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民族宗教事务网格化管理发挥民族宗教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作用

2017-09-21张白华

民族大家庭 2017年4期
关键词:信教民族宗教宜昌市

文/张白华

推进民族宗教事务网格化管理发挥民族宗教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作用

文/张白华

宜昌地处鄂西南,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三峡工程所在地。近年来,到宜昌市务工、经商、求学的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越来越多,民族宗教服务管理任务越来越重。为此,宜昌市民宗局创新民族宗教事务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建立“网格化”基础、“实体化”载体、“人文化”内涵的民族宗教事务服务管理模式,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关爱民生、构建和谐等方面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把社区网格作为基本单元创新民族宗教服务管理“网格化”格局

通过健全服务管理机构,开发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社区网格员肩负起采集上报民族宗教基础信息的工作职责,使宜昌当地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合理诉求通过社区网格“直达”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确保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和及时回应,增加了他们在宜昌的“归属感”。

健全服务网络。宜昌市委、市政府为民族宗教工作力量做“加法”,成立正科级事业单位——“宜昌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中心”,落实3名事业编制,市政府常务会明确了成立市级宗教团体服务办公室的意见。同时,宜昌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民族宗教事务服务管理工作。自2015年起,将每年应急维稳工作经费升级为城市民族工作经费30万元,专门用于维稳、救助、帮扶等服务管理事宜。此外,宜昌市委、市政府还将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机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市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在13个县(市、区)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分中心,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办事。在街道,宜昌市以“少数民族户籍人口超过100人和少数民族租住户超过10户”为标准,在36个城市民族工作重点社区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确保收集少数民族群众合理诉求的端口下移、服务前移,这些重点社区成为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单元。

开发信息系统。响应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要求,由宜昌市创新办和智慧办设计开发了宜昌民族宗教事务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常住和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清真“三食”网点、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等民族宗教基础信息定位、统计、分析、查询、运用等功能。2015年,在该信息系统上新增“民宗知识、民宗服务、问题反映、统计分析”四大板块,在社区网格员的“手机E通”上开通民族成份变更服务客户端,基本建成了“社区E通——后台汇总——部门办理”回应少数民族群众合理诉求的便捷通道。2016年,还将非法宗教活动信息纳入到了社区网格员信息采集上报内容。

开展网格服务。宜昌市民宗局探索推进民族宗教事务网上服务,通过信息系统迅速协调任何一个社区的网格员,协助走访管辖范围内的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调查了解生产生活情况,采集报送信息,协助解决问题。通过信息系统,各类民族宗教基础信息在宜昌市空间地图上均有具体定位,确保相关服务管理工作更具主动性和针对性。同时,还探索推进了民族成份变更审核网上比对、清真肉食补贴发放工作网格内落实等工作。

在社区网格建立工作平台下沉民族宗教服务管理“实体化”载体

充分发挥社区网格服务管理的便捷功能,将民族宗教事务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到社区、延伸到网格,围绕社区网格开展各类服务管理,持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服务信教群众依法依规参加宗教活动。

定期组织交流沟通。每年春节,定期召开民族宗教界人士迎春座谈会,召集城区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代表及其所在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民族宗教工作情况,总结民族宗教界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交流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体会。以此为基础,宜昌市民宗局指导支持部分重点社区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与民族宗教界服务对象的联系服务更加紧密。西陵区环城北路社区每年开展以“网格服务暖人心、民族团结一家亲”为核心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连续多年举办“迎新年民族团结一家亲大联欢”。伍家岗区汉宜社区等多个重点社区连续多年组织举办端午节包粽子大赛,增强各民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举措不仅温暖凝聚了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也将民族团结的理念浸润入人心。

引导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主动、自觉参与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每年组织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代表参加“元旦”长跑活动、义务植树活动。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和宗教活动场所的社区,将民族宗教事务网格化服务管理列为社区重点工作内容。有天主教堂的西陵区二马路社区等重点社区,积极引导辖区内民族宗教服务对象参加社区共管共建;西陵区环城北路社区吸引社区内的少数民族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参加社区活动中获得“存在感”“获得感”,也激发了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回馈社会、服务社区的热情。2016年春节前,在宜昌经商多年的新疆维吾尔族同胞阿西木热心地为所在社区的10位贫困户送去了春节慰问品。

创新服务管理措施。2017年,经多次讨论修改和征求意见,《宜昌民族工作宣传手册》即将印制分发。在细化明确民族宗教事务网格化服务管理内容的同时,还将城市社区网格作为发放重点区域,力争把服务事项规范到社区网格,把服务理念传递到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中。抓住新疆工作站新疆籍干部在宜昌挂职锻炼的机会,组织开展汉语、维吾尔语对话教学,由新疆工作站干部带领环城北路社区40余名各民族居民,用汉语和维吾尔语一字一句地学习“您好”“谢谢”“再见”“我爱中华”等词汇,面对面沟通,手拉手交流,激发了宜昌当地居民了解新疆文化、新疆来宜同胞结交宜昌朋友的兴趣和热情。

让社区网格发挥特殊作用提升民族宗教服务管理“人文化”内涵

以市县两级民族宗教部门为根本,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的群众工作优势,做好清真肉食补贴发放、节假日走访慰问、矛盾纠纷协调化解等民族宗教服务管理事务,提高服务管理实效。

抓好清真饮食习惯上的服务。2016年以来,宜昌市按每人180元/年的标准,在全市建立了对回族等10个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享受清真肉食政府补贴的机制。根据《宜昌市清真肉食补贴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各县(市)、区采取“民宗部门负责、社区网格参与”的办法,及时将清真肉食补贴资金发放到少数民族群众手上,既抓好了清真肉食补贴发放工作落实,又建立了联系服务民族宗教界的“民宗部门+社区网格”机制。为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协调少数民族经营户在三峡大学等高校开办清真食堂,让少数民族学生吃得顺心、过得开心、学得安心。此外,还着眼宜昌饮食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的实际,协调引进清真餐饮“东来顺”连锁店。

办好重要节点期间的联谊。将古尔邦节、开斋节等民族宗教方面重要节点写进工作任务表、加入手机备忘录,确保在节日期间有民族宗教部门和社区网格工作人员及时到寺院教堂、社区楼栋走访慰问。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佳节,市县两级民族宗教部门与相关社区组织专班到宗教活动场所、楼栋走访慰问,送春联、包粽子、吃饺子,增强少数民族同胞认同感。“三八”“六一”等纪念日,城市民族工作重点社区引导少数民族同胞自办自演民族文艺节目,共同再现少数民族家庭的幸福时刻,共同见证少数民族孩子们的茁壮成长,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归属感。通过“节日”的载体,增强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更大的认同感、更多的满足感。

做好特殊丧葬需求上的保障。宜昌市根据实际需要和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对回民公墓进行了扩容增量。为服务宜昌城市建设需要,宜昌市民宗局努力争取政策,做好沟通协调,指导城区清真寺民管会妥善完成了原回民公墓搬迁。为规范穆斯林群众殡葬服务,督促清真寺民管会细化服务程序、公开服务收费,通过报纸、电台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并坚持人员死亡享受丧葬补助和一次性抚恤金等规定,通过这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工作方法,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合理的丧葬需求。

只有把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疏通好,把维护民族宗教界合法权益的工作机制建立好,把尊重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的载体培育好,把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活动开展好,才能把民族宗教事务服务管理做细做实,在服务中心大局上更好发挥民族宗教工作的优势和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民宗局)

责任编辑:邱杨杨

猜你喜欢

信教民族宗教宜昌市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跨国民族宗教因素与丝绸之路的和平共建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第三次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研讨会综述
“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民族宗教工作初探
父母信教影响子女入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