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在电视中的应用研究
2017-09-20刘喆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同时,人们进入了web3.0時代,这时的网络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对用户了如指掌,知道用户有什么、要什么以及行为习惯,进行资源筛选、智能匹配,直接给用户答案。同时新媒体应运而生,特别是微博、微信、各类客户端的快速普及,使信息传播的主体、内容、媒介、方式都发生了极大改变,信息传播呈网状扩散,并且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关键词:新媒体特点;发展;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高速传播则为电视节目研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为广大节目制作人提供了更好的方向与思路,从微博、短信到各种SNS的互动与参与,使新媒体开始成为这个舞台上的重要一员。因此,研究新媒体技术在电视研发中的结合与应用,对当前电视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一、 新媒体技术的特点
(一) 新媒体技术的多元性
新媒体不断地涌现,内容涵盖面广,其表示形式表现出日趋多元化的特征。无论是从理念、形式和关注方式,都呈现细化、多样化的特点。新媒体技术就其理念而言可分为:细分受众类的,如楼宇媒体、社区媒体、医院媒体、娱乐场所媒体、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媒体等;相对广众的入公车视频、地铁视频、网络媒体、卖场视频、人口聚集处互动网络媒体终端机等。就其形式上而言可以分类为:有室外媒体,楼宇、社区、公车视频等均在此列,有无线形式的户外LED,如彩信类、手机报、网络。
(二) 新媒体技术的人性化
人性化也是新媒体技术区别于传统媒体技术的特征之一。
二、 新媒体技术对电视研发变革的影响
(一) 多元化特点拓展了电视研发的功能维度
新媒体技术的多元化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领域:一是电信增值业,主要是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即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即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DC(Internet Data 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Pr Iv(Interactive Personality Television,即交互式网络电视)和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即短消息服务);二是传媒业,各国都已经将网络媒体纳入新型媒体管理体系;三是出版业,网络媒体及其手机彩信和短信的有关内容已经成为新的出版内容和形式而客观存在;四是娱乐业,尤其是网络和手机游戏、动漫、音乐、影像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络和手机多媒体产品的消费;五是展示业,网络媒体、数字媒体等多媒体和遥感控制技术的整合应用,进一步使展示技术得到提升和开发,使展示效果更加出色,2010年上海世博会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技术在展示上的应用;六是咨询业,如E教育、E商贸、E购物、E银行、E旅游等。
(二) 互动性特点带来了深层次的参与体验
对于电视节目研发来说,传统的方式是,将信息一股脑地推送给用户,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迅速及时且覆盖广泛。但缺点是针对性差。网络的特点在于拉取信息模式,即用户根据需要主动从信息源查找有用信息,这样的方式个性化强,但及时性弱。
(三) 丰富性特点增强了电视的表现形式
1. 音频技术的发展与电视表现模式
电视音频专业人员只有在制作节目时不断提高音频技术的录制技术和应用水平,观众才能从影视节目中欣赏到声画俱佳的电视节目。
在多数情况下,电视演播室录制电视节目是画面和声音同步录制,所以在录制过程中,录音要兼顾视频方面的很多要求。首先是演播室的声学特性要求。电视演播室播音员要出图像,有画面构图的制约,所以录音话筒与播音员的距离就要按实际需要设置。因此,话筒距播音员远近的要求十分重要。电视演播室的吸音要求比较高,混响时间长,声音则混浊不清,没有层次感;反之,电视演播室的混响时间过小,声音则发干,播音员会感到特费劲。演播室混响效果过强,会降低声音的保真度,声音变得含糊不清。
2. 人性化特点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电视作为传媒大军中的一支劲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以其声形并茂的特点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传递信息,提供娱乐。自然,人们对电视节目也提出了“人性化”的要求。而新媒体技术的人性化特点恰恰满足了观众个体的个性化需求与情感体验。
新媒体介入电视制作后,由于形式多样,使参与者都可以通过各自的平台进行交流,这使得平台中的任何观众都可以成为主体,使用户得到前所未有的参与体验。
三、 具体案例
(一) 平台介绍
是由新奥特公司推出的,作为新闻云的重要的云服务之一,主要完成如下工作:
1. 实现以省市县为主的电视台之间的新闻能够基于云端进行交换;
2. 通过在云端实现记者的用户上传、新闻节目快速编辑和发布,满足各个电视台的新闻外场和两会等新闻采编的业务;
3. 发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优势,实现基于多终端的新闻编辑加工,快速分发,协同工作等未来融合新闻的业务;
4. 捷讯云报道作为ONAIR平台的服务,提供了后台的数字加工服务,协助新闻记者完成新闻的加工生产。
(二) 优势
云架构赋予了捷迅云报道无限的扩展能力,服务可以即时开通,规模可以按需配置,通过构建在ONAIR的PaaS+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应用。
在移动终端快速普及的今天,捷讯云报道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优势,以B/S架构的方式实现任意PC终端的访问,并通过移动终端来完成UGC内容上传和多人的协同通讯。
捷讯云报道不仅具备了互联网上成熟的个人用户产品的用户体验,同时针对企业级服务的需求,通过专用的传输工具、UI设计风格以及针对新闻记者的用户体验设计,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针对新闻类节目的特点,系统采用了B/S架构的新闻快编软件,提供了新闻在云端的编辑能力,通过云平台上转码、技审等数字加工集群,为节目提供了近乎无限的数字加工能力;同时后台提供了新闻的唱词和字幕编辑服务,协助记者进行新闻节目。
捷讯云报道能够针对不同的电视台创建新闻模板库,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个性化定制,实现编辑人员的快速编辑,同时保证节目风格的统一,新闻模板库还会根据不断变化的新闻逐渐变化、增加,我们将会及时把最新、最好的新闻模板提供给用户。
目前正在兴起的网络电视是其突破口。另外我们也要看到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也是传统电视研发制作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尽管其目前存在技术不够完善、成本过于高昂、赢利模式模糊的缺点,但代表新技术的手机电视也应是传统电视改革发展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希光,孙静惟.下一代媒体[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2]张君昌.超媒体时代[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黎冰.国际电视前沿聚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李良荣.当代西方新闻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刘喆,天津市,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