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7-09-20陶伟
摘 要: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当代社会人才发展的必须之一,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基础的体现,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学习技巧,还能够让学生在兴趣培养以及学习习惯上拥有良好的基础。然而目前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计算能力培养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一些基础算数题,学生们往往有轻视的态度,由于这种态度导致做题不够专注,从而产生错误。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有效教学培养,使得学生们能够有扎实的计算能力,为其后期发
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策略
一、 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计算能力差的主要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主要是以知识传授和基础计算方法传授对学生进行教育,而针对计算的具体内容和计算思维引导没有给予良好的教学,没有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计算规律引导,使得学生无法进行法则运算,甚至出现学生在没有了解清楚题目的情况下就进行错误运算,这样会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不到提升,且经常出现错误计算,久而久之还会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另外,学生在进行实际学习的时候,无法进行高度精神集中,导致对于计算概念和计算方式思维模糊,加上没有进行仔细的审题和马虎的态度,会使得计算准确率大大下降,而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对计算方法进行认真思考和深刻掌握,也没有进行课后训练和日常计算训练,不懂得计算的规律。最后,由于相关教学环境导致学生计算能力差,一些学校和相关教育者没有进行良好的数学计算竞赛,学生无法得到有效训练,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计算能力学习培养空间,导致学生计算能力得不到有效基础保障。也正因如此,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进行计算能力的训练,且即使出现计算错误,学生也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这样势必会使得学生自信心受损,逐渐缺失学习兴趣,导致计算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 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策略
(一)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促使学生良好运用计算规律
学生计算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学生对待题目的主观态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对待题目不认真以及做题马虎,针对题目意思没有良好的理解。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从解题思路和提升学生对待题目的良好态度着手,让学生能够认真审题,从而减少运算中出现错误的情况。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计算题演练,让学生能够多做题,多从题目中找到解题思路和自我计算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其计算能力,与此同时培养学生们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让学生在做题前能够明白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另外,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将相关计算规律进行分析和针对学生进行指导,根据学习内容探究数学知识中应用到的计算规律和具体做题步骤。能够进行快速且有效的计算,并且保障学生进行有用功,通过训练和引导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题目中蕴含的规律和解题技巧,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教学时,通过对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有效计算和概念分析,正确引导学生从个位数到十位数在加减法上进行有效运算,让学生能够通过进一位或者减一位的自主运算,通过课堂大量题目计算,让学生得出计算规律并探究出自我计算模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掌握计算规律,还能增强其自我计算能力。
(二) 积极开展计算竞赛,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计算竞赛,将班级按等分组,然后进行小组内部竞赛,计算能力较强则为胜利,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赏,之后让胜利的同学进行二次比赛,直到选出计算能力相对最强的。对于计算能力较弱和不善于寻找计算规律的同学来说,不能批评他们,而是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和肯定,让其能够明白,一次失误或者是本次计算竞赛的输赢并不算什么,而是要为下次比赛,同时也是为了提升自身能力而努力进取,争取下次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规律和运用计算技巧。积极开展竞赛不仅能够让学生们之间产生良性竞争,同时会促进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产生,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比如在进行《表内乘法(二) 》教学的时候,针对7、8、9进行的乘法运算,需要学生们进行良好的口诀背诵和记忆式学习,教师可以适当运用7、8、9与某位数相乘,让学生快速回答出答案,优先回答次数多的同学则为胜利。这样的竞赛开展,除了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课堂的娱乐性,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兴趣能够同步上升。
(三) 整理错题集,预防下次错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错题分析,并适当安排相关预防错误再犯措施。比如进行错题集任务下发,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错误情况进行记录和有效整理,针对普遍性错误和典型错误,以及部分学生无法进行自我改正的计算错误时,教师应当仔细讲解和分析,针对题目内容进行正确引导,尽量让学生自己领悟出正确计算方法,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对题目的自我分析和重做,针对习惯性错误需要学生进行及时复习和整理,每周、每月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题目重做,确保以后再遇到类似题目的时候不会出错。另外,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观点阐述,包括对于计算错误的具体原因以及普遍性错误规律,让学生在明确错误计算原因的同时,知道下次再碰到类似题目的时候該如何进行分析和审题,不管遇到什么题目,都应当认真对待,不能马虎。比如进行《长度初识》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整理好关于单位换算的错误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确保今后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时候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包括对于厘米转化分米和相关单位运算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解题思路,促使其计算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三、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分析学生计算方面出现错误的原因,逐渐降低学生计算的错误率,让学生对计算充满自信心,从而逐渐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侯恩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探讨[J].吉林教育,2016(21).
[2]高晓琼.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学园,2016(9).
作者简介:
陶伟,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观英滩镇中心学校。