1 报道主题

报道主题即报道的主旨所在,是新闻报道所显现出来的中心意思或反映的主要事实及重要问题。报道主题主要分为以下6种:医闹纠纷、医疗事故、政策措施、医者形象、专家观点、其他[5]。

2.1.1 《南国早报》主题分析(见表1)

表1 《南国早报》报道主题统计情况(篇)

(1)各年报道量相差较大,主题丰富多样。根据表1可以看出,2013年报道量最少,仅53篇;2014年报道量最多(85篇);2015年报道量为62篇。《南国早报》对医患关系报道无增加趋势。另外,报道主题多样化,医闹纠纷、医疗事故、政策措施、医者形象、专家观点、其他这六大报道主题自2013年就一直存在。由此可见,报道涉及影响医患关系的多个方面。

(2)政策措施、医者形象和其他为主要内容。《南国早报》并没有单独以某个主题为主要内容,而是以政策措施、医者形象和其他这三大主题为主要报道内容,偶有医闹纠纷、医疗事故以及专家观点为主题的报道。

(3)各报道主题变化趋势不一。各种报道主题的数量变化趋势不同,其中医闹纠纷的报道量波动较大,政策措施的报道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医者形象、专家观点于2015年报道量相对前两年较少,其余报道相对平衡。

2.1.2 《当代生活报》主题分析(见表2)

表2 《当代生活报》报道内容统计情况(篇)

(1)2013年和2015年报道数量较多,2014年相对较少,主题丰富多样。根据表2可以看出,2013年与2015年两年中《当代生活报》对医患关系的报道数量与2014年比较相对较多,且主题丰富多样。

(2)除医闹纠纷和医疗事故外,其余主题都占有较大比重。《当代生活报》以政策措施、医者形象、专家观点和其他为主要报道内容。说明对于医患关系的报道有多个方面和层次,不仅仅包括医患关系本身,还有医患关系引发的事件与思考。

(3)各报道主题变化趋势不一。3年中对医者形象的报道数量比较稳定,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总体比例有所上升,政策措施的报道比例明显下降,说明《当代生活报》提高了对医患关系本身的关注程度,加大了报道力度。其余报道比例波动较小,呈现一个相对平衡的趋势。

2.2 报道倾向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指新闻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特定的立场和思想倾向。

2.2.1 《南国早报》报道倾向(见表3)

表3 《南国早报》报道倾向(篇)

从表3可以看出,以正面和中立报道为主,正面、负面报道数量相对均衡。

2.2.2《当代生活报》报道倾向(见表4)

表4 《当代生活报》报道倾向(篇)

报道倾向以正面和中立为主,有利于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医患关系的方方面面,建立起对医患关系的信心,提高对医方的信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2.3 消息来源

对消息来源的选择是表明媒体态度和立场倾向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决定了事件报道中解释事件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本文将医患关系报道的消息来源分为医方、患方、官方、学者及媒体、其他五类[5]。

2.3.1 《南国早报》消息来源分析(见表5)

表5 《南国早报》消息来源统计情况(篇)

从表5可以看出,消息来源中学者及媒体所占比例最大,但各个消息来源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可见不存在偏向任何一方的说法。

2.3.2 《当代生活报》消息来源分析(见表6)

表6 《当代生活报》消息来源统计情况(篇)

根据表6可以看出,学者及媒体、医方为主要的消息来源,其次为官方。从以上三方进行报道,报道的专业性更高,符合医疗行业的专业特点,有利于患者对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有更专业的认识,了解医院流程,避免了片面报道带来的负面影响。

3 问卷调查分析

3.1 民众对医患关系报道的认知

在民众认知上,研究调查了“了解医患关系渠道”“您觉得当前的医患关系怎样”“医患关系产生的原因”“对未来一段时间里医患关系的改善乐观吗”“关于医患关系的报道,正面宣传多还是负面批评多”5个维度。

对于“了解医患关系渠道”,大多数调查对象是通过网络和电视上获得医患信息,分别占77.11%和61.14%。由此可见,网络和电视是人们了解医疗方面新闻的主要渠道,其次是报纸,而广播和其他渠道占比较小,不是人们获取医疗方面新闻的主要渠道。

在“您觉得当前的医患关系怎样”这一问题中,设计了“很和谐、比较和谐、有点紧张、很紧张”4个选项。结果显示,“有点紧张”所占比例最大,占51.12%,说明一半人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有点紧张。在“对未来一段时间里医患关系的改善乐观吗”这一问题中,设计了“非常乐观、比较乐观、比较悲观、很悲观、不好说”5个选项。结果显示,“比较乐观”所占比例最大。这说明民众虽然认为目前医患关系有点紧张,但是也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会有所改善,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对于“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调查对象选择的依次是:“医院与患者之间缺乏沟通,互相不理解”(63.86%)、“医疗费用太高,患者无法接受”(58.13%)、“患者对医疗结果的期望值太高”(55.12%)、“医生对患者态度不好”(38.86%)、“医生诊治出现过失或差错”(31.02%)。前三者占比较高,是民众认为造成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

在“关于医患关系的报道,正面宣传多还是负面批评多”这一问题中,民众认为报道内容负面批评(40.06%)多于正面宣传(17.17%)。

3.2 民众对医患关系报道的态度

在民众态度上,研究调查了“媒体报道的医者形象与心中的医者形象是否一样”“在新闻报道中,您看到的哪种医患纠纷最多”“媒体报道医患纠纷时立场多数是站在哪一方”3个方面。

在“媒体报道的医者形象与心中的医者形象是否一样”这一问题中,“基本一样”所占比例达42.17%,“完全一样”和“完全不一样”分别占4.52%和18.07%。说明媒体报道的医者形象与民众心中的医者形象基本一样。

在“在新闻报道中,您看到的哪种医患纠纷最多”这一问题中,调查对象依次选择的是因医生诊治过失、差错发生的纠纷(54.82%)、因医治结果与期望值不符发生的纠纷(53.92%)、因医药费过高或院方以不交医药费不给治病发生的纠纷(42.17%)、因过度检查发生的纠纷(32.53%)。可见每个选项的占比都较大,但是根据排序来看,在新闻报道中,因医生诊治过失、差错发生的纠纷以及因医治结果与期望值不符发生的纠纷相对较多。

对于“媒体报道医患纠纷时立场多数是站在哪一方”这一问题中,“患者及家属”和“中立,不偏不倚”这两个选项占比相同,均为31.31%,而站在“医务和医务工作者”立场的医患纠纷报道仅占7.90%。由此可知,民众认为对于医患纠纷的报道,站在医务和医务工作者这一方的较少。

3.3民众对医患关系报道的信任度

73.78 %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半信半疑”,说明对于新闻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民众并不是盲目相信,也不是全然否定,而是有自己的判断。

4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在负面内容报道中缺乏引导两份报纸在对医患关系事件进行报道时,有些内容过于简单,缺少更深层次的剖析和引导。在涉及社会关系、社会矛盾的事件中,单纯的事实呈现存在表层化、浅显化现象,缺乏对事件深入、全面的了解。有些消息直接摘自其他媒介,若在事实真相没有查明之前发布消息,会影响受众对事件的是非判断,形成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不利于洞悉整个事件的全部真相。

4.1.2 医学常识、就医理念的报道相对匮乏两份报纸对当前医学常识及就医理念的报道寥寥无几,仅有的几篇也是简单叙述,并没有过多报道。对于当前突发的疾病,媒体应及时捕获信息,在第一时间占领舆论制高点,将病因来源、症状表现、病情发展、自救办法、预防措施等进行正确报道。对于当前医学界所能达到的医疗水平的报道,将有利于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因对医生和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医闹事件。

4.2 改进建议

(1)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及其家属医学常识的缺乏,他们无法理解医生为得出正确诊断要求患者进行的检查,也无从得知现阶段的医疗水平。因此,媒体应正确报道更多的医学常识及医疗技术发展情况,为群众了解医学提供一个平台。

(2)媒体作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应努力认清新闻报道规律,了解受众心理,客观公正地报道,杜绝夸大或报道虚假消息,并在负面的医患关系报道中加以正确引导。

[1]李嘉新,郑伟康,李盈.边缘的行走:传统媒体医患关系报道——以2013年《中国青年报》为例[J].中国报业,2014(10):41-42.

[2]庄严.基于媒介框架视角下广西主流纸媒两会报道研究——以2011年《广西日报》《南国早报》两会报道为例[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1(5):42-47.

[3]韩媛媛,耿辉,路璐.新医改背景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J].中国病案,2015(11):56-59.

[4]袁远航.《光明日报》医患关系报道特点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3.

[5]江爱霞.《中国青年报》医患关系报道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通讯作者:李恺兰)

R195

B

1671-1246(2017)18-0115-03

猜你喜欢

生活报消息来源南国
红豆生南国
美丽的南国多传奇
树和藤没有想到的
扬善
《生活报》都市新闻的成功之处——以“关注野生兴安杜鹃网上滥卖”系列报道为例
立体再现《南国荔枝红》
南国牡丹
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
《齐鲁晚报》消息源浅析
记者与消息来源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