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流汇海 大道至简:刘海超

2017-09-21吴泳

少林与太极 2017年9期
关键词:少林刘海武术

文/本刊记者 吴泳

千流汇海 大道至简:刘海超

文/本刊记者 吴泳

核心提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是道,如何是‘道法自然’?”很多人耳熟能详甚至老生常谈的经典语句,到了塔沟集团副董事长刘海超教授这里,陡然平淡里生出异样光芒,熟视里焕发出新奇思考来。“‘道’,就是规律!‘道法自然’,就是按规律办事。”

穷根溯源 大道至简

刘海超是刘宝山先生的长子,1977年文革后恢复高考首届便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是让很多人惊异的是,这位副译审、体育教授出身的副董事长,却异常精通国学。

“说到灵气,人是万物之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整体。好多人只注意技术,而不注意原理。不能只注重立竿见影的技术,而忽视了技术是从哪里来的,怎样产生的?”接受本刊专访伊始,他就从 “什么是道”“术与道的关系”切入了话题。

学术和原理就是“道”,再高精尖的技术,那只是“术”。

没有“道”,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原理搞不懂,技术也搞不好。刘海超教授说,因此无论是学一门外语,还是研习少林功夫,你把原理搞清了,一切很快都会迎刃而解,纲举目张。

“具体到武术(武道),它是‘道’,不是‘术’。”他认为,武术就是一种哲学,就是一个‘圈’。‘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圆融才能无碍。”他举例说,古今中外常出现这种情况:拳王甲号称天下无敌,却败在名不见经传的乙手里;乙刚刚扬名立万,却败在屡战屡败的丙手里;丙又败在甲手里。那么甲乙丙,到底谁是“天下第一”呢?很难分辨清楚。

武术其实跟行军打仗一样,有理论也有技术。刘海超随即引用了毛泽东主席的相关精辟论述:“两个拳师对垒,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父亲刘宝山对类似精妙心法的解读则更加朴实和生动,刘海超记忆犹新,父亲常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民与一武林高手遭遇了,高手掌可劈砖,铜头铁臂。高手张牙舞爪接连扑过来,老农民只是双手变掌,左闪右躲,五步之内瞅准机会,一掌劈出,正中攻者颈项,“神拳无敌”的高手顿时趴窝。

“高手过招,拼的往往就是‘旧力已过,新力未至’的那一点空档,就是那要命的一点。”刘海超沉吟着。

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儒、释、道,这大家都知道,但他认为,儒、释、道不是“教”,也不是“家”,而是“学”——科学的“学”,哲学的“学”。

古代人讲“三教合一”,其真意其实不是大杂烩,而是任何科学的理论体系发展到最后或穷其本源,都是“千流汇海,万法归一”——即哲学。

这也正是人们相当好奇和乐道的地方,身为副译审、体育教授的刘海超,竟用文言文写下了200余万言、中英文对照的少林功夫巨著。

“真空妙有” 巨著煌煌

这部巨著就是《传统少林武术套路集成(A COMPENDIUM OF SHAOLINSTYLE TRADITIONAL MARTIAL ATRS)》,共6卷,205.7万余字。

少林寺已故住持素喜禅师对此书的评价是:“刘家父子四人用心血和汗水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善事,功德无量!”“本书第五卷‘武略篇’论述得很全面,发扬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传统,表达了少林武术的精神真髓。”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则盛赞此书“武术功底扎实、作者学识渊博、语言表达精辟流畅”,“刘海超先生在整理传统套路和技法的同时,论述了技击理论和武德武略,他把禅学思想、人生哲理、为人处世之道和习武之人的身体状况、喜怒哀乐揉合在一起,指明它们和技击战术的运用及胜负关系,非常透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释永信法师还说,他认为塔沟武术学校刘家父子四人,特别是刘海超,以自己的行动推动少林武术的普及和发展,为国争光,为少林争光。“他们用心血积了大功德,必有福报。”

此书每段均是中英文对照、图文并茂,翻译深入浅出、“信、达、雅”兼备,让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均有很大差异的世界各国读者很快就能直截透彻地了解少林功夫及其文化的真意和精髓,因此备受国外武术习练者和研究者推崇。此书英文为河南省翻译家协会副会长、著名翻译家黄为葳教授与刘海超教授合力译成。

比如,“禅者,明心见性也。明心以益智,见性以归真”这句,仅“明心见性”四个字,由于其高度凝练性和蕴含的丰富哲理思辨,通常很难准确翻译并还原其味,而刘海超则用英语表达为“The essential cruxes of tenet of the Ch’an sect consist in the sect’s advocary of meditation and higher contemplation,whereas the basic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Shaolin martial arts(kung-fu)emphasizes mobilization of the“qi” through an activation of dynamics which are maneuvered by a practitioner’s volition.”直译就是:“禅的宗旨和本质在于禅宗所提倡的冥想和较高的沉思,而传统少林武术的基本概念(功夫)则强要调动人体的‘气’,通过‘气’的运转和高阶的冥想和沉思使习练者的意志和潜能激活。”

这就巧妙地运用欧美人容易理解的表述方式,直观、准确、易懂地阐明了什么是“禅”。至于禅的更深邃的内涵和精髓,他则通过书中其他关键节点,予以更生动和详实的英文阐述。

这部书共分“传统少林派武功的理论基石”“传统少林派拳法之单人演练套路”“传统少林派拳法之双人对练套路”“传统少林派健身功法单人演练套路”等六大部分。

该书编著过程为5年,但具体从奠基到酝酿,从积累规划再到沥血笔耕,用刘海超的话来说,其实是耗费了他数十年乃至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也总结集成了他们父子四人几十年来的智慧和实践。

刘宝山先生习武80余年,早有“将少林派武术整理成册,使之走向世界,借此以报国恩”的愿望。这部书的纂成和广为流布,很大程度上让老先生欣慰。

业界对此书的评价是:实现了少林武术教育从传统模式到现代规范化高等教育的转变,突破一般武术学校在低层次上的相互传承、复制与竞争,填补了境外武术教学无标准的空白。

刘海超教授学贯中西,精研“儒释道”三学,虽然他更推崇道家之学,但他对佛学的“真空妙有”等学说也有深刻体悟和独到心得。

“欲言有,不见其形,则非有,故谓之妙;欲言其无,物由之以生,则非无,故谓之有也。斯乃无中之有,谓之妙有也。”

空能生有,船不空不能载物,宇宙不空则不能包罗万象。

正是因为对“真空妙有”的证悟和对“取舍行藏”的妙用,才使得刘海超和父亲、兄弟编纂出这部煌煌巨著。

父不读书 却明万理

熟悉塔沟的人都知道,刘宝山先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没读过书,没有文化。”

“这话我根本不相信。”刘海超的解读很新鲜——他父亲确实因为历史原因没上过学,可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父亲精通的是无字之书。

“我后来无论读兵法,读《道德经》,从马恩列斯毛到《圆觉经》《红楼梦》,我合上书就纳闷了——这些书父亲确实没逐字读过,可他为人处世和创业打拼的那些智慧,分明和书里是一样样的!”

他说,自己于是就和父亲聊:您是没受过系统教育,也没时间大部头啃书,可是您爱看戏、爱听书、爱调查、喜研究,您遇到什么技术和学问都处处留心,处处用心,了然于心。

“说到这儿,我读书的启蒙老师,其实还是我父亲。”刘海超教授目光投向远方,悠悠回忆道,那是51年前的1966年,文革尚未波及到塔沟这样的山区农村,刘海超时年11岁。

“有天父亲从外边回来,腋下夹着一套书,他没说话,就随随便便搁在我干活的附近。”年幼的刘海超顺手拿过来一瞧,见有插图,就放下活计随便翻了翻。谁知一翻不要紧,立即就陷进这个神奇瑰丽的世界中去了。

“当时的感觉,就是觉得世界原来还有还有那么多精彩绚丽、荡气回肠的过往和未来。”从此,刘海超迷上了读书。他至今仍清晰记得,那套书叫《春秋故事》《战国故事》《东汉故事》《西汉故事》。

随后,父亲又接连拿回来《三国故事》《说唐》《西游记》《战斗中的恰巴耶夫》等诸多书籍,从名著简写本到科普读物……刘海超从此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实塔沟集团的文化根脉和支柱精神,在父亲五、六十年前领工的时候,就建立了起来。”父亲刘宝山从最初的农会主席到后来的村支书、乡长,有苦活儿他干得最多,分东西他拿得最少(见前文刘宝山先生专访详述)。

刘海超认为,这种文化根脉和立命精髓,简而言之包括:

一是父亲早年打下了坚固的群众基础,先人后己,先公后私。

二是在建立群众基础的同时,同步锻炼和集成了自己的管理才能和处事智慧。

一言以蔽之,父亲刘宝山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党的优良传统活学活用到家了。

以道驭术 百年树人

86岁的父亲每天都七点就赶到办公室,作为副董事长的刘海超教授虽然已年过花甲,也是不愿懈怠,更加勤谨。

他目前是国家武术八段,曾任登封市人民政协委员。在武术教育和学术研究上,他开创了“体能训练法”和“百日训练法”,完善了武术教学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训练水平的提高;又自创了“武校英语规律教学法”,大大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率。

在刘海超和塔沟集团领导层的共同筹备下,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下简称该学院)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于2004年挂牌成立,成为全国第一家以少林武术为特色的民办高等院校,同时是河南省教育厅直属的国家计划内统招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多年来,刘海超融汇中西学说,时常强调的“大道至简”“按规律办事”等思想,在职业学院的不断发展和飞跃中得到了完美诠释和体现。

该学院坚定不移地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武术与文化特色,抓住汉语国际推广契机,走产学合作之路,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方针,凝练出了“面向人人、发展人人、厚德立身、精技立业、武术强化素质、文化塑造人格”的教育理念。

这就是“大道至简”,抓住了办学的核心问题,将庞杂的事情简明化,简而不陋,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该学院把招生、培养与就业相结合,将教学、科研和服务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学院以武术为根、文化为魂、育人为本,一方面大力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向学生传授现代化知识理论和高技术应用技能;同时适当穿插武术和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不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这就是刘海超副董事长常强调的“道法自然”“按规律办事”。作为以武术教育为特色的塔沟集团旗下的高等学校,职业学院的定位、目标和格局既要符合民办高校生存发展规律,更要符合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及规律。这样推进事业就会事半功倍,迎刃而解。

2006年,国家汉办许琳主任一行到该学院视察后,正式将其确定为与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并列的首批八所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之一,首批拨款1000万元用于加强学院软硬件建设。

2010年初,学院师生巡演团同河南大学等高校巡演团一道在河南省教育厅和汉办的组织下,在美国多个城市和大学开展了为期半个多月的“武林汉韵”文化巡演,受到热烈追捧。

2010年3月,学院师生又跟随习近平总书记(时任国家副主席)赴俄罗斯参加了“汉语年”开幕式演出,在克里姆林宫大剧院引起了剧烈反响和轰动。

2011年4月,学院师生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了“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为联合国副秘书长等官员献上了精彩的武术节目,引起巨大轰动……

这一系列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弘扬活动的接连成功,也正体现了刘海超教授反复强调的“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入道”的思想和路径。他常引经据典进一步阐述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

具体到上述推广和弘扬来说,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都是“术”,他们是有其原理、规律和根脉的,这就是“道”。汉语推广的“道”从浅处说至少要追溯到甲骨文造字原理和《尔雅》《方言》《说文解字》,从深处说,和中国文化一样,还是要从“儒释道”三学的根源处体悟和参详。

正是因为刘海超和职业学院同仁不断做到了“以道驭术”“以术入道”,该学院的前述工作及其他事业开拓才不断得以提升。

该学院目前开设有7个系(部),20余个本专科专业,涵盖文、管、工、经、艺、医等学科门类,形成了良好的专业体系。

学院占地面积999亩,建筑面积十八万余平方米,教学设施先进,自然环境优美。

他们还先后与万科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首旅建国饭店管理公司、嵩山少林旅游集团、河南星星装饰公司、迪欧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解放军总政治部西直门宾馆等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产学合作委员会,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007年以来,该学院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学院就业指导教师还被授予“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7年,该学院被国家汉办确定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至今已12次成功接待了“汉语桥——国际学生夏令营”及欧盟中小学校长访华之旅代表团,赢得了上级部门和外国师生的高度评价。

该学院400多名教师被国家汉办选派赴美国、英国、尼泊尔等10几个国家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2010年该学院被河南省命名为“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

2011年该学院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2010年度优秀民办学校”。

13年来,该学院先后被授予 “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河南省民办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郑州市十佳民办职业教育学校”等诸多荣誉称号。

目前,塔沟教育集团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正全力冲刺升级为本科学院。国家体育总局对此也表示了明确支持。

所作必成 不必在我

多年来,刘海超在武术理论和学术上不断钻研,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科研特等奖”“河南省科协特别奖”“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登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刘海超认为,如果把塔沟教育集团正在做的事业比作一把倚天长剑,那么“剑锋”就是武术。

但光有剑锋是不成其“神兵利器”的,剑锋后边骨肉相连的还要有剑脊、剑从、剑锷(合为剑身)、剑柄。

他说,这剑身就是武医、中医、养生、禅修等汪洋自恣的传统文化,这些是根。

倚天长剑是一个整体,塔沟集团不仅要打造削铁如泥的剑锋,更要把它和剑脊、剑从、剑锷、剑柄全部熔为一体,冶锻精良,如此才是全功。

“所作必成,但不必在我。”刘海超说,他们正在做的事业,是将刘氏历代家学、少林千载绝技、中华传统武术及其文化更好更深远地传承发扬下去,不仅仅是教拳,更是对传统国粹的挖整、钻研、弘扬和发展。这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上顺天意,下顺人心”的,是必然成功的,“但成功不必在我”,也许是他们三兄弟中的任一人成大功,也许是刘家以外的人成了功。

“但是不会有遗憾,因为我们父子两代四人的毕生精力都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去了。”刘海超教授说。

图/冯威锋 本刊记者 黄明哲

猜你喜欢

少林刘海武术
以小见大 以情动人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只靠刘海就能实现的超简单变身方法!
张少林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