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吊脚楼的魅力

2017-09-21任晓明

民族大家庭 2017年4期
关键词:厢房咸丰吊脚楼

文/任晓明

吊脚楼的魅力

文/任晓明

在美丽的江南风光中,“小桥、流水、人家”无疑是人们提及最多的绝佳搭配,而其中的“人家”,又以依山傍水、飞檐翘角的土家族吊脚楼最美。

土家先民曾以树筑巢、以石垒屋、以石洞而居,“树巢居”是土家先民为防潮湿防野兽在树上搭建的简陋窝棚,后与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逐渐演变,便形成了今天独具风格的土家族吊脚楼。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土家人建房上梁时,掌墨师要这样高声吟唱:“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在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现实生活中,土家吊脚楼常常依山而建、临水而立。一般的吊脚楼,前面视野开阔,后山雄伟林茂,左右青山环抱,脚下溪流缠绕,房前植树配景,在绿树掩映中的吊脚楼,采集着青山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幅和谐柔美的山水人文画卷。吊脚楼是建筑群中的小家碧玉,小巧精致,清秀端庄,古朴之中呈现出契合大自然的清雅脱俗。它是一个令人忘俗的所在,散发着生命的真纯,没有一丝喧嚣与浮华。身临其境,俗世的烦恼会烟消云散,困顿的胸怀会爽然而释。

早些年,咸丰县随处可见吊脚楼。20世纪80年代,建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教授张良皋在咸丰进行专题调研后,赞叹咸丰为“干栏之乡”。

咸丰吊脚楼,有的独擎一坡,孤傲挺拔;有的背山占崖,居高临下;有的雄居山巅,气势壮观。这类吊脚楼仿佛就像一只只展翅高飞的雄鹰,翱翔于山岭之中,又像是从山体里长出来的空中楼阁,虽是静物,却使人感到极强的动感。有的绕弯淄脊,依山顺势;有的沿沟环谷,生动活泼。这类吊脚楼,大多隐匿于翠绿之中,只有那吊脚楼的飞檐翘角从树缝中探出头来,路人才知道原来密林深处还有人家。还有的成片成群,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不同地方,吊脚楼的风格也不尽相同。咸丰吊脚楼,除少数“一头吊”和“半边吊”外,通常是一正一厢房和一正两厢房。土家族民居的正屋讲究坐南朝北、坐北朝南,或左或右挑出厢房的,就形成了“七字拐”式吊脚楼;左右同时挑出厢房的,就形成了“撮箕口”式吊脚楼。与中国大多数建筑一样,土家族吊脚楼也讲究对称美,若不因地理条件和财力等方面的限制,一般人家都要修左右挑出厢房的“撮箕口”式吊脚楼。

如今,咸丰土家族吊脚楼已然成为生态旅游的一道风景,高乐山镇刘家院子和坪坝营镇蒋家花园、王母洞吊脚楼群,吸引着无数游客的注目,坪坝营国家4A级风景区、唐崖河风景名胜区都把土家族吊脚楼作为特色景区景点打造。

土家族吊脚楼既美观又实用。挑出厢房形成的吊脚楼,楼下有几根柱子,把整栋小楼悬在空中,这种结构在防盗、防潮、采光、通风等方面都有绝佳的效果,“冬暖夏凉”是土家族吊脚楼有别于其他建筑最鲜明的功能特征。住在冬暖夏凉的土家族吊脚楼,既舒适又惬意,因此土家人常把吊脚楼悬空的楼房,用作女儿家的闺房、绣房,儿子家的洞房和招待宾朋的客房。

吊脚楼一般设有廊栏,挑出厢房形成的吊脚楼,整栋小楼高悬于空中,而廊栏又是悬空楼房向外延伸的部分,凌空多了一些趣味。廊栏的吊柱悬挂于空,一般将其雕刻成金瓜或荷花,使之刚柔相济,和谐而优美。廊栏大多用镶花栏杆做作“美人靠”,顾名思义,土家族吊脚楼的廊栏多是土家族妹子休闲的处所。除此之外,土家族的长者还常常在廊栏上激情放歌,晚辈们常在廊栏上嬉戏打闹,土家人还把廊栏用作晾晒衣服、粮食和蔬菜的场所。

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技艺是由鲁班的徒子徒孙们,在千百年修房造屋的实践中修炼而成。在有着“干栏之乡”美誉的咸丰县,有着众多土家族吊脚楼建造技艺大师,正是他们巧夺天工的建造技艺,才让咸丰土家族吊脚楼的造型如此这般至善至美。

在众多的土家族吊脚楼建造技艺大师中,咸丰县丁寨乡湾田村的万桃元脱颖而出,一举成为国家级土家族吊脚楼建造技艺大师。万桃元一生迷恋土家族吊脚楼建造技艺,对土家族吊脚楼情有独钟。

“跑马阶檐吊脚楼,工艺美观千古流;远看凤凰在展翅,近看美女在梳头。左观狮子在打架,右观美女在绣花;鲁班弟子多能耐,鬼斧神工造了它”。从万桃元的顺口溜中,可以感受到土家族吊脚楼的美观大方,其实源于它的建筑艺术美和技术美。不管是外形,还是内部结构,土家族吊脚楼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和层次有序变化的对称性,具有静中见动、趋向统一的灵巧多变的均衡感,这种动态性多层次的高水平对称均衡,把吊脚楼推上了美的典型形态,显示出超拔、风雅和流畅的形体风格,具有超越视觉的特异品质,无论远眺近览,平视仰瞻,它那优美的形体线条,总给人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感,使人赏心难敛,欲罢不能。土家族吊脚楼总是以它别致、优美的形式和艺术特色点缀所在的自然环境美,不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通过互相映衬、烘托和照应,使整个土家山寨的景物向美的境界升华。

从技术性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博采我国木构建筑井干式、穿斗式、抬梁式优点,具美观、坚固、实用于一体,整个构架均以榫穿卯相连,无钉无栓,并且从构思、设计到每一道工序的完成不用图纸,其形式及数百根瓜柱梁枋的大小长短和开卯作榫的部位,以及复杂的力学计算等数据,皆成竹在胸,表现出土家匠师们精湛的建筑技术和别具匠心的创作精神,实现了技术性能与审美性能的有效结合。正因如此,土家族吊脚楼在中国建筑民族形式中的地位,值得另眼相看。张良皋教授在充分肯定咸丰土家族吊脚楼的规模及其美观实用之余,更对咸丰土家族吊脚楼的建造技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咸丰土家族吊脚楼与其他干栏建筑最大的区别,或者说最大的发明在于:将正屋与厢房用一根“磨角”联结起来,这个“磨角”就是土家人俗称的“马屁股”,在正屋和厢房两根脊线的交点上立起一根“伞把柱”。为什么叫“伞把柱”呢?它是因为厢房、正屋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木方钭在这柱子上的,就跟那伞骨子一样,所以也称“伞把柱”。“伞把柱”承托正屋、厢房的梁枋,虽然很复杂,但却一丝不苟。张良皋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起,多次深入武陵山区,对土家文化进行研究,其足迹遍布武陵山区的山山岭岭,尤其对咸丰土家族的吊脚楼怀有一份特别的感情。他说:“‘伞把柱’是土家匠师的独特创造,他处民居未见。”关于这一点,恐怕连土家匠师自己也难以想到,自己还有一项没有申报发明专利的创新。就是这一根“伞把柱”,成了土家族吊脚楼将简单的两坡水三开间围合成天井院落的重要枢纽。以它为枢轴,房屋的转折变得合理而自然。

有人曾把土家族吊脚楼的飞檐翘角,与宫廷庙宇亭台楼角相比,认为吊脚楼的飞檐翘角不够夸张和写意。但也有专家认为,土家族吊脚楼的飞檐翘角有一种矜持、稳重、和谐之美。可以说,两者各有千秋,而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技艺上,土家族吊脚楼的飞檐翘角比宫廷庙宇亭台楼角复杂得多。

“翅角挑”是决定吊脚楼造型的关键因素,它的长短高矮没有一定之规,但同一栋楼房的标准必须高度统一。“翅角挑”长短高矮会因吊脚楼的大小、方位及其它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定。吊脚楼建造师过经过脉的技术即在于此。某种程度上,这个变数可以体现建造师的水平和能力,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影响着整栋吊脚楼的观感。

咸丰县一些古旧的吊脚楼,“翅角挑”多选自一些天然的“翘料”,这些“翘料”需要在茫茫林海中精挑细选。天然“翘料”既可以给吊脚楼造型增辉,又可以给主人“装点门面”。由于木材资源的匮乏,如今,“翅角挑”已很难寻到天然“翘料”,只能靠木匠师傅口传心记的手上功夫。

土家族吊脚楼蕴涵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智慧,它是土家人真情实感的流露,是土家人对生活的赞歌,承载着众多民族文化信息的土家吊脚楼美观实用、魅力无穷。随着唐崖土司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土家族重要民族文化符号的土家族吊脚楼,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也将得到深入保护和传承。

(作者单位:湖北咸丰县电视台)

责任编辑:范杨文灿

猜你喜欢

厢房咸丰吊脚楼
绝 句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下午愈加忧郁(二首)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寿星(外一首)
传统吊脚楼营造技艺之景观价值探讨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